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政府记者沈华)“经过“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大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1.65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明介绍,但是,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大而不新、大而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打破河南的局面,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十四五新时代——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解读《河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目标:涵盖实力、结构、创新、品牌、整合、绿色六个能级
朱明介绍,目前河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处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推进期,处于从制造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些既是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是制定和实施好规划的立足点。规划在战略任务和目标导向上强调“十大战略”和“项目先行”,提出了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创新水平更高、品质品牌更优、融合赋能更广、绿色含量更多的发展目标。
布局:细化8个传统产业、7个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的省级布局
“规划”是基于30年模式的愿景,它构建了一个新的工业体系。重点提升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八大传统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大新兴产业;布局包括氢能及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未来产业。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撑、传统产业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体系。同时,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在栏目中明确了各重点产业要建设的主要集群和基地,细化了全省产业布局。
任务:十四五期间,共同完成“九高”新任务
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出“九高”新任务。一是攻坚技术新前沿,构建高能创新生态圈,重点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搭建一流创新平台,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基地再造;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高度赋能的智能制造体系,重点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云平台上的企业”,布局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第三,培育跨界新业态,构建两化高度耦合的融合体系,重点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四,提升产业链层次,构建高质量的集群链共生体系,重点培育高能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安全水平;五是打造成长型严阵,构建高融资企业发展体系,重点是做优做强头雁企业,培育“专业化、创新型”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大力发展高质量制造业;六是强化开发区载体,构建高水平产业平台体系,重点是强化开发区制造业主导产业,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功能,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第七,深化制度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合作体系,重点是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搭建开放载体平台;八是以低碳发展为重点,构建高覆盖的绿色制造体系,重点发展绿色制造,推进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九是引导差异化布局,构建高度协调的区域发展体系,重点是“一带一路”引领,推进“四区协同”支撑,注重“多点联动”努力。同时,实施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两化融合、强集群链、企业培育、园区升级、开放招商、绿色低碳、布局优化等9个专项,实现了“九高”任务的具体目标。
推介:共征集“十四五”重大制造业项目574个,总投资10057.1亿元
朱明介绍,为推动规划实施,加强项目支持,按照项目投资在5亿元以上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标准,省工信厅在“十四五”期间征集了一批574个重大制造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057.1亿元。同时,在要素保障方面,重点保障用地、金融、数据等方面的要素支持,强化企业服务,深入推进“万人帮万企”活动,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监测考核方面,要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考核,探索实施第三方监督考核制度,定期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报告,成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