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第一个周末,阿里多位高管的手机略显火热。
随着“丁丁”一声声的响起,数百万条未读信息在阿里巴巴的内网中滚动。
阿里巴巴员工在公司内网“疯狂”@领导,意图只有一个——出来解释。当时很多员工高举同情的大旗,认为当事人已经勇敢站了出来,所以需要通过集体努力帮她讨回公道。
8月14日,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张某因涉嫌强制猥亵罪,已被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阶段性成果公布后,有人认为“喝了酒”“被迫出差”没有得到证实,这是反转;有人认为还有很多疑问,但警方的报告已经确认了强制猥亵的相关事实,不存在翻案。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震惊、愤怒、羞愧”,阿里巴巴集团一号人物张勇率先通过内网发声。从7月27日事件到内部传播,再到维权引爆舆论,11天时间里,“阿里女员工被侵权”事件无疑将这个互联网巨头推向了风暴中心。
在阿里巴巴自查的公告中,相关管理者决策沟通不当、文化体系和组织机制形同虚设、应急响应缺位已经成为事实。张勇的表态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在“动刀”重塑文化、价值观和组织机制,反思行动亟待启动。
内网情况:6000勇敢牛牛的“冲塔”行为
8月7日,一个普通的周六晚上,“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引爆舆论。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阿里巴巴员工可以直接在内网@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任何人发言。那一天,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还是任何一位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高管,都频频被员工@着,成千上万的@都在要求一个“答案”。
“大家直接上内网@老板,让老板解释。”公众支持的声音开始蔓延。根据公司规定,阿里员工在内网的某次发言可以加减芝麻分,一位阿里高管当天的芝麻分已经达到一万多分。
"因为有人对他的言论给予了负面评价."有员工告诉记者。
“在内联网上,在公开的邮箱里,仍然有成千上万个来自千千的声音和要求,在凌晨三四点,这比任何社交媒体(社交媒体)都要激烈。你没看见,不代表我们没发出声音。”
以上文字来自一位在阿里工作了9年的“老阿里”。早在几天前,某认证消息就被阿里巴巴员工爆料,称“无名氏同事(即周)出差期间醉酒,被商家猥亵,当晚女同事被老板性侵,事后迟迟得不到公司反馈”。
经过多日发酵,阿里巴巴公开回应方将此事拉到“阳光”下,“绝不姑息,全力配合警方,涉事员工已停职接受警方调查”。第二天,多家媒体跟进报道。除了涉案人员,阿里巴巴全体员工都陷入了舆论风暴。
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中,这不再是一个案例和私人问题。根据周的自述文件,从工作场所聚餐可能喝酒到可能侵权,再到高管及相关人员拖延办案、不回读,周的投诉在食堂维权失败,显示出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缺乏应有的应急保障机制。
人们在渴望真相的同时,也开始质疑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治理,每个阿里巴巴员工也在遭受“内忧外患”。
在这种背景下,怀着复杂的心情,工作了九年的老阿里在8月8日晚用“悲愤”(文中自述词汇)写了一篇长文。“不要由一个人或一群人代表我们所有人...你不能很好地保护一个女人,真可惜...你不用反复跟我表达你的愤怒,也不用质疑我们的不作为。
在20多万阿里员工中,很多人在8月第一周的周末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阿里巴巴员工韩哲(化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北京期间,即使校内网上有相关热帖,但他起初对杭州食堂维权和事件本身并没有任何观感。直到周六,出去吃饭前,他才和公众一样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结果,整个晚餐我都在打电话,一口都没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阿里巴巴员工发消息“轰炸”内网的时候,一个蚂蚁集团的管理层被频繁要求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周的业务属于生活服务板块,与蚂蚁集团业务没有明显交集。对此,阿里员工透露,“因为他之前解决过相关问题,大家都觉得他公正、能干、高效,解决结果能让大部分人满意,所以有人希望他能站出来帮忙解决问题”。
当晚,愤慨、理智、想办法解决问题、打负分、养人才的声音交织在阿里内网。与外界的声讨不同,“丁丁”的留言不仅是阿里员工对受伤同事的关心,更是阿里文化的悲凉和复杂情感。
但正如工作了九年的“老阿里”所说,没必要质疑“阿里人”的所作所为。
8月8日,另一篇名为《阿里人帮阿里人》的长文在阿里流传,这是6000多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向外界讲述了一群“勇敢的牛牛正在冲塔”。
“冲塔”一词最初是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的术语之一。后来,随着MOBA的流行,这个词流传开来,它的含义也丰富了。在游戏中,这个词指的是在防御塔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之前就打它。8月8日,“勇敢的牛牛”把它变成了一个普通员工对公司高层的提问。
提到建议公司正视周在内网中提出的要求,给予赔偿等。,公开调查组成员及运行机制,及时公开信息,调查事件过程并给出一个交代,从而推动职场反性骚扰/反性侵制度的建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日,勇敢牛牛集团员工选出数名成员作为代表加入阿里内部调查团,参与本次事件调查,成员为公司筹备建立“员工反性骚扰/反性侵保护机制”出谋划策。同时,勇敢牛牛集团成立了相关的心理帮助小组和法律帮助小组。
8月12日,在警方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之前,阿里巴巴公布了推进反性骚扰制度化的进展。阿里巴巴表示,正在制定《阿里巴巴集团反性骚扰行为准则》,加强对性骚扰的零容忍。此外,完善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打交道的行为规范,明确了性骚扰、性侵等恶性事件的投诉响应和应急机制,确保举报渠道畅通。
同时成立了ALI-WE(反陋习小组),对集中反映的不当工作方式进行自查自纠,包括但不限于酒桌上的陋习、低俗的段子等让员工在职场中感到不舒服的方式。
这已经是阿里自女员工举报侵权以来的又一次公开表态。此前,8月9日凌晨5点,阿里公布了阶段性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显然,阿里员工的“冲塔”并不像游戏中那样毫无意义。
“这个团体其实是一个救援团体,一群人脱颖而出。”多位阿里员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对阿里内部影响很大,甚至远超阿里外部的舆论震动。“很多人带着理想来到阿里,他们以为在阿里会有所成就。这里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但是这件事之后,公司的处理态度和后续的发酵,粉碎了他们想象中的公司形象”。
我读不回去伤害了谁?
与内网公开讨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第一次内部维权时受到的“冷处理”。
根据周的自述文件,8月2日,济南回杭州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司找领导反馈。首先,当事人联系BU(事业部)的领导,如九荣(淘鲜达负责人)、月儿(HRG)、阿甘(淘鲜达LKA负责人)(以上均为阿里巴巴内部花名)。
周某称,将上述责任人拉入群后,他提出了开除王某文的诉求,但群内无人响应。然后,我分别和三个负责人私下聊了聊。“大概过了10分钟,九荣显示我看了,但没有回。阿甘和月儿回复了我的私聊信息。”
相关领导在三日内给予了处理结果的回复,但没有做出免职决定。
8月6日之后,周决定从BU级别升级到BG(比BU更高级别的业务单元)级别进行沟通。根据周的自述文件,还有原阿里巴巴城市零售事业群总裁(阿里巴巴内部名字:老丁)和原城市零售事业群(阿里巴巴内部名字:)后来通过电话与当事人沟通。此前,雨儿和阿甘向周表示已向和汇报过相关情况。
据周某自述文件显示,周某在诉求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选择在公司群内曝光该事件,但该消息被强制撤回。后来有一个食堂维权的视频火遍了网络。周用扩音器打印了一条宣传横幅,来到阿里巴巴园区8号楼1楼饭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试图联系当事人,了解自述文件的详细内容。截至记者发稿,没有任何回应。
曾在阿里工作过的郑毅(化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阿里HR体系下有一个内控部门,非常强大,监控阿里内部舆情。“这个团队,你不知道他们平时在干什么,换句话说,他们很少在公司出现,但一旦这些人出现,有些人就要倒霉了。”他透露,内控部门监控阿里内部的各种舆情和记录,控制风险的内部消化,以免在更大范围内被引爆。
但这一次,事情的走向意味着阿里的内控失效了。
新京报果壳财经记者从阿里巴巴内部获悉,8月7日,由阿里巴巴蒋芳牵头的独立调查小组也发布了首份内部公告。调查组认为,相关主管和HR同理心不够,存在重大判断失误,应认真检讨,认真反思。调查组还宣布,除了涉事男性员工被停职接受警方调查外,该员工的一级和二级主管以及一级和二级HRG也被停职,以配合内部调查。
8月9日,张勇公布了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com。李永合和徐坤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被记大过,被怀疑的男性员工被解雇,再也没有被聘用。
从这份内部公告来看,李永合作为事业群的总裁,对这件事还远远不够敏感、重视和投入。他没有采取主动,徐坤也没有起到商业集团HRG的关键决策作用,所以他应该承担领导责任。
公告称,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HR团队对人的关注不够,理性多,感性少,缺乏同理心。同时,由于缺乏应急反应体系,误判严重,导致当事人在涉嫌违法的情况下无法第一时间停职。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人力资源文化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问题."宣布。
截至8月14日,警方最新通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张某已被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无证据证明发生了强奸罪。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至此,在当事人维权提到的阿里巴巴涉案管理人员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原淘鲜达华北区业务运营负责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已被阿里巴巴辞退,永不录用;原阿里巴巴城市零售事业群总裁李勇和原城市零售事业群总裁HRG·徐坤辞职。九荣、月儿、阿甘等相关一级、二级主管被停职,配合内部调查。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阿里“十八罗汉”之一童被记录为当事人维权中未提及。
此次事件中,涉案人员隶属于阿里旗下的淘鲜达业务。淘鲜达是阿里巴巴零售事业群旗下的同城平台,供当地超市入驻,消费者购物一小时到家。目前归类为阿里巴巴的生活服务板块。
对于前淘鲜达华北区业务运营负责人王某文,其前同事称,王某文之前是阿里的饿了么员工,一年内调到淘鲜达。此次跳槽主要与阿里生活服务板块调整有关。
今年7月初,阿里巴巴刚刚宣布组织调整,将高德和朱非的本地生活打通,组建生活服务板块。在这场风波中,辞职的李永合上个月刚刚正式宣布被任命为本地生活集团CEO(原CEO王乐妍另有任用),与高德总裁刘振飞、朱非总裁庄卓然一起向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汇报,俞永福代表集团负责这一板块,直接向张勇汇报。
换句话说,李永合在短短一个月内告别CEO职位,本地生活集团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两次换帅。目前,阿里巴巴还没有向公众宣布谁将扛起本地生活集团CEO的大旗。据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俞永福可能会紧急接手该角色。截至记者发稿时,阿里巴巴尚未就换帅问题做出回应。
本地生活行业作为互联网最后的起飞轨迹,加速了疫情催化的线上化进程。阿里7月份的组织架构变动,显示了他在当地生存的野心。今年,阿里、Tik Tok、易到、美团等。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势。随着靠短视频发家的头部企业的团购、外卖甚至物流,巨头们瞄准的本地生活大战迫在眉睫。然而,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战役在正式亮剑时却因换帅而遭受重创,前途未卜。
阿里等人被"改造"
在这一事件中,阿里巴巴集团绝对第一号人物张勇公开发出了两次官方声音。
8月8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第一次在内网发帖回应上述事件。
“震惊、愤怒、羞愧”张勇连续输出三个情绪化的表情。他表示,应该道歉的不仅仅是HR团队,各级相关业务主管也应该为自己的冷漠和没有及时处理道歉。
7月27日及以后,从内部传播、维权、曝光到舆论爆炸,用了11天,事件传到张勇也用了11天(张勇报道称8月7日晚才得知此事)。
他说,“从我,从管理者,从HR,我们每一个在阿里的人都要有深刻的触动、反思和行动”。
第二次,8月9日,张勇在阿里巴巴内网公布了上述事件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并表达了阿里巴巴随后的反思和行动。
张勇说,阿里是所有阿里人的阿里。之所以会痛,是因为爱。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所有阿里人的耻辱。“我们必须重塑,我们必须改变。改变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但首先必须从领导和我做起。请拭目以待。”
据警方最新通报,周自述的强制出差和被“醉酒”被警方认定为“未发现周强制出差”和“经就餐者和酒店服务人员确认,用餐期间无人强制饮酒”。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方采访发现,警方报案后,不仅网友有多个版本的解读,阿里巴巴内网也出现了多次意见碰撞。有员工认为,虽然还有很多疑问,但警方的报告已经确认了相关事实,并没有出现大逆转。
但在内网,考虑到事件的复杂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引咎辞职的李永合表达了自己的遗憾。有员工表示,“一个每天承担繁忙工作的CEO,知道这个事件的复杂性,但需要在3天内做出决定,别人不一定比老丁做得更好”。
也有员工表示,虽然周需要法律保护,但她的做法对公司影响很大。不少女员工表示,最近被无端揣测“你们阿里的女员工好无良”,所有对公司的谩骂也指向阿里巴巴的每一个员工。
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强制猥亵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周自述的“喝了酒”和“被迫出差”并未得到证实。根据阿里巴巴自查公告,相关管理人员决策沟通不当、文化体系和组织机制失灵、应急响应缺位已成为事实。
截至发稿,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目前,阿里巴巴在通知前的内部处理动作并未改变或推翻。阿里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仍在等待警方的最终结果。
“阿里风味”和破冰罗生门
沃伦·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能建立一种正确的文化,你能取得比1000页的指导手册更好的结果”。
作为商业史上非常重视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内外观点的激荡背后,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能否再次团结20多万阿里人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从“独孤九剑”到“六脉神剑”再到“新六脉神剑”,历经20年,阿里的价值观沉淀了六句话:“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就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一定是我;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这六句话成为了员工的指导标准,也塑造了所有“阿里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多位阿里巴巴员工及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阿里员工和经历过阿里的人都有很强的“阿里味”。某互联网公司团队负责人表示“阿里的,京东的。COM的,腾讯的,字节跳动的,各有各的味道”。
阿里风味是什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在招聘过程中有一个“嗅觉官”,只有符合阿里口味的人才能被阿里收录。从2010年开始,阿里尝试在内部运行合伙人制度。当时选择合伙人的核心要求是在阿里工作五年以上,高度认同公司文化,为公司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尽一切努力。
可见,阿里的组织文化和价值传承是公司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贯穿自下而上。“狼”、“骄傲”、“执行力强”这些词在阿里巴巴员工的描述中屡见不鲜,却没有一个词能准确定义“阿里味”。有人认为,所谓的“阿里味”源于中国供应铁军的销售文化,这支队伍曾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最强大的销售团队,以执行力和业务推广能力强而闻名。
“强大的中间平台和结果导向是阿里整体的做事风格。”前阿里巴巴员工张张(化名)表示,阿里巴巴强大的集中控制、分散执行的风格带来了阿里巴巴团队先进的执行能力,相对扁平化的架构也使得领导之间能够充分沟通,信息相互同步,告知诉求,形成局部合力,这也可能导致“使命必达”的良好效果。
然而,在超强执行力的背后,很容易陷入唯业绩论,甚至唯理论论的状态。“很多时候不是文化的问题,而是执行走偏了。”张在阿里巴巴经历了三任领导。他说,在阿里职级中,P7相当于基层的组长,P8及以上称为中层,P7及以下称为基层。“P7和P8之间有一定的文化差距,P8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衡,也需要根据更高P的脸色行事。P7及以下需要实实在在的成绩去工作,文化逐渐碎片化,形成断层”。
强中期导致超执行力。“在打攻坚战、做只看结果的事情时,确实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但张章表示,执行力强的另一面可能是缺乏思考和表演理论。
“我们刚开始入职培训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学习阿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阿里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死记硬背,默写下来。听写的内容加起来大概是两面A4纸的体积。”另一位前阿里巴巴员工肖水(化名)表示,阿里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如果真的认真执行,肯定不会有问题。
阿里巴巴跨境业务员工王伟(化名)也表示,网上很多人提到富宝、996等人会想攻击阿里的价值观。她认为,问题不在于价值观,不在于企业文化,而在于贯彻价值观的少数人。“他们没有理解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其中一些人有偏见或被滥用。在企业文化方面,我觉得不仅要把他们带起来,还要把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意义传达给大众。
“女员工被侵权”事件曝光后,阿里的破冰文化也成为话题,一批“阿里破冰文化”的低俗截图成为谈资。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向阿里巴巴求证。他回应称,“阿里破冰文化”截图是2018年的谣言。当时阿里巴巴已经辟谣,图片涉及的人不是阿里员工,也不是阿里内训。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在职的阿里员工和离职的阿里员工。很多今年入职的员工表示,入职时有破冰活动,但没有经历过色情、侵犯个人隐私、低俗的网上活动。他们只是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入。
员工阿里·韩哲说,破冰是新人培训的一小部分,持续5天左右,一般在集团总部或者具体业务的总部,包括上课、拓展、游戏等。
不过,2017年加入阿里的小水说,她经历了两次破冰。第一次破冰是她入职时一切正常,第二次是在一个特定的业务团队,破冰游戏是要求和男同事面对面坐在转椅上。
小水表示“我觉得不合适”,并拒绝了后续团队活动中的类似游戏。
近年来,围绕阿里巴巴的谣言或事实,如“996”、“富宝”、“范姜事件”、“程序员抢月饼”、“低俗破冰”,都因为“阿里女员工被侵权”而被再次提起。文化、价值观、组织机制的重塑,也伴随着阿里巴巴在此次事件中的反思。
在公告中,阿里巴巴表明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对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员工权益保护进行了培训和调查,并开通了专门的举报渠道。员工举报,在确保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会有专人跟进。形成对性骚扰零容忍的企业文化,由行业专家和员工代表共同制定《反性骚扰行动守则》。明确反对丑陋的酒桌文化,不分性别,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相关客户和上级的不合理要求。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程子恺实习生陆裴文
编辑宋玉婷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