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感觉很多跑友对跑鞋的认知。困扰我的一点是,很多人习惯在关于具体跑鞋的交流方式中使用文章编号。
这种现象我批评了很久,虽然主要是针对厂商,但是跑者在这一点上无法扭转思路,令人痛心。万不得已,写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文章。
对于一双鞋,我在国内除了在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层面,只见过用货号沟通的现象。我想用一个我认为大体合理的类比来展示这种关系:
品牌=姓氏
型号=名称
项目编号=昵称
EAN代码=身份证
比如你在社交的时候,大多是通过名字来交流,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到一双鞋的时候,就要谈到品牌型号。
至于昵称,只有熟悉的人才可以叫,相当于厂家和经销商需要用文章号沟通的级别。
曾经有人跟我说,文章号比型号强,就不赘述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我没有空找到完全复制的模型,只是找了一个数字,看看结果。
公民,基本不会重复。其实是身份证号。这种对EAN鞋码的类比有问题。有些厂商会懒得把不同的产品算在一个EAN下,这个就不说了。
回到主题,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这种用货号来描述商品的终端消费者?
首先,厂家急功近利!
有些老板只关心今年能收多少钱,所以产品经理不会有长远的品牌建设眼光。新型号的名称(型号)是什么?正好有个昵称(文章号)给销售部开订货会。
谈亚瑟,大家都会谈卡雅诺;第26代的;说到耐克,我不记得Pegasus怎么拼了,但我也可以说“Pegasus”。这叫继承。试想这些经典从第一代开始就只有编号了。它们现在能成为常青树吗?
所以,我真的不需要太客气。品牌看产品名称能看出什么?
男式跑步鞋,透气情侣跑步鞋,2020年春季新款女式轻型缓震保护慢跑鞋...
这是一个野生副本。说实话,这些描述是放在你自己的产品里的。你知道他们指的是哪一个吗?
其次,非法渠道的援助!
很多“工厂鞋”出来都不知道是什么型号,舌头上的英文也不懂,只好用里面的货号卖货。这也加剧了未知模型的问题。
最后,消费者的小财富是安全的!
如果消费者希望厂家的跑鞋越做越好,也希望厂家长期投资一个系列。
让厂商认真做品牌,人人有责。不是反方向降低厂商标准,把市场变成只有一份钱和货的浓厚交易味。
提交的问题,找不到产品,只知道型号……如果用型号搜索,可能早就找到了。
品牌旗舰店被这种商业模式逼得连型号都扔掉,只写货号。
全世界的网站都不带文章号,我们来了还要加?
告别文章号传播,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