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前看看网友的好评,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主要决策路径。因此,近年来,一条越来越成熟的评估鉴定黑灰产业链也不时出现。
虽然很多平台都采取了措施进行打击和管控,但是仍然有一些商家为了抢更多的交易机会,不惜铤而走险,这也使得刷分、评价团伙很难被彻底消灭。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仍有大量店铺披着“口碑运营”、“代理运营”的外衣,但实际上提供的是刷单、评价等服务。在淘宝上,有月销售额高达上千单的店铺,而在拼多多,则有上万单,有的甚至号称“保证商家没有差评”。
一年14000元人民币很受欢迎,有些商店一个月卖56000元
去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Tik Tok、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也对流量欺诈进行了打击。
然而,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相关的灰黑色产业链仍然是“野火燎原,春风吹又高”这应该是反映消费者真实感受的评价,却依然被视为“明码标价”的商品。
记者在淘宝上输入“代理运营评价”等关键词,发现数十家销售刷评价服务的店铺,最高的月销售额显示超过7000单。在拼多多平台上搜索,有店铺显示已经订购了5.6万件。
淘宝某店铺工作人员透露,可以在Tik Tok、淘宝、饿了么、美团等多个平台提供刷评服务服务分两类,一类是商家独立提供图片,写手直接在线写评论,一种价格80元;另一个是真实消费后的高层次用户评论,一个150元。
拼多多一家店铺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评价丢失,保证3天内补齐,还可以指定内容方向。
记者发现,代理运营者购买服务后,会给微信群里预先招募的写手发账单,让他们在线写评论。在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点评类作家的招聘广告,一些高水平的用户开始走红。
除了好评,部分店铺还会提供包括高质量评价、推广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一位客服透露,这类套餐每月价格为3000元,半年8000元,一年14000元。对小企业来说很贵。
近年来,随着Tik Tok、小红书等新平台的崛起,刷评产业链迅速盯上了这些新平台。不少淘宝、拼多多相关店铺主动向记者推荐近期热门产品,如“Tik Tok店铺刷积分”、“写送小红书笔记”等。
在淘宝上输入“Tik Tok口碑评分”、“Tik Tok店”等关键词,也能找到数十家提供Tik Tok店刷量服务的店铺,包括摇店体验评分、带货人口碑评分等。,其中有些月销量高达数千单。
在淘宝、拼多多、闲鱼平台上,仍有部分商家提供代写代发便签的服务,一张几百字的便签价格从几到几十不等。
在拼多多,这些店铺隐藏的更深。有些店铺表面上打着“推广运营课程”的旗号,私下里却在记笔记写业务。
专家建议:首先切断黑灰生产的客户来源
随着种草经济的兴起,流量诈骗的黑灰产已经蔓延到大众点评网、Tik Tok、小红书等新型互联网平台,形式多样。“刷”赞和高分严重误导消费者的决策,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既损害了平台辛辛苦苦打造的社区氛围,也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公开报道显示,受影响的平台也在加紧行动。2021年12月开始,小红书开始对平台违规内容进行整改,封禁了81个品牌和线下商家,处理了17.26万个种草假条,5.36万个违规账号,多个写作平台也被下架。大众点评还透露,仅2021年上半年,就处罚了5万个“刷赞”的用户账号和1万多个“刷榜”、“刷评论”的商家,并与各地市场监管局合作查处了27家违规刷榜网络灰黑产品的公司,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上述平台相关人士表示,在黑灰产业链中,平台也是屡受伤害。“如果消费者看到虚假好评,遭受金钱损失,就会对平台失去信任,所以平台一直在和刷评论的商家以及背后的产业链做斗争”。
各平台整改力度这么大,为什么灰黑产业链还排不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黑灰产生和运营有多种类型来控制这种行为,包括专业的公司形式、松散的作坊类型和个人形式。虽然一些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展开了一系列打击,但群防群治机制的缺失往往导致这种黑灰产死灰复燃。从监管治理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对这类违法行为的刑事定性,很难真正震慑这类团队。
“要真正切断黑灰产,还是要先从利益链的角度让黑灰产无利可图”,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薛军说。“比如各大电商平台如果能联合治理有相关违法行为的店铺,黑灰产就缺乏需求来源,获客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个行业的利益链就会被切断。”
前述业内人士也认为,相关电商平台在进行自查的同时,也应该扮演把关人的角色,对销售其他平台刷评服务的违规店铺进行无差别的严厉打击,而不是仅仅取缔与本平台相关的刷评店铺。对于涉嫌其他平台的黑灰店,则是“风马牛不相及,高高挂起”。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刷分、控制评论、刷单信等乱象会破坏信用体系,不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他建议,打击黑色产业链涉及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多个部门。要形成合作治理机制,加强监管。
来源:触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