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排行榜(数据告诉你,哪座城市才是年轻人的便利店天堂?)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张贝迪、董道立,资料:董道立,编辑:唐业勤,设计:祁同辉、郑。

“我在大城市呆得越久,就越不想回家。回去有什么好处?连个便利店都找不到。”小被父母要求回老家考公务员的时候,是这样和DT君说话的。

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离不开便利店了。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便利店给的是即使家里什么都没有也能填饱肚子的有保障的快乐空。是为你留着夜晚最后一盏灯的“午夜食品店”,是可以拿出应急日用品的“救助站”,甚至是一个“网络名人打卡的地方”。

哪个城市可以被称为便利之都,在那里你可以随时找到便利店?

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

眼前有两家小店,一家是情侣店小卖部,一家是随处可见的连锁品牌便利店。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是DT君,你大概率会选择后者。

便利店是连锁店,对年轻人很重要。大家都爱便利店,不仅仅是小吃、饮料、日用品,还有早餐、午餐、热食、烘焙等一系列基本保障。——这些都需要中央厨房或者生鲜工厂标准化生产,统一供应,除非是连锁品牌,否则是不能有的。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2021年中国便利店前10大品牌中,前三名门店数量超过2万家,远高于第四名。从第4名开始,不同品牌的门店数量没有明显差距。

令人惊讶的是,这三个门店数量遥遥领先的便利店品牌,并不是大城市最常见的三巨头:罗森、全家、7-ELEVEn,而是我们当地的便利店大王: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

易捷昆仑好客,两个便利店品牌,与城市的大街小巷关系不大。他们是中国加油站文化的产物。易捷和昆仑好客分别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后盾,遍布全国各地的加油站,门店数量分别达到27600家和20200家。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汽车加油的时候给疲惫的司机和乘客“加油”。

真正为城市年轻人提供便利的是美宜佳,排名第二。美宜佳是东莞人,创始人是叶志坚。叶志坚被誉为中国便利店行业教父。他曾任东莞市商业局副局长。在任期间,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先是他把国际食品巨头雀巢引进东莞,让雀巢在东莞开食品基地。二是引进国外流行的便利店模式,创建美宜佳。

如果说易捷和昆仑的好客是中国公路文化的注脚,那么美宜佳就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

东莞作为中国珠三角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来到这里的工厂流水线。美宜佳一开始就瞄准了这些人群,凭借“下班后随时可以买东西”的便利,购物赠券的促销方式迅速占领了90年代东莞年轻男女群体中的消费高地。

如今,美宜佳早已走出广东,面向全国,门店数量达到近22400家。

排名第4的天府,也是广东本土品牌。拥有两家连锁便利店巨头,广东本土便利店的高密度可见一斑。



从增速来看,广东各便利店品牌也占据绝对优势。2021年,中国门店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便利店品牌中,来自广东的品牌就占了六席之多。看来广东人对国内便利店已经有足够的发言权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起源于北京、专注智慧零售的便利蜂门店数量已达2000家,跻身中国便利店品牌前10名,绝对是中国便利店混战中的一匹黑马。

便利店城市战争,谁才是真正的“便利店荒漠”?

无论便利店品牌在国内有多大,只有你身边的便利店才是真正的便利。

最新数据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根据该指数我们计算了39个主要城市的便利店数量。



符合大家的日常体验,一线城市确实便利店比较多。

上海、深圳、广州是2021年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三个一线城市,上海以6750家便利店的绝对优势拔得头筹。上海有多少家便利店?在上海最大的地铁站之一的人民广场站,无论你从20个出口中的哪一个出口出去,你都能在50米内找到便利店。

北京是一线城市中的例外,只有2380家便利店。但如果只看便利店的数量,不能说北京是便利店的沙漠。毕竟这个数量级在国内还是能排第11的。

分地区来看,南方城市的便利店比北方多。

尤其是广东,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大方便。2021年便利店榜单中,前5名城市中有3个来自广东——深圳、广州、东莞。东莞作为二线城市,拥有5049家便利店,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如果以北京的便利店数量为计量单位,东莞的便利店总数差不多是2.12个北京。

令人惊讶的是,中部地区的几个核心城市都有很多便利店。

比如在长沙,除了遍地开花的摩登中国奶茶店,长沙还有4801家便利店,差不多有2.02家北京——便利店数量全国第六,郑州(第9)也进入了各大便利店的前10名名单。

而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表现并不出色。便利店数量只有1508家,差不多是0.6个北京。考虑到武汉市区面积大,或许北京的“便利店沙漠”这顶帽子会更适合武汉。



单从数量上,还不足以看出哪个城市最方便。还要考虑城市人口。每个便利店要服务多少人?数字越少,城市越方便。

在东莞,每2073个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便利店遍地都是的说法不是不张嘴就来的。最便捷城市的称号实至名归。

长沙紧随其后,每2093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居所有省会级城市之首。低房价高便利,看来长沙人的生活真的很滋润。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和广州的便利店密度也排名靠前。上海的便利店数量占优势,但由于人口过剩,便利店在分配到每个人的时候不够饱和。

北京在便利店数量上不占优势,人口庞大,便利店饱和度排在第29位,相对较低。

北京便利店不够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交通繁忙城市的地铁附近通常是便利店的必争之地。但是在北京,很多地铁附近没有商业街和商店,这也阻碍了便利店在北京的发展。

但是北京远不是便利店最少的城市。在重庆,每17327人共用一家便利店,在各大城市中排名最后。找便利店可能比找火锅难多了。“便利店沙漠”这个城市的名字,看来要交给重庆了。

不过据说重庆市政府将在2022年把便利店的数量扩大到7000家以上,相信重庆的朋友们很快就能体验到同一条路上两三家便利店的生活了。

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品牌分布

最后,从便利店的品牌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便利店行业的特点。

根据高德的数据,在一线城市中,广深两地的主要便利店品牌为广东本土品牌美宜佳便利店,数量分别达到1019家和940家。



上海是日本便利店巨头的主战场。在统计中,上海的便利店市场以日系便利店和罗森为主,其次是上海本土品牌好的和快客。

北京的主要便利店品牌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不同。专注智慧零售的便利蜂是北京主要的便利店品牌。也可以看出,北京也在试图通过智慧零售等方式,抓住便利店发展的新机遇。



在二线城市,我们可以看到“本地便利店”的品牌在这里蒸蒸日上。成都的舞东风,长沙的芙蓉繁荣,杭州的邻居,都是当地便利店的代表。天津因为靠近北京,也成为了方便蜜蜂发展的风水宝地。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JD.COM作为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公司,在便利店领域下了很大的赌注。据我们调查,JD.COM旗下的JD.COM便利店不仅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深耕,在二线城市也随处可见。

便利店品牌排行榜

或许在未来,互联网和无人零售技术会对中国的便利连锁品牌产生深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

1946年7月11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凭借24小时购买鲜奶的功能,在美国一炮而红。20年后,这家以标准化著称的小杂货店来到了日本,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便利店,并流传到了全世界。

时至今日,便利店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巨大的冰柜,五颜六色却井然有序的商品排列,保温柜里的包子,微波炉,都是它的标志。把人间故事和日常食物结合在一起的便利店,就是都市浪漫的体现。

王家卫在《重庆森林》中的经典“菠萝罐头”也必须在便利店拍摄才合理。

现在便利店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餐饮行业一直有“在外吃”、“在内吃”、“在内吃”的说法。“内食”就是买菜,在家做饭;“在外面吃饭”是指在餐馆吃饭;而“中餐”就是在外面买“半成品”或者“快餐品”,在家里或者工作场所吃。

过去,便利店一直扮演着“中餐”的角色。现在,越来越多的便利店支持外卖服务、生鲜配送服务,开始租用更大的空餐桌,希望能拿下这三个用餐场景。向着“满足消费者所有的用餐需求”迈进。

便利店滚得这么狠,自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不开它。就在你家楼下的便利店,总比千里之外的巨型超市可爱得多。

便利店的数量可能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但是一个充满便利店的城市,一定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更幸福。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