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王宇标、每经编辑:
一向“保守”的崔维星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停牌10个交易日,尘埃落定。
3月11日,京东物流与德邦物流达成战略合作。公告显示,京东物流将收购德邦66.49%股份,双方将在快递、跨境、仓储、供应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一纸公告发出,昔日的“LTL王者”正式落幕。记住,德邦也引领了一个快递运输的时代。
从“崔氏货运”到“零担之王”,崔维星走了10多年;但是,从LTL王者到现在被收购,只用了四年时间。作为国内首家通过IPO在主板上市的快递公司,德邦估值最高时达到300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鼎资本等明星机构。
德邦从LTL王者到被收购只用了四年时间。图片来源:IC photo-1316137275661615113
但上市后,德邦利润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净利润不足4000万元。今年1月,德邦披露了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扣除营业外损益后,公司将录得2012年以来首次亏损,预计亏损1.6亿元至2.7亿元。
2018年,在谈及为何选择从“零担之王”一头扎进快递红海时,崔维星在接受《全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零担市场,“一眼望不到对手”,但在快递市场,“一眼望不到对手”,“只有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才能刺激自己不断变革。”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对于德邦来说,快递业务还没有实现当年的豪言壮语,快递市场没了,最终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虽然具体交易金额尚未透露,但这也可能是中国物流史上最贵的单笔交易。
直营的德邦在快递界被称为“小顺丰”,另一个享有“小顺丰”美誉的是航空空货运企业的跨快递运输。有人难过,就有人开心。现在,两人都已经在京东了。COM的口袋。同样在2021年,京东物流成为继顺丰之后第二家年收入过千亿的企业。
在行业出清的前夕,物流头部企业的竞争已经到了“屏住呼吸”的紧张点。
崔维星离开“LTL之王”并结束。
公告显示,随着本次交易成功实施,德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崔维星先生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德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JD.COM集团控制的宿迁JD.COM卓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据透露,合作后,双方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的独立运营,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但公告同时透露,为提高Debon集团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旨在终止德邦的上市地位。
从“崔式货运”到德邦快递的26年里,的离开和零担王的终结都是尴尬的。
2018年德邦战略发布会图片来源:德邦E站
在“草根”云集的物流行业,崔维星被认为是方正教育的天花板。1992年,崔维星毕业于厦大会计系。1994年,崔维星加入了广东国际货运公司在中山刚刚开业的“速达货运公司”,涉足物流领域。1996年,他打着“崔氏货运”的招牌单干,公司资产一年达到20万。
2010年,德邦营收突破26亿元,获得中鼎资本、CDH投资、新发展创投超过1.98亿元的资本援助。其市场份额是排名第二的天地华宇的一倍多,成为当时零担物流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从商业模式来说,德邦一直是直营体系。早期快递行业的头部玩家都是直营体系。但随着德邦的规模和体量逐渐增大,其他玩家在直营体系中看不到机会,于是开始探索类似快递行业的加盟体系。
在公司管理方面,德邦与其他快递物流企业的粗放式管理有很大不同。德邦很早就引进了IBM、麦肯锡、埃森哲等十余家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合作咨询项目。这种投入在目前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并不多见。在崔维星看来,利用华为的打法和咨询公司的帮助,是德邦立足快递和快递行业的法宝。
投身大型快递后,崔维星每年亲自给快递员送金砖的传统一度成为物流界的佳话。
2018年4月的德邦年会上,崔维星将每块重半斤多、价值10万元的金砖分发给82名快递小哥,总重量约56斤,价值820万元。在过去的一年里,这82位小哥已经连续12个月达到五星级标准,而五星级标准的强制要求之一就是“楼上大件快递”。2019年和2020年,德邦分别向五星级快递员派送了234块金砖和207块金砖,总价值4410万元。
然而,崔维星多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他是一个“保守”的人。“表面上看,我做的一切都相当缓慢。我希望公司通过做更多的研究稳步前进。”但是商场如战场,可以控制自己的节奏,但是这两年快递市场变化很快。当竞争对手拼死拼活的时候,向前一小步就意味着落后。
崔维星的“保守主义”也成为业界共识。据崔维星此前向记者透露,在快递业务正式开始之前,德邦前前后后花了5000万元,但直到2013年,德邦才正式开始进军快递市场。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一开始,它太保守了。公司认为做电商太低,不赚钱。等你真正准备好发力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该业内人士表示。
上述公告还指出,本次交易仍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申报并取得经营者的批准,履行受让方的内部审查流程。本次交易在所有约定的交割前提条件满足后才能实施,能否完成交割以及交割完成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上市四年盈利“曾和SF王微每两周分享一次视频”
德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从零担之王到现在在JD.COM卖身。
4年前的7月2日夜,当崔维星站在北京水立方的聚光灯下,一举撕掉贴了德邦22年的零担标签,正式宣布更名为德邦快递时,物流圈里不少人或议论或质疑。
这是德邦必须要做的转型。一位长期观察快递行业的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记者,2018年前后,德邦在快递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被安能物流、中通快递、顺丰等后来者蚕食,上市后的业绩增长压力也迫使德邦向市场输送新的资本故事。
“其实大快递和快递的界限是模糊的。德邦的大快递故事,无非就是‘左口袋到右口袋’。所谓大快递的增长并没有真正增加他的业务收入。”该业内人士表示,这也被认为是德邦上市后业绩和市值一路走低的根本原因。
可以看出,从2018年宣布德邦快递从零担老板加入红海开始,德邦快递的业务一度萎缩。伴随着快递业务的萎缩,多位高管相继离职,整个公司利润一落千丈。虽然2021年上半年,德邦快递实现了连续三年萎缩后的首次增长,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有点晚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整个快递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顺丰、安能物流、中通、百世快递都对曾经的“零担之王”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19年,德邦全年快的营业收入为107.46亿元,顺丰为126.59亿元。德邦过去十年营收第一的位置首次被顺丰超过。2020年,顺丰业务收入185.17亿元,再次超越德邦快递。
在业务数据上,德邦也一直难以拿出令市场满意的成绩单。在近期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中,德邦表示,2021年公司预计盈利7000万元至1.9亿元,同比下降67%至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亏损范围在1.6亿元至2.7亿元之间。这也是德邦十年来首次扣非净利润亏损。
与上市之初30元的最高股价相比,现在德邦市值缩水超过60%,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公司的收购兴趣。
一位接近德邦的人士向《国家商报》记者透露,在此之前,阿里、顺丰等都与德邦高管有过接触。“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长期与崔维星联系频繁,甚至每两周通过视频通话了解德邦运营的最新情况。”消息人士透露。
事实上,早些年顺丰计划投资快递业务时,就已经有了收购德邦的想法。但由于德邦当时的“零担之王”地位不可撼动,被外界认为是零担快递领域的“小顺丰”,顺丰不得不放弃。在此之前,菜鸟也和德邦有过接触,但当时崔维星提出“200亿以下不卖”,最后没谈成。
2018年登陆a股市场时,崔维星在上市前夕的答谢会上特别提到要与顺丰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崔维星用了一句“德邦是48岁的崔维星,平均年龄35,顺丰是48岁的王卫,平均年龄49,这就是两家公司的区别。”话,他没有回避他的野心。
德邦终于逃脱不了被收购的命运。一位物流行业的投资人告诉记者,德邦这次选择出售自己,已经是最好的机会和选择,“再拖下去价格可能会更低”。
连两个“小SF”JD.COM来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德邦在物流行业长期积累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宝藏”,但“花落”Debon却是意料之外,一切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早在2019年,Debon就已经和德邦有过接触。”一位物流投资人向《国家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但目前还没有两家公司的消息。2020年8月14日,JD.COM首次出资30亿元人民币控股泛快运。Trans-express因拥有航线空网络,注重高时效,始终坚持直营模式,服务B端企业,被业内称为“小顺丰”。
次年,北京东方航空空浮出水面。2021年8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网站信息显示,江苏JD.COM货运航空空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已获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准。为了补充航空空货运部门,JD.COM还在SF 空高端零部件的腹地形成威胁。
除了补短板,JD.COM还频频出手延伸长板。
2022年2月,JD.COM完成了对达达集团的增持。基于此次增持,JD.COM将持有达达集团约52%的股份。近年来,在达达的承接下,JD.COM在即时配送领域优势明显。
然而,这仍然不是JD.COM最长的木板。
2021年9月3日,中国物流资产与京东智能发展公司联合发布公告称,JD.COM同意收购中国物流资产9.16亿股,收购价为每股4.35港元,总对价为39.9亿港元。另一方面,今年2月8日至2月15日,JD.COM发展银行连续四次增持中国物流资产,耗资约85亿港元。迄今为止,JD.COM持有中国87.19%的物流资产。
随着中国物流资产的增加,JD.COM无疑将再次加强其现有优势。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物流资产是中国最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商和运营商之一。到2021年,其业务分布在近20个省市,近40个物流园区,运营了近200个中大型物流设施。此外,中国物流资产是中国入驻率最高的物流园区运营商之一,平均入驻率超过90%。与聚美优品、奔生活、顺丰、小米、博世、格力电器等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市时,JD.com物流曾提到,募集资金净额的55%要用于投资仓储、综合运输、冷链、跨境、规模化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纵观不断扩张的京东物流版图,大而强的干线综合运输并未大力展开。
随着中国物流资产的增加,JD.COM无疑将再次加强其现有优势。图片:ICphoto
“德邦被认为是京东物流收购的最优质标的,主要是因为其在硬件资源上的强大价值。”这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强大的干线和大规模运输能力的补充,基本上可以算是京东物流尚未完成的最后一个重要拼图。”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6月,德邦快递拥有30486个营业网点,143个分拨中心,140个仓库,设计了2057条干线,15524辆自有车辆,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与京东在家电、家具的干线运输和配送能力上是一个很好的补充。COM的优势。同时,德邦还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FBA、国际快件、电商包裹、多式联运产品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Debon提升拓展跨境物流业务的能力。
事实上,如果我们列出JD.COM近年来在国外投资的企业,大规模的并购、控股和注资基本上都在京东物流这个JD.COM的基础平台上。以物流能力为核心,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的边际效益也在“买买买”的征程上不断显现。
千亿巨头的较量:在彼此的腹地竞争。
JD.COM创始人刘曾说:未来国内民营物流企业,只有和顺丰还活着。同样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京东物流成为继顺丰之后第二家年收入过千亿的物流企业。
把时针拨回到2017年,正处于独立之时的JD.com物流给未来定下了目标:“五年内营收规模过千亿,来自外部客户的营收占比过半”。
当时,由几家民营快递公司组成的中国快递物流版图中,还没有一家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顺丰2017年总收入也只有710.94亿元(2019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对于刚刚独立的京东物流来说,1000亿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时过境迁,仅仅用了四年时间。JD.COM提前把天文数字变成了现实。刚刚发布的上市后首份年报(3月10日)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营收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的营收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营收的56.5%(首次年度营收超过50%)。
但是,站在京东的角度。COM在物流领域的投资版图,先后拿下了跨越快递运输短板,成立空运空货运公司补亓航空,现在又收购了德邦提升干线运输能力等京东物流已经好几次直奔顺丰腹地。
“快递毛”顺丰可以坐视不管。虽然顺丰尚未公布2021年最终业绩,但根据月度数据统计,顺丰2021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达到2060.84亿元,同比增长35.81%。
这也是顺丰年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相比1000亿的营收,2000亿大关又是一次质的飙升。事实上,经过2021年全年的业务调整,顺丰的业绩底部可能已经确定,将进入业绩修复期。随着快递业务的稳定和相应亏损项目的可控,在利润优先的思路下,顺丰的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2021年5月17日,顺丰信托作为首只在香港上市的物流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挂牌上市。同年9月,顺丰通过全资子公司完成对嘉里物流51.5%股权的收购;2021年12月,独立、公司化刚刚两年多的顺丰城成功登陆HKEx。
尤其是对嘉里物流的收购,不仅强化了顺丰的供应链和国际物流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顺丰构建综合物流服务水平和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体系的能力。
事实上,近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往往通过并购、战略调整、联盟合作等方式向下整合技术和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多场景的横向拓展、垂直领域的纵向深化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能力的提升,以向更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型,并在此过程中带动进一步的市场整合和集中度提升。
顺丰创始人王卫也将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作为顺丰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更宏大、更复杂的业务版图正在形成,但顺丰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必然的,也是作为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商上市的京东物流一直强调的未来渠道。
针尖对麦芒虽然民营物流战场上谁会被留在后面还是未知数,但在仓配、干线、即时配送、航空空等多个领域,顺丰和JD.COM在各个战略板块的大方向上正在趋同,未来更大范围、更大强度的竞争正在路上。
记者手记
三年前,那个时候,我回想起那起可以搅动行业波澜的收购事件,还要追溯到2017年,苏宁斥资42.5亿元全资收购田甜快递。以“猫狗狮”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零售巨头,其物流布局和战略意图已经越来越清晰。市场上看得见的好物流标的几乎被瓜分一空。
三年后,极兔进入,打破了以菜鸟为首的通达系之间的微妙平衡。68亿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后,外界“下一个是谁?”问题和争论此起彼伏。
在物流布局上,阿里旗下的菜鸟已经和通达系打成平手,通过投资入股实现强大利益。收购德邦,菜鸟不是没有思考。最终,通达系最后一个接受阿里投资的大云在2020年成为德邦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5%。
其实不难想象,阿里入股大云只是象征性的2%,菜鸟与德邦的间接关系比较脆弱,利益的捆绑性不强,这可能是顺丰和JD.COM拿下德邦的背景之一。
现在,德邦已经正式进入Debon阵营。不仅是顺丰,菜鸟在快递和大件快递的市场目标上也会少一个选择。话语权是否会被稀释,也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然而,2022年,物流寡头们已经在清朝前夕“起舞”了。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