在上一期4000字的ER模型详细基本概念中,我们学习了ER图的基本概念,现在从商品中心的底层数据 SPU和SKU 来使用ER模型。
本文将主要谈内容:
什么是spu、SKU和item?
如何设计SPU、SKU和item之间的层级关系?
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数据管理有哪些不同?
自营、多店、线下店的设计思路有哪些?
◈ SPU、SKU、item是什么?• SPUSpu(标准产品单位):
标准产品单位。是产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重用且易于检索的 标准化信息,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特性。通俗点说,一个属性值和特性相同的商品可以称为一个SPU。这些关键词可以从SPU的名词解释中提取出来:可重用,易检索,标准化信息集;首先,我们的系统是存储在信息中的,而为了存储后更好的检索这些信息,那么我们就需要在这些信息上标注出对应的属性和属性值,从而达到标准化。
信息聚合:是指以具有识别度的信息作为不同spu的区分点;不是所有的属性,使用的属性值都是可以区分的关键属性值;
易检索:信息聚合和易检索两个描述通过关闭关键属性和属性值的聚合来实现易检索的目的;目的与使用场景相关,不是永恒的;哪些属性和属性值会被选为关键属性来区分SPU会随着场景而变化;但对于某些场景,已经有了共识;比如电商销售,基本会选择品牌+型号+关键属性作为标准品;
比如“iPhone 13 Pro”是一个SPU,它的关键属性是:型号、颜色、存储容量。注意“ model ”其实是iPhone迭代后期新增的一个关键属性(Pro,ProMax),即“SPU的关键属性会随着场景”而变化
标准化信息集:说明SPU的本质是信息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格力空调KFR-25GW/E;
它指的不是在房子里可以看到的物理空键,而是这样一个信息集合:
作为一个SPU,这是一个信息收集的架子,不能对应一个具体的对象,有点类似于面向对象概念中“类”的概念;但是,通过这些信息盒,识别出一批具有该信息特征的产品;
• SKUSKU(库存单位):库存单位,也称为最小库存单位。例如,纺织品上的SKU通常表示规格、颜色和款式,而在连锁零售店中,一件商品有时被称为SKU。最小库存管理单位可以区分不同商品销售的最小单位,是科学管理商品采购、销售、物流和财务管理以及POS、MIS系统数据统计的需求,通常对应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代码。
以iPhone 13 Pro为例。关键属性是:颜色和存储容量。这两个属性可以组合成很多SKU。
这里的物品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淘宝(tem.taobao.com)和JD.COM(item . JD . com)的商品详情页的域名就可以看出来。
也是场景概念;指在某个场景下可以讨论/交易的最小单位;大多数场景都是指SKU。
更多的是用来指“单项”的概念。其最小库存单位是指具有特定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商品类别,在零售连锁店的管理中通常称为“单品”。对于一种商品,当其品牌、型号、配置、颜色、容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与其他商品不同时,就是不同的最小库存单位。
不同的行业,抽象的名称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服装批发,单品可能指一种颜色的商品,这种颜色的商品可能有多个尺码;
这样,就抽象出了一个叫做SKC的概念。SKC是库存颜色单位(库存保持颜色)的全称。是单一单色的那种,用于日常交流,比如今年春天订了多少台skc?有多少种颜色。
在某些情况下,买家不在乎颜色或大小。这个时候,一个产品可能就是商品的概念。即使它有多种颜色和尺寸。
◈ SPU、SKU、item的层级关系如何设计?从层次上来说,一般来说,SPU是最顶层,item属于下一层,SKU属于最底层。
• 层级关系1
从不同的电商平台抽象出来的SPU和SKU的名字是不一样的。例如,“商品”的名称在JD.COM是产品,在淘宝是物品。我们在淘宝的页面上看不到SPU,只能看到商品ID。
• 淘宝 / 天猫天猫可以在商品链接中查看SPU id和SKU id。
一般的电子商务商品模型包括商品、SPU和SKU,在此基础上发展出CSPU的概念,形成如下结构。
在商业上,通过SPU和CSPU,对商家发布的商品进行强控制,同时SPU和CSPU的属性由商家填充,扩充基础属性和基础属性值库。在操作审计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属性被添加到标准属性和相应的类别属性下。
• 京东JD。COM的产品链接比较简单,看不到SPU的id,只能看到SKU的id。
如果需要查看SPU,只能在JD后台看到。COM:
作为规格不敏感的产品单元,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具有品牌、类别和商品名属性的SPL(标准产品外观),如小红书空高跟鞋。
SPL (Standard Product Look):每个SPL对应一个规格,比如白色小红书空高跟鞋。其中,该规范下的所有产品共享相同的产品图片和产品描述,聚合在SPL项上,即创意编辑部分。
SPV(Standard Product Variant):每个SPV对应一个条码,条码上有商品的基本信息。按照衣服鞋子的分类,SPV有“尺码”规格,比如白色,US7码的小红书空高跟鞋。
item:小红书APP向消费者展示选择购买的最小单位,带有价格属性。
下图是小红书APP上显示的业务详情页,每个颜色区域代表上述对应的结构层级:
从小红书的产品结构描述中,小红书抽象出 SPL 和 SPV 两个概念,以满足自身的业务情况。
◈自营、多店铺、线下门店的商品有什么设计思路?首先,在设计之前,对商品中心的基本实体进行梳理,建立er模型。
• ER模型商品实体概念-分类和品牌:多对多(创建中间表)
-SPU和SKU:多对多(创建中间表)
-SPU和类别:一对多(维护SPU表中的主键)
-SPU和分类:一对多(维护SPU表中的主键)
-SPU和品牌:一对多(维护SPU表中的主键)
ERD
借助商品中心的ER模式,我们正在拓展包括自营、多店平台和线下店三种业务场景。
• 自营自主创业就简单多了。对于单个商家,直接引用“层级关系1”的模型就足够了。
多店平台,会有自营商家和入驻商家。像“小米”在JD.COM,有小米JD.COM自营旗舰店,小米手机官方旗舰店,还有很多专卖店。
-SPU和item :一对多
-SPU和SKU :一对多
-项目和SKU :一对多
-商户和SPU :一对多
-商人和SKU :一对多
-商家和商品:一对多
很多平台都会有线上店铺和线下店铺的场景。比如淘宝的蓝海之家旗舰店,你可以在详情页看到所有卖同样产品的店铺。
这里需要确认一个业务场景规则,商品是否要关联店铺。一般情况:商家与店铺关联,商品与店铺关联,每个店铺可以单独设置商品的库存,但是商品的基本信息是共享的。
-SPU和item :一对多
-SPU和SKU :一对多
-项目和SKU :一对多
-商店和SPU :一对多
-商店和SKU :一对多
-商店和商品:一对多
-商家和商店:一对多
从ERD我们可以看到SPU、SKU和item都是管理店铺的,但实际上在我们的表设计中,这些关系表都有“联系人属性”——商家ID。我们也可以画出属性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场景。这只是一个例子。可能有一些关键属性没有被考虑进去。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特定情况下的商业规则。
本文大量内容来自以下书籍(关注我,可获取回复关键词“商品中心”或“009”):
零售哲学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关于ER模型基本概念的4000字商业建模系列
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手册
模型先行,拆解商品和品类体系
休闲鱼商品结构关键属性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