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灯牌图片(直播带货“泡沫”:16元买1万观众,带货销量能造假)



在QQ上用关键词“直播人气”搜索,在淘宝、Tik Tok、Aauto更快的直播间有几个可以增加观看人数的群,并且可以评论、赞、展示正在购买的群。

看直播间不断显示有人在购物,但奇怪的是,直播页面左下方不断提示“我要去买了”,但直到主播开播,“小黄车”里的商品始终没有被抢购一空。

“双十一”前夕,经过几天的调查,发现直播商品市场背后存在一个“黑货”链条:可以花钱改变商品销量,增加观看人数,互动评论,好评和关注,涉及Tik Tok、淘宝、Aauto Quicker等平台。

记者实际发现,花16元可以让淘宝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增加1万,2元可以增加1万个赞;一百元可以在Tik Tok的直播间增加1000个观众,花30元可以呈现出“不断购买”的错觉;20元可以在Aauto更快的添加100个观众到直播间,0.5元可以发送自定义弹幕。

一些刷流量的“公司”还声称,除了一般通过“刷单”来提升销量,还可以通过设置“满减券”、主账户与子账户挂钩等方式,用商品来修改销量。一些销售“群控”系统的“科技公司”声称,可以用软件一键控制1万到1万部手机“养号”“养肥”,然后批量在主持人直播间进行互动引流。



据统计,在记者加入的前述QQ群中,至少有40家商家主动提出要在阿auto快、Tik Tok、淘宝上增加直播的人气,不断有客户要求下单。

花16元可以瞬间增加几万观众

“承接直播间所有业务,人气、播放、赞、评论、互动;160人气只需要4.5元;现场直播互动,有节奏,有人气。”在QQ上用关键词“Tik Tok、Aauto更快、淘宝直播人气”搜索,会弹出多个这样的“商家”群,成员从100人到1000人不等。

“金妮”是提供前述“人气服务”的工作室工作人员。

他提供给记者的报价显示,100人上榜,35元,3小时30元的“小黄车”(显示准备购买),100人普通观看(只显示观看人数,不显示头像),15元,100元1000人,2元10000人在Tik Tok直播获赞。

经过一番沟通,记者花100元购买了增加1000人直播观众的服务,随机从一个正在进行商品直播的Tik Tok商家那里发了一个直播链接给“金妮”。

7分钟内,直播间的观众从79人迅速增加到1098人,有时一秒钟突然增加30到40人。“金妮”说,只要是连续播出,这1000个观众在直播间就要在线4个小时左右。

记者发现,在观看的1098人中,有1054人显示“未登录”,只有44个观众头像显示在列表上。“金妮”的解释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上榜,但是100个上榜的人需要35元。

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个直播间,花30元购买了“小黄车”的服务。很快,在直播画面的左下方,有“* * *(账号)”等40人准备购买。* * *(账号)等7人准备购买...“,但此时,直播间的观众人数只有19人。

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屏幕左下角始终出现“正在购买”的提示。据“金妮”介绍,服务一般持续3小时左右,为批量控制。点击使用您的帐户购物,但您实际上并没有下订单。系统判断“去购物”,给直播间的真实观众一种“热销”的错觉。

至于风险,“金妮”直言,不用担心账号被封。“特意养了一批‘真粉’,不是‘机刷粉’。”他介绍,工作室里有上百个“兼职团队”,每个人手里都有几部手机,接单后会安排“任务”。

除了Tik Tok直播,记者调查还发现,在淘宝直播平台,数据也可以“注水”。



“小艺”向记者推销的增加淘宝直播人气的“淘帮”软件,使用一个月450元,缺点是只能绑定一个店铺来增加人气。

在提供“淘宝人气辅助”服务的“初级一”店铺中,最基本的服务就是增加淘宝直播间的“普通观众”和“高级观众”数量。前者只显示增加了多少观众,每增加1万观众16元;每增加1000个14元,后者就有一个“浮屏”,显示正在购买,可以设置停留时间,并带来3%的真实在线观众。

“小艺”说,为了活跃直播间的气氛,他们还提供了“直播互动”服务,一个人花一个小时8元,被很多经常冷遇的主播购买。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正在直播的淘宝店铺。11月3日11: 13,店铺实时观看人数为60人。在支付16元购买增加10000个观看者后,店铺的观看人数在2秒内突然增加到189,然后迅速从189跃升到10634。

为了验证“高级查看”功能,记者支付了14元购买了该服务。下单后,半小时内直播观看人数增加了1000人。与此同时,直播画面的左下方不断出现“* * * *(用户名)即将到来* * *(用户名)即将购买”的提示,也就是小易口中的“浮屏”。

抖音路灯图片

看到记者已经多次下单,“小一”免费提供“点赞”服务,这项服务原价2元一万。“安排”服务后,直播画面右下方的直播赞数从个位数迅速增长到数万。“小艺”表示,膨胀的观众可以留给主播播出,但不建议“增加观看人数和每秒赞量”,容易被平台监控。一般客户可以根据预期的直播时长,在整个直播期间逐步增加观众和赞数。同样,在Aauto Quicker的直播工作室,付费后可以增加观众,赞,评论,显示你在购物,和真人互动。

在支付了20元后,记者随机选择了Aauto更快的一家直播店铺,观众从11月6日11点10分的50人增加到2分钟140多人,下方不断显示“* * *(账号)进入直播间”的消息。提供服务的“技术员”说,20元可以增加100个观众,35元可以增加200个,直播每个0.5元,可定制内容。据统计,在记者加入的前述QQ群中,至少有40家商家在爱车快手、Tik Tok和淘宝上提供直播服务。



卖这些“群控”系统的“科技公司”,都宣称系统是智能的,一个人控制几百部甚至上万部手机,定制直播之间的互动。

“号码维护”和“群控”系统

“小艺”说,他们这种提供服务增加直播人气的“商家”,都是被软件控制的。他向纸媒记者推广的增加淘宝直播人气的“淘帮”软件,使用一个月450元,缺点是只能绑定一个店铺增加人气。

记者购买安装该软件并绑定其中一家淘宝直播店铺后,在后台发现,它可以批量赞、购物、关注“来了”和观看,并设置需要的总次数和间隔时间。服务启动后,页面会以红色小字体显示增加的服务项目数量。

但对于上述商家越来越多的人气服务,一些来自同行的“科技公司”认为都是“机粉”,表面数据好看,直播平台却不会根据虚增的人气推荐更多潜在用户进入直播间。最好的办法是先用“群控”系统“养号”,再用“养肥”号在直播间批量互动,增加人气。

他们口中所谓的“维护号”,是指利用“群控”软件,批量控制10到1000个甚至上万个账号。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账号在平台上活跃一段时间后,平台官方逐渐给账号贴上某个垂直领域“活跃”的标签。

之后直播平台会判定直播效果好并吸引同领域的“活跃”账号,然后推荐潜在直播用户进入直播间,实现推荐流量“破冰”的过程。

记者以“直播增加人气”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了十几家销售“直播间增加人气,增加直播间产品销量,智能“养号”系统的“科技公司”。

这些公司都声称系统是智能的,一个人控制几百部甚至上万部手机,定制直播之间的互动。互动内容包括送礼物、演讲、送灯、赞、“小黄车”等。可以设置停留时间和发言间隔。

“德泰智能控制”就是提供上述服务的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姓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系统可以批量在a auto faster、Tik Tok进行“号码维护”、“节奏”等40项服务,将10部手机的价格控制在4800元,100部手机的价格控制在29800元,1000部手机的价格更高。

回购系统,还需要购买智能手机,从专门的“号贩子”那里追回一些账号。一名自称“号贩子”的人告诉记者,他提供的是私人旧号、数字身份证号、千粉百粉、“白号”等等。“白浩”、“百分”、“千分”的账户价格分别为55元、65元、143元。



在齐飞科技开发的群控系统后台,你可以在直播间“疯狂滚屏”、“查店铺”、“疯狂刷屏”。

为了验证系统的真实性,记者在Aauto faster随机选择了一个直播间。肖姓工作人员使用“群控”系统连接货架上的设备(手机)后,在系统后台输入“喜欢”命令。货架上一排排手机迅速打开Tik Tok直播间,不停点击屏幕赞主播。另一家名为齐飞科技的公司也具有前述功能,其工作人员表示,购买该系统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世界各地的“直播联盟”、私人组织和直播工作室。此前,郑州某“直播工会”购买了一套“15600控制”系统,可以控制15600个账号。批量“养号”后,会为主播引流。这套系统的成交价是20万元。



“齐飞科技”提供的报价显示,10套控制系统4680元,100套控制系统15600元,500套控制系统39000元,3000套控制系统78000元,15600套控制系统20万元。

报价显示,10套控制系统4680元,100套控制系统15600元,500套控制系统39000元,3000套控制系统78000元,15600套控制系统20万元。

向记者演示,以“疯狂点屏”为例,系统后台连接10部手机。发送指令后,货架上10台手机显示的直播画面下方不断出现“点亮小红心”的动作。选择“实时互动”功能,输入“333”,不同账号发来的“333”会在直播间底部进行筛选。

选择“查看店铺”功能后,10台受控手机同时点击直播画面下方的“小黄车”,查看里面的商品。此时系统确定账号为“正在购物”,直播画面左下方出现“* * *(用户名)等10人即将购买”的提示,但实际并未下单。

当记者询问两家“科技公司”的客户名单时,对方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透露。“这都是秘密。没有人希望粉丝知道自己在做这种灌水。”特智控的肖姓工作人员说。

宣称“销量”可以更改

除了“人气”上的“注水”,记者调查还发现,一些做“刷量”的公司宣称直播商品的销量也可以修改。

在一家名为干坤网络的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种可以避开Tik Tok官方监控,轻松修改Tik Tok直播销售数据的方法:在账号后台的“粉丝专享券”一栏,放出1元甚至0元的满券(如500减499),每人限购一张。发布后,商店工作人员会继续下单购买。

工作人员建议一次性下单不要超过200个,比如单价在400元的商品。几个工作人员下5单的时候,销量已经超过1000件,销售额已经超过40万元。“这个办法只能用到11月15日,根据‘内部通知’,Tik Tok将开始打击。”

另一家“工作室”提供给记者的报价显示,3000元以内的淘宝销售收取350元,5000元以内的淘宝销售收取450元。然而,改变销售量需要更复杂的步骤。“大部分都是用补货单来增加销量”,对方说。

“补单”就是“刷单”,提高销量和“好评率”。两个指标上去后,除了让“不明所以”的观众下单,直播平台官方还会推荐更多的潜在用户。

“乾坤网络”公司为此专门设立了充值服务网站,在平台充值金额后即可刷卡。他出示的单一价格表分为Tik Tok和淘宝。在Tik Tok的一个小商店里,商品的价格在100元、100至500元和500至1000元之间。有评价的每单提成分别为10元、18元、23元,无评价的每单提成分别为8元、15元、18元。

在淘宝对刷单包的评价中,有预付和不预付商品原价两种。前者是100元、100到500元、500到1000元以内的商品价格,佣金分别是17元、25元、38元。后者和Tik Tok刷单包一样,需要先支付一笔商品本金和佣金,佣金价格分别为15元、18元、25元和32元。

“我们需要你按照账单地址实际发货,送点东西就行,我们会签收的。”对方特意提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直播数据“注水”的现象在技术上是很好区分的。为了提升平台的知名度,在直播的市场格局尚未定型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如果全部被攻击,那么逐一识别问题IP的成本会很高,平台的损失也会很大。

记者注意到,监管部门一直在打击主播直播数据的“水分”问题。Tik Tok、嘀嘀打车和淘宝平台已经公开举报了多起案件,并封禁了一些主播账号。

今年10月,浙江金华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了一起活体数据造假案。由陈某出品的专用流量刷量软件,为淘宝、JD.COM、拼多多等直播平台商家提供虚增围观、评论、点赞等服务。据统计,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陈某非法经营金额272.6万元。

为什么“泡泡”直播会屡禁不止?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商游戏直播超过1000万,活跃主播超过40万,观看人数超过500亿,上架产品超过20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5万场电商直播,日观看人数超过2.6亿。

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网络直播营销中虚构交易或者评价、网络直播玩家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不正当竞争问题,重点查处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假冒混淆、商业诋毁、非法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主播冒着账号被封、失去IP信任的风险,往直播数据里灌水,背后是市场困局。相比头部网络名人,腰尾网络名人在“马太效应”中苦苦挣扎:点击量少、收入不稳定、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等。,行业生存压力巨大。

在给品牌商带货时,“纯直播挂牌费”(业内称为“坑费”),“纯佣金”或“佣金加坑费”三种模式成为主播赚钱的主要方式。“提成”是指主播根据直播间的销量抽取分成,销量越高,分成越多;“坑费”是主播介绍宣传商品的固定出场费。衡量这两项费用的重点是主播的“人气”,而投放业绩的好坏是体现人气的重要方面。

记者以商务合作为由,添加了一个拥有287万Tik Tok粉丝的知名网络名人商务合作微信。对方提供的报价显示,直播合作有两种,一种是专项费用20万,提成15%,直播4小时,全视频网授权1个月;另一种是单品2万元链接费,15%提成,5-10分钟直播间讲解,1个月视频授权。当被问及是否有保底带货销售时,对方表示可以查看之前直播专场的表现,但并未明确表示保底销售。



名为“淘秀光影”的MCN机构提供的发布价格显示,419万粉丝主播专送直播价格为1.8万元/小时,提成15%至30%。112万粉丝主播专送的直播价格是1万元/小时,佣金也是收取15%到30%。如果不带货,两位主播的直播价格分别是3万元和1.1万元。

此外,另一家名为“淘秀光影”的MCN机构提供的在Tik Tok和Aauto faster拥有众多“人才”的直播主播刊物价格显示,419万Tik Tok粉丝的带货特约主播直播价格为1.8万元/小时,提成15%至30%;112万粉丝主播专送的直播价格是1万元/小时,佣金也是收取15%到30%。如果是品牌无货直播,价格分别是3万元和1.1万元。同样,该机构也没有明确承诺保证销量。也就是说,如果主播或者背后的运营者找人“补单”,直播结束后再退单,商家为此支付高额佣金,实际销量却少于此。

“目前我们发现,在少数地区,请名人玩大牌,最后,给名人带活货的成本和带活货后的效果不成正比。”今年8月28日,国新办举行消费扶贫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批评了一些贫困地区邀请名人直播和带货的现象。

网络名人中的数字营销服务商五丰科技联合创始人雷表示,直播投放是一个“风口”,但疯狂一段时间后,逐渐有了很多“冷思考”。刷销量、刷观众、刷评论、刷赞等“注水”现象,绝对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平台、主播、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后遗症”解决后,带货直播才能走向稳定的发展轨道。

“越正规的公司和平台,越会考虑背后的风险。”雷表示,要想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各方都必须从中获得利益,而不仅仅是主播或其背后的组织赚钱。

(来源:本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