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dots是什么意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或为消除结核病按下“加速键”)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李贺

新冠肺炎的疫情为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根除结核病提供了新的机遇。公共卫生系统的加强、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确保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的结核病防控。

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主题是“终结结核病疫情,自由健康呼吸”。就结核病而言,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会给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世界卫生组织3月22日表示,来自80多个国家的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接受结核病治疗的人数比2019年减少约140万人,降幅为21%。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也可能按下消灭结核病的“加速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泓表示,中国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扩大检测、尽可能发现患者、给予充分隔离等...如果能在结核病上实施这一策略,结核病的传播将大大减少。

中国提前实现结核病防控目标。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0%。但2010年,中国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已下降65%和80%,提前5年超额完成千年发展目标。

ots是什么意思

对此,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项目副主任钱博士表示,这一显著成就为中国从结核病高发国家向中等发病国家转变做出了贡献。

虽然我国结核病年发病率仍居世界第三,但如果按人口调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是最低的。

“中国之所以能提前五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与2003年非典疫情后控制传染病的努力密切相关。”钱指出,非典过后,中国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各级政府要对三个重点结核病目标负责,即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病人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与此同时,它促进了医院结核病患者的报告和跟踪,并将国内外日益增加的结核病资源纳入旨在实现政府目标的共同计划。

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直接体现在数据上: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在疾控系统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比例增长了4倍,中国成为2005年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唯一实现当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国家。

耐药结核病应采取新的防控模式。

虽然中国在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预防和控制仍然面临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结核病提出了两个新目标,即与2015年水平相比,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分别下降80%和90%。

一项模型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大多数结核病患者来自潜伏结核感染(LTBI)。如果不采取新的干预措施来解决LTBI问题,中国未来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消灭结核病。

此外,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自2007年中国首次开展全国结核病耐药性调查以来,对一线结核病治疗药物利福平耐药或耐多药的新增患者比例没有明显下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耐利福平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新增患者6.5万人,占世界总数的13%。

钱认为,当前疾控系统在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了加强疾病控制系统的公共卫生功能,政府开始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从疾病控制系统转移到医院。然而,一些医院无法在患者的家庭治疗期间提供基本的管理和支持服务,这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一项模型研究表明,这种变化导致的治疗质量下降可能会加剧结核病的传播。此外,医院治疗不规范也是获得性耐药的危险因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国家卫生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疾控中心和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展了试点项目,并在三个省份成功推广了结核病防控新模式。钱说,新的防控模式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把医院系统纳入结核病防治网络,每个县、区、市指定一家医院负责常见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诊治。确保结核病诊疗技术与时俱进;提高结核病诊疗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降低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灾难性医疗费用。

以一位在县级定点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为例。这名患者的痰液样本将被送往一家地市级定点医院进行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利福平耐药,立即将信息告知县级定点医院的工作人员,由结防人员很快找到患者,并将其转入地市级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接受规范的二线结核病药物治疗,出院后转回县级疾控中心,由乡镇卫生院安排定期随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新农合会支付大部分治疗费用。如果患者有经济困难,还会得到民政部门的特困补助,最终使患者完成两年的治疗疗程。

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为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了经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抗击结核病的工作,一些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被迫中断。由于失去了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检测的机会,肺结核病例的数量也在下降。不过,钱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终结结核病的步伐提供了新的机遇。公共卫生系统的加强、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确保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的结核病防控。

特别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良介绍,目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已被引入结核病诊断。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基因技术快速提高细菌学检验的灵敏度。其原理是,通过基因扩增技术,即使是少量的病菌也能被发现。

目前,北京胸科医院等一些医院已经引进并应用了这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钱表示,在新冠肺炎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分子诊断网络的普及、诊疗指南的落实、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检测、社区疫苗接种等将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中国结核病的一个主要威胁来自于潜伏的结核感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密切接触者筛查措施正好为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和扩大结核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张文泓说,无论是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在新冠肺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不仅仅是眼前的几个病人,也是全世界人类的一件大事。每一次灾难都带来人类的又一次进步。随着新冠肺炎的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再次成为健康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建立和培养快速有效应对新疫情的制度和能力。

“消除结核病所需的干预措施可以是建立和维持卫生系统良好运行的最佳方式,也可以为提前准备和应对下一次疫情奠定基础。”钱说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