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阳涛,大河报大河金融立方见习记者
5月2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以下统称“指数”),长沙、深圳、太原位列前三,郑州以总分70分排名第16位。但与此同时,郑州市还存在24小时便利店比例低、便利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不足等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你家附近的便利店真的方便吗?
郑州便利店指数排名第16,便利店增速排名前10。
郑州在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中排名第16位。
郑州在全国便利店指数中排名第16。
据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此次普查中选取了中国36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样本城市基本覆盖了全国重点一二线城市。包括除拉萨、东莞、温州之外的30个省会和直辖市以及4个计划单列市。《指数》显示,2017年郑州便利店指数70分,排名第16位。便利店总增长率高达16.7%,位居榜单第10位。
如今的郑州是中国的“郑中心”,是中国新一线城市,这就决定了它自身的城市含金量。但在国内零售业,还是定义为二三线城市。所以,在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郑州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去年,郑州在2016年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中仅排名第25位。可见,郑州的便利店业态在短短一年内发展迅速。
郑州24小时便利店比例低,仍需提升。
到底什么是便利店?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规范》规定,便利店的标准英文名称为便利商店。顾名思义,便利店应该具有距离居民近、营业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能够为居民购物提供最大的便利。遗憾的是,根据指数,2017年郑州24小时便利店仅占全市便利店总数的25%,在36个城市中排名第25位。
24小时便利店作为便利店行业的重要形态,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最佳检测有机体,是全球零售业判断商业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24小时便利店在服务消费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便民服务业态,增加郑州24小时便利店的数量,对于提升郑州的便民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郑州人对便利店的认知不一样,夫妻店多,缺少品牌店,缺少24小时店。
如今在郑州,除了便利丹、正道思达、河南便利、左右间等品牌,真正的24小时便利店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夫妻店。
相对于大卖场,便利店的特点应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不是简单照搬大型超市,成为“缩减超市”。但在今天的郑州,这个要求似乎很难达到。
家住长江东路6号院景江花园的刘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家小区楼下有三家便利店,但能提供的便利有限。除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可以提供简单的盒饭和关东煮,其他两家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夫妻店的经营模式,24小时便利店品牌店的缺乏,部分便利店的专业性不够,是郑州24小时便利店比例低的主要原因。
便利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
《指数》显示,便利店行业经营环境较好的城市比例仍然较低,仅占被调查城市的25%。其中,郑州市在政策支持指数中排名第20位,政策支持一栏显示为“一般”。
在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持续高企、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仍有赖于市场需求的自发驱动。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政府的扶持政策还存在不匹配。便利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出台适合其生存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