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板日报(驻上海记者黄心怡),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SaaS企业一度成为国内SaaS市场的排头兵。根据艾瑞中国企业SaaS行业研究报告,零售电商SaaS市场规模最大,约占行业垂直SaaS的26%。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电子商务SaaS服务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与美国电商SaaS巨头Shopify相比,其股价在6年内上涨了100倍,并将在2020年迎来盈利拐点。国内同行如赞、持续亏损,股价在低位挣扎。
没有什么比赞美更糟糕的了。在二次上市失败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传出后,赞赞股价持续低迷,1月28日盘中一度创下0.300港元的历史新低。较2021年2月4.52港元的历史高点,已下跌逾九成。
“我养不起这么多人”[S2/]
2018年,赞通过借壳中国创新支付成功在港股上市。之后,有赞经历了人员的快速膨胀。2019年末,从业人员2941人。202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603人。根据这一轮裁员的消息,2022年初有赞的人数已经达到4500人左右。
一方面是人员的快速膨胀,另一方面是业绩的持续亏损。自港股上市以来,有赞从未盈利。根据蔡东Choice的数据,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赞桂木净亏损分别为5.03亿元、5.92亿元、2.95亿元和3.56亿元,累计亏损达17.45亿元。
熟悉有赞的业内人士向科技创新板日报指出有赞上市失败后,账上现金不多,支撑不了太多人。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有赞一度积极推动旗下非全子公司有赞港股主板上市进程,但这一融资计划在2021年12月按下了终止按钮。当时有市场人士预测,上市失败后,大规模裁员是必然的。
但在裁员人数方面,多位员工向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表示,“并没有网上报道的40%那么高。不同部门裁员比例不一样,生产研究是重灾区,至少10%。”一位前员工说。
离Shopify还有多远?
2018年,有赞CEO白亚曾在一封发给全体内部员工的邮件中透露:有赞要深度对标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易SaaS产品Shopify,在产品技术、GMV、营收等方面都将超越Shopify。
四年过去了,虽然Shopify的股价从高点回落了40%,但它仍然是全球领先的SaaS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并持续盈利。
2021年前三季度,Shopify营收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65.59%,累计归母净利润32.86亿元。同期,好评营收11.7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9%,亏损进一步扩大。
GMV方面,2021年有好评的GMV为481亿元,同比仅增长4%。Shopify的GMV达到创纪录的422亿美元,同比增长40%。
有赞的一名前员工认为,公司陷入困境是因为作为SaaS服务商,有赞对续费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客户交付团队。
与传统的软件模式相比,SaaS服务将客户的一次性付款变为按年或按季度付款,从一次销售变为一个客户的多次购买。因此,回购率是衡量SaasS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货支付商户数量为90282家,较去年同期的97875家减少7592家。
除了老客户流失,有好评的新付费商家数量也在下降。021前三季度新增付费商户32744家,去年同期为45328家。
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分析,影响好评商家增长的瓶颈可能在于商业化策略。
Shopify采用“低订阅费+增值收益”模式。基础版每月29美元,个人版甚至每月只需9美元。因此,shopify的核心收入是增值服务,占总收入的近70%。
而赞是高订阅费模式。微商城基础版按年收费,最低费用6800元/年。目前,其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SaaS产品的订阅费,总收入占比超过60%。
该分析师认为,高额的认购费会阻碍小微商家的进入,也会影响GMV低的存量客户,导致商家流失率高。用低订阅费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然后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可能是更好的模式。
安百里咨询公司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分析,国内外商家的支付习惯与用户不同。中国的电子商务SaaS需要根据当地的商业特点和竞争环境进行调整。例如,魏梦开始依靠腾讯向商家提供私有领域电子商务技术、营销和运营服务。
成都-成都流和失败-成都流
以有赞为代表的国内SaaS电商,以微信、Aauto Quicker等电商生态起家,获得大平台的流量红利,迅速做大。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旦优势就会变成劣势。
随着2021年Aauto更快的自建电商闭环体系,来自有赞等第三方外链。在直播电商被切断,有赞发展的危机出现了。
“赞美本身是没有流量的。或许在SaaS领域,依靠其他平台导流的企业风险太大。”已经被自己的IT人员指出。
与好评相比,Shopify面临的市场环境要友好得多。一方面,美国的电商平台集中度没有国内高,电商作为流量出口的分布更为均匀。
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eMaketer统计,2019年,亚马逊、Ebay、沃尔玛三大平台占美国电商整体市场份额的57.7%。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阿里、JD.COM、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占同期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近90%。
东方证券指出美国零售电商市场集中度趋势偏弱。电商作为一个重要的流量出口,除了亚马逊是最重要的一个之外,在小平台和独立站还是广泛分布的。独立网站建设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SaaS服务业的增长,为Shopify 提供了发展空空间。
另一方面,过去国内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生态非常封闭,多数有赞和魏梦主要依靠一两个流量平台,而未能同时打通微信、淘宝、微博、Tik Tok等多个平台。另一方面,Shopify可以与各大巨头保持合作关系,打通Google、亚马逊、脸书、Ebay、Instagram、Snapchat等流量平台即使与竞争对手亚马逊,双方也能保持长期互联。
例如,亚马逊已将Shopify列为其海外在线商店的首选合作伙伴。Shopify还允许平台上的商家通过Shopify的商店在亚马逊上销售商品,并跟踪亚马逊物流配送的来自Shopify网站的订单。通过与这些流量平台的合作,Shopify可以更好地引导商家,帮助商家触达更多消费者,巩固市场地位。
国内的竞争环境显然要激烈得多。“比如像脸书这样的社交巨头没有小程序,与Shopify没有竞争关系,而微信小程序对好评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庄帅说。
跨境电商是出路吗?
另一位投资人认为,去海外抢占市场可能是粉丝的出路。
目前,国内电商巨头纷纷加紧出海步伐。不久前,JD.COM宣布与Shopify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中国和海外商家打造更加便捷可靠的跨境电子商务渠道。
在一级市场,跨境电商SaaS也受到资本青睐。近日,全球电商独立站SaaS平台掌柜科技宣布完成总额1.5亿美元的C1轮融资。
其实早在2020年,有赞就已经推出了国际版的AllValue,为全球零售和电商卖家提供单机系统和商户服务。然而,这次伟大的海上之旅能否成功显然还是个未知数。
庄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Shopify的成功证明了海外商家接受订阅付费模式,可能有利于Zan的稳定盈利。”
挑战在于如何打造国际化团队,竞争压力,国际营销,客户获取。
“这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同样的挑战。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加上国际化的规则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制定的,中国企业出海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挑战大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