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库存服装(快时尚溃败,0.5折一斤的滞销服装,撑起一个千亿库存电商市场)



“快时尚”卖不动了

服装界有个笑话:就算全中国的服装厂都关了,光是库存的衣服就够全国人穿三年了。清库存可以说是服装主最头疼的事情了。

卖服装霸气说说

但是45年前,一个西班牙年轻人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快时尚”:

数百名年轻设计师每天紧跟米兰、巴黎和东京的时尚潮流。从设计到制板,再到生产发货,一批全新款式最快一周就能上架。快速时尚,这是加快卖货节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严格控制服装产量。

这样快时尚行业的库存率可以降到15%-20%,而传统顶级服装和一般大众服装的库存率高达40%。

因此,当Zara、H&M、GAP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时,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也引起了大量本土服装品牌的效仿。

一时间,快时尚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



然而40多年过去了,快时尚的套路逐渐失效:滞销、亏损、打折、清仓。近年来,快时尚行业正在上演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

美特斯邦威等中国本土品牌率先挣扎,随后H&M、Zara、GAP不断收缩市场,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等相继退出中国。

2020年,一种让所有中国人都待在室内的病毒,会让“只快不破”的快时尚人士不得不集体踩刹车。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的疫情其实只是推波助澜。早在20多年前阿里和JD.COM诞生的那一天,快时尚人士就应该能预见到今天的局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时尚。时尚毕竟是年轻人的事。

20年前,国家刚开放的时候,那一代年轻人自然崇尚欧美潮流。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如今随着国家的大潮更加美丽。几十年来,欧美快时尚品牌一直紧跟在米兰、纽约、巴黎时装周之后,自然与中国年轻人渐行渐远。

其次,质量和价格的不对等。

虽然快时尚主打平民化路线,但在国内,相比淘宝,线下快时尚的价格仍然没有优势。至于衣服的质量,很多年前就有网友抱怨,“他们有个黑科技,可以把一件衣服的面料撕成两片卖。”



当一件衣服在款式上没有独特优势,质量和价格都赶不上淘宝爆款,消费者又不傻,自然不会热衷于购物。

最后,库存问题。

Zara最引以为傲的降低库存的方法就是依靠全球统一的销售数据系统,可以快速分析各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从而调整生产和促销节奏。有意思的是,中国电商平台掌握的大数据显然比单一品牌更丰富、更完善。

当淘宝品牌商家能够获得这部分数据,并依靠中国强大的制造实力进行供应链管理时,Zara独有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

所以可以说,无论从价格、款式、服装质量还是库存管理上,在中国电商面前,欧美快时尚品牌都是一败涂地。



卖不掉的衣服哪去了?

一般来说,一件衣服最多卖三年。

其中,当季最好卖,过季才能打折。2020年能勉强卖出2019年的老款,两三年前的滞销库存基本都卖不出去了。

这时候只能从市场角度想办法:先在一二线城市卖,然后反季节搬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再卖不出去就只能打包运到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国家。

越往下走,价格自然就越低。

都市丽人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提到,2017年前仍在清理库存,计划通过称重的方式销往东南亚,价格为0.5折。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丽人内衣的平均售价并不比80元的好,按每斤0.5%卖,也就是一件内衣不到4元的钱,基本上连成本都盖不上。

为了不让产品陷入亏本没人要的局面,各商家都会想尽办法清库存。

具体来说,目前行业内主要有四种清理库存的方式。

首先是公开打折促销。

首先,该品牌将利用国家法定假日进行特别优惠。后来,阿里和JD.COM创造了双十一和618购物狂欢节。后来拼多多推出了100亿的补贴。现在商家的打折促销全年365天都可以做。

当很多人抱怨商家把所有节日都变成购物狂欢节,让传统节日变味的时候,商家的想法是:没办法,库存太多消化不了。

有些商家除了从节日入手,还会开设工厂直营店、品牌折扣店等线上线下渠道,专门用于尾货销售。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覆盖大量的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会逐渐损害品牌形象及其正常的价格体系,所以一般品牌都会谨慎使用,优质品牌不会轻易打折。

第二种方式更隐秘:内购。

顾名思义,商家会选择在企业内部或者与其他大企业联合进行特价销售,一般不对外公开。这样参与人数有限。除了提高员工满意度,与合作品牌保持良好关系,还消化不了太多库存。

第三种方式更极端,就是选择直接销毁。

据外媒报道,H&M每年焚烧12吨滞销的衣服。从2013年到2018年,它销毁了60吨衣服,包括3万条全新的儿童和妇女牛仔裤。

相比快时尚,奢侈品牌更愿意选择这种库存清理方式。除了LV和爱马仕,博柏利被曝2017年销毁价值2.5亿元的服装、配饰和化妆品。【/s2/】这些原本卖几万或者几十万的衣服包,剪完之后都烧成灰了。

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不仅是出于品牌保护的目的,也是因为一些商家不愿意承担高额的仓储费用。为此,仅2018年,亚马逊平台直接销毁滞销商品超过300万件。

最后一种方式是委托第三方清理库存。

在线下,奥特莱斯目前是一二线城市打折促销的主阵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奥特莱斯起源于美国,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奥特莱斯本身就是打折的意思。



自2000年左右奥特莱斯进入中国以来,许多本土服装集团开始专注于奥特莱斯的概念。2019年,杉杉集团旗下的杉杉奥莱被同样主打大牌折扣的唯品会收购。

在广大的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囤货的路线和方式更加广泛,价格也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0年。除了阿里、JD.COM、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巨头,一个专注于解决库存问题的细分电商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千亿“库存电商”市场

“都是好品牌,天天打7折。”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二十迷茫》再到《一无所有只有三十》,唯品会今年在各大节目中都表现出了存在感。

唯品会是中国库存电商行业的鼻祖。

2008年,唯品会刚刚上线。当时网友最大的好奇是,“为什么唯品会这么便宜?”



一件Lee的牛仔外套,单个价格可以卖到800左右,每天最高8.8折。但在唯品会,300出头就能直接拿到4折,价格简直“低得不可思议”。

这背后,是唯品会首创的“品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电商特卖模式。

2012年,创始人洪晓波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唯品会其实是受了一个法国网站的启发。一天早上七点多,他发现妻子蹲在网站上抢打折衣服。这个网站的特点是每天定时收录全球知名品牌和折扣。唯品会的模式就来源于此。

与那个法国网站不同的是,唯品会不仅卖奢侈品,还会更关注流行时尚品牌——这是库存积压最严重的服装品类。

不得不提唯品会与品牌合作的方式:代销。

早期唯品会卖奢侈品,只能选择直接从品牌方“买断”。最后卖不出去的衣服变成唯品会自己的库存,“现金压力很大”。流行时尚转型后,唯品会定位于帮助供应商“代销”,卖不出去可以退货。

这样唯品会轻装上阵,专注营销,帮助供应商解决更多库存问题。

根据艾瑞咨询2014年发布的首份中国互联网特卖市场研究报告,唯品会将在中国特卖市场占据38.1%的市场份额。

随着唯品会的爆发式增长,库存电商行业开始热闹起来:巧屋巧语、Jushang.com、Jiapin.com、Jumeiyoupin.com、Shangpin.com、蜜芽、Juanpi.com相继诞生,传统电商平台也开始布局清仓渠道,如唯品会的花海仓、阿里的淘仓等。



2015年,品多多出生。大家都知道拼多多打开了下沉市场,让阿里和JD.COM措手不及。没人注意到拼多多的社交电商模式也把库存电商带入了下半场。

这里我们需要区分几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C2C,个人卖给个人;B2C,商家卖给个人;电商的博弈应该向上游产业链更进一步。S2C,大供应商卖给个人;社交电商介入后,库存电商迎来了2.0时代,S2B2C,即大供应商-经销商-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经销商其实是个人代购。“一键分享,在家创业,马宝兼职”是其主要特色。目前JD.COM的芬香电商、淘宝、1688都在借鉴这种玩法。

在库存电商2.0时代,爱库存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相比唯品会,同样的名牌折扣,爱库存,放弃“限时抢购”的游戏,选择社区分销,用激活私域流量的方式,让库存商品渗透到更低线市场。

最新的消息是,Ai库存成立不到三年,已经拥有超过200万注册店主,帮助超过10000个品牌销售超过2.5亿件商品。



根据艾瑞的测算,2018年整个库存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05亿,其中S2B2C库存电商为130亿。预计2022年将达到1500亿,年复合增长率84%。

由此,一个千亿库存的电商市场即将崛起。



库存电商的未来:最好走向死亡

存在合理,消失合理。一个行业的兴衰有其内在逻辑。

无论是快时尚的倒闭,还是库存电商的崛起,背后都有中国电商的身影。电子商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透明。

为什么传统快时尚卖不出去?

因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找到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新品牌商家也在电商平台上找到了更高效的做生意方式。

为什么库存电商要进化到2.0时代?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买家变成卖家亲自参与电商行业。

这样的影响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整个产业链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4月我国供给侧行业产成品库存为4万亿元。去库存压力最大的12个行业中,服装服饰排在第七位,产成品库存率达到14.62%。



2018年1-4月库存行业排名

为什么库存电商的理想未来会走向死亡?

短期来看,库存电商的行业天花板是目前市场上的库存规模,长期来看,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速度。

目前,阿里、JD.COM、拼多多都在推进工厂的柔性定制,将消费者的需求数据开放给生产商。

不难预测,未来至少在服装行业,电商不仅会促进成品的去库存,还会促进上游原材料的去库存,把过剩产能扼杀在生产之前。

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快时尚品牌中,优衣库之所以能逆势复兴,是因为它摒弃了所谓的“快时尚”,转而专注于基础款和性价比。在最大化保证质量和价格的同时,顺便将目标消费群体从20岁左右的年轻人扩大到100岁到新生儿的各个年龄段人群。

未来的服装行业,除了优衣库式的基础性价比模式,更多的玩家将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展开竞争。[/s2/]

随着电商大数据的成熟应用,服装行业“由来已久”的库存问题可能会迎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冯青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