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私有域流量火热,逐渐有企业开始利用私有域流量进行布局。而且私域流量在流量、转化率等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笔者回顾了私域卖茶的全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我在之前公司做的一个项目。最近有时间就想整理一下之前的项目。复制一份,这样你以后可以参考。
01这是一个通过私域运营卖茶的项目。当时是朋友圈预热,微信群卖的形式。大概一两个月做了两次。中间有很大的调整。因为当时整个项目的所有材料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包括:海报、推文、文字、运营、维护等等。所以有点长。总的来说,第一次,效果比较差。第二次通过用户调研,调整售卖模式,转化率达到20%。
02以下是整个项目的详细回顾。我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流量比较低。只有一个微信号。真实用户500-600左右。这个微信号的用户来源是一个Tik Tok号码。
(当时粉丝数量在48万左右)
从Tik Tok引流到微信的方式是个人资料上的微信号。从粉丝数量来看,增加的效率其实是比较低的。但是这部分我控制不了。所以只能从微信号入手。
首先通过朋友圈来测试这个微信号下粉丝的粘性,当时发了很多问答朋友圈。例如:
让他们给我赞或者在评论里跟我互动。这样我就能知道有多少活跃粉丝,具体的活跃粉丝是谁。然后标记昵称。
其实在活跃粉丝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也就是粉丝和你互动越多,对你的信任度就越高。信任度越高,达成交易就越容易。哪怕这个互动就是一个简单的回复。总比不回复好。
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群经经常让你扣1,或者让你收回复。原因之一就是让你和他们互动。在群体中潜水,频繁互动的人,对这个群体的信任度是不一样的。就像你一直关注一样,经常说话的群体一定是你最信任的群体。当然,它们也有其他目的,比如从众效应。会场里一片火热的气氛等等。
所以这段时间,我主要做三件事。
1。结交更多的朋友
还有关注自己的人。我是卖茶的。我自然不能天天发蹦迪。先表明身份吧。我是一个懂茶的人。在公司做品茶师。30岁左右。女性。
我需要说清楚:这个设计真的不是编的。一方面,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专业设计更容易带货。另一方面,我们公司有这样一个人。有一位茶叶鉴定师,在大益茶叶和茶语网工作多年。我们公司所有的茶叶都经过她的鉴定。就好像我在用她身份里内置的微信号帮她。
确定身份后,围绕这个身份发朋友圈。
有三个主要部分:
2.私聊
给和我互动的人贴标签,和经常互动的人私聊。进一步增加信任,这些和我建立了深度信任的人,在后期建群的时候非常有用。
为下一项活动做准备
这段时间,我一边维护着微信号,一边开始准备微信群里的活动。
03终于在微信群建立前一周,开始在朋友圈为微信群做铺垫。比如告诉他们,下周就要建微信群了。小组里有什么活动?并告诉他们微信群活动的准备进度。比如我当时要在微信群里做讲座,会在朋友圈里展示我正在写讲座的稿子等等。
同时让他们想入群的话提前来找我报名。这也是一个道理。让他们主动找我,他们肯定会更有动力。也是一种增加信任的伎俩。建群时间定在周一中午。在加入群之前,我会给他们每个人发一个自我介绍模板:并告诉他们可以在建群的时候在群里做自我介绍。这个方便大家了解。
其实这是粉丝自我介绍,但对我来说,有两个目的
而且在发出自我介绍模板和建群的前一天,还通知了他们具体的建群时间,以保证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加入群的信息,让群内瞬间人多。防止结冰。最后群里快了 100人(我觉得一个只有几百粉丝的微信号)还是可以的
这里多了一点:
我觉得一个群体的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就像人的第一印象一样。一旦这个群体给他们的印象是没人说话,或者很多广告主在等着坏印象,他们要么直接退回要么屏蔽。一旦粉丝做了这两件事,你就很难再唤醒他们或者改变他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
就像你看到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邋遢,也许这个印象会伴随你很久。所以建群后给用户一个积极正面的群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种团建前期在朋友圈的预热,私聊之后的铺垫,加入群之后的自我介绍,都是为了第一次团建。
当时群建好之后,群里瞬间就有很多人介绍自己,慢慢的,也有很多人随着他们的自我介绍聊了起来。本来打算拍水军的节奏什么的。其实我并不真的需要。他们非常兴奋,开始自己说话。
到目前为止,这个建群过程是比较规范和成功的。
然后下午四点,我又在群里通知他们,今天晚上八点群里有课。希望大家准时来听。并让他们收到回复:晚上八点来群里上课。
晚上八点,先自我介绍,介绍一下我过去的职称经历之类的。然后开始讲课。课后还有提问环节。以上是建群后第一天的活动。
其实如果是建立长期群,这些操作都没问题。但如果目的是卖货而不是长期维护,那就有问题了。具体问题我以后再总结,这里暂且不说。
那个时候集团就完蛋了。第一天的活动结束了,但是卖货的活动还没准备好。这段时间我在维护群的同时准备下一次活动的内容(演示稿,具体产品,礼品,流程,演讲等。)
准备就绪后,一个星期过去了。
讲座还是关于云南红茶。首先是滇红的发展,然后是它的制造工艺,最后是如何选择滇红,引出我的产品——滇红茶。然后很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在过去的一周里,包括这次演讲之前,这个小组相当活跃。但是当我说我要卖茶的时候,群里没人说话。而且只有一个人下单。不过,我还是按照之前定下的水军的话讲完了。过了一会儿,群里的人又自己聊了起来,但没人提我卖茶的事。还是说说自己吧。
很明显,第一次发货失败了04 。。
后来我也总结了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1.风扇源
我的粉丝来源是 Tik Tok ,这个Tik Tok的内容都是一些茶学知识。当时简介上写的是通讯加VX: XXXX,这种。所以粉丝没有带着购买意愿来。这笔交易自然会更糟。也正是这种简单的引流方式,导致从 的流量特别小。(快50万粉,带进来500)
2.交易要在用户情绪高涨的时候进行。
其实这个群的最佳关闭时间不是建群后一周,而是建群当晚,或者第二天晚上,一周后,这个群就没有开始时那么火了。购买的自然就少了。为什么一定是晚上?因为大家晚上都有时间,而且晚上更容易情绪化,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3.用户没有准备好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的通信群。一个交流群,天天交流的好好的,突然你说要卖东西。谁都没有心理准备。心里甚至有点恼火。就好像说是纯旅游团,结果却进了一家全是购物的店。大家都很烦。
4.你卖的不准确
其实不是你卖的不准,而是粉丝不准。因为这个群体每个人都喝任何一种茶,我后来深入了解后发现,虽然大家都在说茶叶的买卖。看起来茶是一回事,但是茶也分红茶、白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红茶。更不用说里面细分的品种了。每个人喝的茶都不一样。喝红茶的不一定喝绿茶,喝乌龙茶的不一定喝红茶。所以,当我准备卖掉滇红的时候,自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人少了,自然买的人就少了。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
05
因此,我做了以下调整来解决以上问题。
1.风扇源
因为之前粉丝少,有各种茶喝,都是我卖的。所以这次我自己写了一篇软文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来排水。引流点是群内有红茶知识的课程和红茶新品发布。
所以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喜欢红茶,对红茶的知识感兴趣。我后来卖的礼品中,有课程用的,比较好卖。
第一次测试,于是小号施放,100多人被引流。
2.组周期缩短。
既然目的是卖货。这从用户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开始,就在建群的前几天。因此缩短了活动周期,从微信官方账号文章发布到活动结束有四天,群内正式活动有两天半。而且这个活动之后会解散群,给用户一种紧迫感 。
3.增加小活动
这两天,大活动是两节晚自习。但如果只有这两个讲座,显然太单调了。所以我们可以在讲座前或者中午安排一些小活动,比如幸运红包,有奖竞猜等等。让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
4.提炼水军剧本
有时候在群里,我们需要水军的配合来讲一些话题,但是和我合作的人可能对这些内容和怎么讲没那么了解,所以我想把水军剧本提炼到每一句。到时候,他们只会照本宣科。(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实时沟通的。)
06
当你准备好了,你就可以开始第二次交易了。
首先,通过西瓜数据,找到了几个微信官方账号粉丝、质量、价格都合适的微信官方账号。
毕竟是测试阶段,所以我后来选了一个不贵的微信官方账号,平均浏览量大概在1100-1400 左右。当时放在晚上8点,从当晚到第二天下午4点,总共有 112人入群。
进群的时候和以前一样。让他们自我介绍。然后在群里随便聊天。晚上做了一个有奖竞猜活动。所有的问题都与茶或红茶有关。
(当时准备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是懂茶的人自然很难回答,会更加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我就铺垫一下,说这些问题明天的课会讲到。可以增加第二天课程的粘性。
第二天晚上7点还有一个小活动,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小组的活跃度,增加后面讲座的人气。讲座八点整开始。课程都是提前录制好的。那就直接玩吧。
讲座结束后简单聊几句,告诉明天下课后有惊喜福利。让他们期待明天的课。第三天晚上7点做活动,晚上8点讲课。最后会结合课程内容转化为销售产品。
(这是当时卖茶的PPT)
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
这种销售方式属于利用用户情绪进行销售。感慨过后,就是考验你产品力的时候了。产品好不好,价格低不低会让他对你的品牌和你的产品有印象。产品不好,性价比就不高。这次可能会买,以后再也不会买了。如果你觉得这次产品还不错。那么下一次回购的可能性自然要大很多。
我一直认为营销的核心是产品。有句话叫“用产品说话”,营销可以让产品说的话被更多的人听到。
回到我们的产品,这款茶是一位知名茶企老板制作的,他也是制茶高手。这款茶当时在他们自己官网卖698。当时我们老板去云南调研,和他们老板聊的投机,就给了一批货。但是我说我不能把这个茶宣传成XXX茶。也就是说除了他们自己,只有我们有资格卖这种茶。
(这里就不透露品牌了)
所以质量不自然,价格低得离谱。可以说这样的价格买这样的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这个交易效果还可以, 23个人最后成交了。换手率:23/112=20%,而没成交的也是利用朋友圈留在微信上。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模式。只是交通拥挤。
以上是我茶项目的复盘。由于我已经从那家公司出来了,所以拿不出一些截图。请原谅我。
07其实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案例都是成功的,谁做了什么案例,达到了什么水平。然后我就觉得如果我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就不会成功。其实不是的。
首先
每个项目都在不断改进。所以失败了也没关系,抓紧调整就好。我的项目也是如此。第一次没做,第二次做了。其实我也可以直接写第二个成功的过程,
但是有了前面的失败案例,就是一个完成的项目复盘。也是一个真实的项目过程。所以,多出去学习,看看别人的成功案例肯定是必要的,但也
不要盲目崇拜,更不要过分否定自己。毕竟很少有人会把自己计划失败被甲方骂的案例说出来,然而不说话,不生成表是不存在的!!![/s2/]本文由@李八奇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