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C和CPPCC观察)从演员稿酬到网络名人直播代表建议规范终结乱象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李爱平)两会期间,从演员报酬到网络名人直播,接地气的“热门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还建议,应该通过更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来杜绝“天价片酬”和低俗“网络名人”等乱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石磊在全国两会上是个“大提案人”,提出了10多份重磅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规范演员报酬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是他非常重视的提案。
石磊告诉记者,自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呼吁制定反对“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以来,演员行业可以说有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但仍然存在演员片酬畸高的现象。
石磊注意到,当前的现实是,不仅一线演员片酬往往数千万元(人民币,下同),一些二线、三线演员甚至新人演员的片酬也在飙升,挑战着影视艺术创作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稳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刚刚播出的《男人的世界》和正在筹备的《媳妇》和《雪中送炭》的续集耗资5-6亿元。“由于总成本高,即使演员片酬占40%,其绝对金额也要达到2亿到2.5亿元,还是高得离谱。”石磊说。
有鉴于此,石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对剧集进行规定,对综艺主演的片酬设定上限,制定具有行业公信力的片酬标准和动态评估机制。
不过,石磊也强调,“目前行业真正的困境是演员报价虚增,容易上上下下,行业缺乏公认的参考标准。演员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运营粉丝数等显性数据上,不愿意研究剧本,磨练演技。”
为此,他建议中国演员协会发起自律公约,参考参赛年份、获奖情况、最近三年作品口碑等,为演员评定“职称”。,并定期举行评级,以满足动态调整薪酬的需要。
在全国两会上,记者还注意到,全国人大代表马春雨带来了一份题为《关于广电总局加强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监管的建议》的报告。
马春雨告诉记者,近几年风起云涌的网络直播,从一开始的“拍个短片,秀个欢乐画面”,到后期的“变流量为榜单,变人气为打赏”,再到现在直播带货,网络直播越来越火,遍地开花,吸引了一大波网络名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直播中来。
马春雨在调查中注意到,几乎所有的直播平台体验样本都没有强制实名认证,只需要通过手机号、邮箱等进行注册即可。或者微信、QQ、微博等第三方账号。登录。
“这意味着各大直播平台上的青春模式几乎行不通了。输入密码可以延长服务时间,不需要实名认证,青少年打赏退款难,几乎宣告了这类直播平台为青少年打开了大门。”马春雨告诉记者。
马春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限制直播平台数量,严格审批,限制平台内每个人每天刷礼物,设定价格和数量上限;对直播内容进行严格审核,鼓励举报者举报违规内容,违规的低俗主播将被永久封号。
马春雨强调:国家应该规定20岁以下不能进行直播,直播平台绑定身份证;网络直播时间不得安排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注册号与身份证号关联,形成有效控制(号被封存后不能重复申请);登录直播平台必须实名认证等。
马春雨的另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税收管理的建议》也与直播有关。
“在很多直播平台上,网络主播偷税漏税的情况并不少见。”马春雨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建立直播平台和主播的收入和扣税监管制度。只要是在广电总局注册的直播平台,其名下的所有收款账户都要接入税务局的监管系统,通过自动扣税的方式进行收税。
“那些向监管系统虚报直播收入账号,作弊逃税的平台和主播,一旦被发现,不仅会受到严厉处罚,还会被永久封号,注册人将永远无法再次注册新账号。”马春雨建议。(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