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基金》第四集《助力创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转型中的中国能源公司计划布局天然气全产业链平台,急需上游天然气资源。此时,石油危机中的澳大利亚能源巨头桑托斯恰好有意出售上游油气资产,于是在资本的帮助下,中国能源公司成功成为桑托斯的第一大股东。
这些钱从哪里来?
此外,在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大量急需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如何稳步前行?
风险投资基金可能会给我们答案。
风险资本市场于1946年首先在美国兴起。当时正值二战末期,很多归国军人在战争中注意到了一系列的技术发明,准备抓住机会自己创业。但是初创企业没有资产,很难盈利。创业者一直夹在银行和市场之间,两边都不受欢迎。资金从哪里来成了最大的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士兵,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卡尔·康普顿和哈佛商学院前院长乔治·杜里奥成立了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
美国研究与发展中心(ARD).首先,他们自己筹集资金,然后筛选出有前景的新技术公司,对其未来进行定价和估值,然后投资股份并加入董事会,同时为公司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帮助。
在募集资金的过程中,ARD选择发行封闭式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即从草根中募集资金,然后投资于草根创业。不难发现,这种创投基金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私募基金的早期形态。
创业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又称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一群具有科技或金融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运作,致力于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未上市成长型企业。
风险投资基金的理念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其投资的目的不是持股,而是在获得少量股份后,通过资本和管理层的协助,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实现资本的增值。一旦公司发展起来,可以通过股权转让获得高额回报。因此,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较差的长期投资,一般至少需要5-10年才能有显著的投资回报。
截至2021年9月,中国私募基金数量达到2.45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9.18万亿元。除了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选择这种门槛更高、风险更大的投资方式,这也使他们能够以基金的形式参与企业创新。
毋庸置疑,企业的发展升级需要资本助力。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原会长洪磊在《助力创新》中提到:“创新必须有创新资本和风险承担资本。”
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胡家福曾表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创新资本形成的能力,而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是创新资本形成的关键力量。
创投基金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改变?
一方面,资本带来的技术创新可以让企业焕发青春。
片中提到,在投资300亿港元成为本地一家鞋业集团的控股股东后,高瓴投资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专门收集和分析数据。同时在销售门店预装地垫,记录顾客的每一次试穿行为,以便收集更多数据。大数据成为掌控集团发展的有力助手。
除了大数据,芯片和人工智能也是极其烧钱的行业。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技术到团队,再到生产销售,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资本的助力。
另一方面,基金代表的是市场方,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很大贡献。
以中国能源公司的M&A为例,双方在治理规则上存在很大差异,基金不仅为收购提供资金,还通过成为战略投资者表达市场诉求,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制定发展战略。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在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的141家科技创新企业中,有117家企业投资了私募股权,占比83%,投资本金399亿元。其中,首批登陆科技创新板的25家科技公司中,有23家公司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占比92%,提供资金约128亿元。
可以说创投行业一开始就是为了草根创新创业而推出的。私募股权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本。
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将有助于我们挖掘更多具有创业潜力的被投资企业。当市场还没有发现企业的价值时,基金承担风险进行投资,资本市场也给基金带来相应的回报。
以今年上市的Aauto更快科技为例。虽然才开业6年,但市值已经达到3200亿元,创始人苏华个人财富接近400亿元。没有原始风险资本的支持,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这也说明,并不是说民间创投基金投资的项目都处于初创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不具备投资价值。正是因为这类企业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
然而,投资的回报和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预期收益值低的基金一般投资相对成熟的企业,相应的风险较小;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同时,正如《助力创新》中提到的,基金助力创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获得收益和回报,更在于对社会价值的考量。目前,该基金正在积极关注社会的长期发展,并将社会资源引向正确的方向。比如基于碳中和峰值二氧化碳排放战略的大环保产业,就是很多资本投资的方向。
这对普通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启示:投资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准备,不能只关注短期回报,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真正的价值。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回归风险投资的本质,坚持价值投资,通过深刻的行业洞察和专业判断选择投资标的。
同时要把重点放在有前景的投资领域,要转向哪个领域而不是哪个热门。盲目追求热点可能落得一地鸡毛;如果我们能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长期坚持,相信市场最终会慷慨地向我们伸出“橄榄枝”。
目前,中国正从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刚刚起步。相信未来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只有认真学习,坚持价值投资,才能分享到高质量成长的真正红利。路难走,风景往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