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工业强国战略。不得不说,福建省是近10年来东南沿海省份中发展最快的省份。福建的快速崛起不是靠农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而是靠强大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
提到福建的制造业,你会想到福耀玻璃、安踏体育、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事实上,福建第一家制造企业并非上述公司,而是来自福建龙岩一个小县城的紫金矿业公司。紫金矿业去年总营收高达1715亿元,市值过万亿的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营收503亿元,安踏体育全年营收323.78亿元,福耀玻璃全年营收199.07亿元。紫金矿业的年收入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3倍,安踏体育的4倍,福耀玻璃的8倍,比这三家公司的总和还多。紫金矿业可谓“一骑绝尘”。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2日,《财富》世界500强发布,紫金矿业与厦门建发、厦门国贸、厦门象屿、兴业银行、阳光龙井等6家公司一同上榜。紫金矿业作为唯一的工业企业首次入榜,排名第486位。2021年前三季度,紫金矿业实现营业收入1690亿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147%,创历史新高。
目前紫金矿业港股市值247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14.64亿元),a股市值约2633亿元。根据紫金矿业官网介绍,公司矿产金、铜、锌、银产量位居全国前三,在14个省(区)和12个海外国家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截至2020年底,公司拥有黄金2334吨,铜6206万吨,锌(铅)1186万吨。
紫金矿业成功的核心叙事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紫金矿业的创始人和核心领导人,陈景河紫金山金铜矿的主要发现者、研究者和开发组织者。在陈景河眼里,紫金矿业是白手起家的。在其他人看来,紫金矿业已经打上了不可磨灭的陈景河印记。随着在陈景河的一系列并购,紫金矿业已经成为世界矿业巨头,从单一的黄金扩展到有色金属领域。
从国内的紫金山到国外的Camoa,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陈景河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矿业的传奇仍在续写。边肖特意整理了陈景河的资料,作为榜样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做时代的开拓者和楷模,为老百姓做好榜样,为社会多做贡献。
那么,陈景河何许人也?世界上最著名的石匠有三个,一个是女娲,一个是李四光,一个是有“有色金属李四光”之称的陈景河。
64岁的陈景河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企业紫金矿业的核心创始人和董事长。我的履历很传奇,陈景河,体制内的工程师,带领着被视为“穷矿”的紫金山,一路走到了中国最大的金矿;做地质勘探,却发现了“金矿”,然后当了职业经理人;陈景河紫金矿业从一个县级企业发展成为市值5090亿的跨国巨头。即使在大名鼎鼎的福建商人中间,陈景河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很擅长专业技术,学术研究,贡献和总财富。被业界誉为“有色金属的李四光”,也被称为“中国的黄金大王”。
陈景河的腾飞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自身的努力。在许多早期的报道中,陈景河的传说已经被讲述。1957年出生于福建永定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和石头打交道,后来在恢复高考那年成功考上了福州大学地质矿产系。25岁时被分配到福建闽西地质大队,主要调查发源于武夷山的汀江两岸的矿产资源,后又到紫金山进行地质勘探。27岁时,他在论文中首次提出“金高于铜”的成矿预测,并在项目中得到验证,使紫金山金铜矿成为我国“七五”期间探明的重要金属矿床之一。34岁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把福建省地质局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不当回事,来到上杭县矿产公司(紫金矿业的前身)任总经理,开始在商海中沉浮。当时,这家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只有76名员工,总资产351万元,靠买卖零星矿产品一年只赚3万元。随后几年,它凭借自己35岁那年独一无二的“点金术”,采用低投入、低生产成本的堆浸工艺,用700万元建成了年矿石处理能力5万吨的矿山。从39岁开始,他带领紫金山进行了第二、三、四期技术改造,并成功做大做强。43岁的他再次提出新战略,准备带领紫金人“走出去”,参与贵州、吉林、新疆等地的矿山开发。同时,他对公司进行了几次重组。
46岁时,他带领紫金矿业在HKEx主板上市。上市首日,紫金矿业股价上涨72.7%,成为仅次于中国人寿的成交量最大的股票。48岁时,紫金矿业参股,成为加拿大“顶峰矿业”最大股东,开始大踏步收购国外矿产资源。49岁时,紫金矿业年黄金产量已达49.28吨,占全国黄金产量的20.53%,占全国黄金企业的27.91%,位居全国第一。51岁带领紫金矿业回归a股并在上交所上市,成交额7.04亿股,70.38亿元。短短十年间,陈景河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杭矿业公司变成了中国黄金巨头。
频频并购,人称“紫金奇迹”中国有两座著名的紫金山,一座在南京,一座在龙岩。普通大众熟悉的是南京的紫金山。南京紫金山之所以家喻户晓,主要是因为山上的天文台和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但大众并不熟悉的是紫金山,位于革命老区福建龙岩上杭县。
1993年,由上杭县矿业公司改制而成的紫金矿业公司开始开发紫金山。根据设计院设计,紫金山矿床进行全泥氰化,总概算投资2900万元。对于当时的紫金来说,这是天文数字。根据陈景河紫金山金矿的矿石特点,大胆选择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的堆浸工艺,投资700万元建成年处理矿石5万吨的矿山。之后,从1996年到2000年,紫金山依靠自身的发展积累,进行了第二、三、四期技术改造,迅速成长为国内可利用储量最大、开采规模最大、黄金产量最大、选矿品位最低、单位矿石处理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金矿。这段最初的经历成就了后来的紫金矿业,也让陈景河成为资本市场和国际矿业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人物。
2000年,紫金矿业在陈景河手中的资产达到6亿元,销售额达到4亿元。陈景河有足够的信心开始他的计划。2001年拿下贵州水银洞金矿,2002年进入新疆阿舍勒铜矿。这两个矿成为紫金矿业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基础。2003年6月,紫金矿业开采出第一座纯度为99.99%的水银洞金矿。2004年9月,阿舍勒铜矿生产设备投产,度过了国际铜价低谷,迎来了绝对利好的局面。正是这些废弃的矿物让紫金矿业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开玩笑说,陈景河是在“垃圾”中淘金。
自2006年以来,他一直频繁从事海外矿产工作。紫金矿业持有蒙古金矿和越南铅锌铁矿两年。至关重要的是,陈景河成功以要约收购方式收购英国伦敦上市公司Monterico,这是中国企业以全面要约收购方式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首例。自2014年以来,紫金矿业在海外市场频繁进行收购。仅2014年,紫金矿业就斥巨资进行了6起矿产收购;通过不断的收购,紫金矿业有了足够的国际信心。尤其是2016年,借助低迷的国际铜价,以25.2亿元的抄底价格收购了卡莫阿铜矿49.5%的股权。
如今,紫金矿业已经成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的典范之一。紫金矿业在海外有八个正在生产的矿山,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Pogra金矿、刚果(金)的kolwezi铜矿和俄罗斯的Tuva锌矿。正在建设的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和塞尔维亚蒂莫克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高品位铜矿,铜金属资源量达4249万吨,是非洲最大、世界第四大铜矿。目前,公司在海外控制的资源、矿产品产量和利润占集团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中国在海外矿产品产量和资源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纵观陈景河这些年对张之路的海外扩张,他能成功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很多时候在欧洲或者澳洲这样的西方国家,成本可能比较高,陈景河擅长直接收购成熟的项目,比如生产中的项目,这些项目会增长最快;在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陈景河更倾向于通过内部勘探和外部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扩张。第二,无论是刚从福建开始走向全国,还是2005年以后走向海外,陈景河都会注意进入市场低迷期,逆周期收购。
紫金矿业一夜“造富”宝马、奔驰、路虎、悍马等国际名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在高峰时间,路上经常发生交通堵塞。这不是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景象,而是在上杭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上杭县在财富高峰期一天卖58辆宝马。在上杭人眼里,紫金山是一座“金山”。紫金矿业a股上市后,其产生的创富神话几乎不可复制。至于紫金矿业的原始股,上杭人很纠结。股民变现钱后,一夜暴富,同时带动房地产、餐饮等消费板块价格上涨。没有了股东,他们只有林园先宇,他们只是干瞪眼。
紫金矿业的改革,不仅让陈景河富起来,还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富起来的村庄,还有福建首富陈发树,厦门首富柯西平。至今,紫金矿业的大众创富故事仍是资本市场上不朽的传奇。
在认识陈景河之前,陈发树和柯西平在新华都的工程,先后承接了浙江和江西的土石方开采工程。之后,他们承接了紫金矿业的土方需求。因为在陈景河开采紫金山的反复试验,他们欠了新华都巨额工程款。2000年,紫金矿业公司改制,陈发树和柯西平通过债转股从债权人变成了紫金矿业的股东。a股上市前夕,他们以0.1元/股的对价,将6.1亿股紫金矿业收入囊中。招股书显示,两人上市前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2.66%。限售股一解禁,柯西平套现约6.6亿,陈发树套现约42亿。紫金矿业回归a股当天,陈发树间接或直接持有的紫金矿业股份市值超过430亿,柯西平间接或直接持有的紫金矿业股份市值一度达到170亿。此后,“福建首富”和“厦门首富”频繁更迭,紫金矿业却成了陈发树和柯西平手中的提款机。
对紫金矿业的投资,让柯西平和陈发树在业内小有名气。其中,陈发树从木材生意起家,先后创办新华都百货,参股武夷山旅游,成为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紫金矿业回归a股,成为福建首富。此后进入百货、矿产、旅游、it、医药、酒店等多个行业。十几年了,一直在谈投资青岛啤酒,三一重工等。目前在新华都、云南白药、隆基股份等。频频获得“厦大首富”称号、多次荣登福布斯富豪榜的同乡柯希平,曾斥资16.8亿元持有BOE A,富奥股份市值超过79亿元,均获得丰厚回报,被称为中国a股“掘金者”;最重要的是,他每次出手都超过10亿,被业界称为“10亿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矿业的发展充满了上世纪末以来各个时代的烙印。从改制到上市,掀起了一股“政策套利”的造富浪潮。享受紫金矿业第一波红利的是上杭县下同康村的拆迁户。2000年前后,由于资金有限,紫金矿业无力支付大量现金作为搬迁补偿。失去拆迁款的一代村民,只能以1399元购买上杭金山贸易有限公司896股原始股,享受经营分红。2008年,紫金矿业a股上市前夕,无数闽浙富商来到同康村购买这些原始股票凭证,最高成交价达到65万元。就这样,同康村的很多村民无意中完成了一次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赚了几百倍,实现了财富的自由。
2009年4月27日原始股解禁后,同康村的村民几乎都成了百万富翁,这让附近的村民羡慕不已。
娶小25岁娇妻上“热搜”陈景河在2020年再婚一度引起公众争议。他娶了比他小25岁的妻子。一个这种级别的实业家,丧偶后再婚,不太可能引起舆论的关注。毕竟,我们已经见过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陈先生的继妻钱冰女士,凭借出众的外貌和不凡的气质,在婚礼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讲《相信爱情》和《爱情可以超越年龄限制》,瞬间让婚礼升温,上了热搜,甚至在微博话题上创下了4亿+的阅读量。
去年国庆期间,陈景河的婚礼视频意外爆炸。在这段视频中,新娘钱冰感慨道:“我曾经以为婚姻不是必需品,直到遇到了陈老师,让我相信了爱情。我们想用一段婚姻证明真爱是可以跨越和突破年龄限制的。”她还说,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创业专家发现了眼前的这个女孩可能是一个高品位的金矿。当时我们两个很重视。我想告诉你,我将用一生来证明你的眼光。”无论如何,钱冰的各种简历都在提醒着因为一场婚礼而认识她的人:这个1982年出生的女孩,是个特别麻烦的人。她是模特出身,转行金融,在某著名金融公司渠道部担任副总裁多年,留学获得MBA,创业多次,成为经济学家和M&A经销商.....一路走下来,80后的钱冰女士并没有仅仅依靠这个,止步于此,满足于此。这就是她的野心,一个和她一样,异于一般女孩的女孩,最终和“黄金之王”陈景河牵手。对此,有网友调侃称,这桩婚姻是钱女士做的最成功的并购。
陈景河的第二次婚姻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也许是因为陈景河的财富。紫金矿业2003年在h股上市,2008年回归a股。a股上市首日,陈景河持有紫金矿业11459.4万股,个人财富近16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分红配股,陈景河持有的紫金矿业股份只增不减。作为一家地方国企的掌门人,仅从积累的财富来看,陈景河是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此前,陈景河曾进入舆论场,也是因为爱情。2019年,一篇纪念妻子的文章在网上有点火,获得了10万+的阅读数据,被多家媒体转载。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陈景河。文章开头写着“思念如雨,密密地落在三月空蒙古。”这篇文章回忆了陈景河和妻子金莲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催人泪下。因为再婚,陈景河先生以前回忆妻子的文章也成了被打脸的证据。许多人把这归因于善变男人和对人性的冷静思考。63岁的陈景河先生爱他的妻子,他们携手走过了青春和激情的岁月。这并不妨碍他在丧妻后爱上比自己小25岁的钱兵。陈景河再婚时只有63岁。与75岁再婚的蒋梦麟和82岁再婚的杨振宁相比,他显得相当年轻。也有人称之为“杨翁经商之情”(杨振宁与翁帆之恋)。
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曾发文《只看“中国黄金大王”娶年轻老婆?他背后的1500亿帝国,才是真正的传奇!文章开头说“中国黄金大王”逆天改命的故事,远比这段25年的婚姻引人注目。一段婚礼视频让陈景河这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中国黄金大王”迅速火遍网络。
此外,陈景河的热搜婚礼也让紫金矿业的资本版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因为这个“爱情故事”,紫金矿业股价一年暴涨近千亿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由此可见,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他把一座贫矿“点石成金”,变成了500吨的金山;转行做企业家,掌舵紫金矿业,成功占领“中国最大金矿”。在某种程度上,陈景河的一生反映了中国金矿的发展史。如今,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国内20多个省份和海外7个国家投资设立了近百家子公司,成为国内知名的黄金开采企业。陈景河的所作所为被其他人称为“紫金奇迹”。
作为“中国黄金大王”,陈景河完全是一个隐形的亿万富翁,而陈景河的财富也颇具传奇色彩:从一家只能吃紫金山的矿业公司,到全国巨型黄金大鳄,再到国际矿业龙头,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正是这传奇的一生造就了陈景河今天的“商业皇帝”,他当之无愧“中国之王”的称号。我希望企业家也能从这个老板的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并通过上一层楼来改善他们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