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小程序里怎么搜索别人的微店(微信的电商梦,被美国“恶名市场”榜单给圆了?)

2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所谓“2021年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审查”,也被称为“‘恶名市场’名单”。

这份恶名市场名单最初是基于美国特别301报告发布的,后来从2011年开始单独发布,不再与直接的法律制裁捆绑在一起,更多的是起到“协调”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与美国各贸易部门合作,评估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恶名市场》中的恶名昭彰,中文翻译为“恶名昭彰”。

在这份榜单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虚拟和实体市场上榜。他们大多数来自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是这个榜单的“常客”,从大家熟知的百度、拼多多,到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广州金龙市场、沈阳艾芜市场,都曾上榜。

毕竟全球知识产权的皇冠在欧美,这样的报告也代表了一种基于知识产权优势的“正义宣告”。有了这样一个名单,每年有哪些市场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得不好,知识产权代表就会发表一些评论,给它们扣上一个“恶名昭彰”的帽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有则改进,无则鼓励。

以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做得不好,被别人指着鼻子骂,自然只能认了。但说到底,这样一份政府单方面主导的“审查”报告是有明确目的的——本质上是一种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还是纯粹出于政治化国家竞争目的,利用“贸易”外衣泼脏水的美国利益工具?答案在今年的榜单公布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今年,两个新名字出现在最新的榜单上——微信和全球速卖通。

一、按这是跨境电商的全球速卖通。微信作为宇宙第二大社交软件,为什么会进入一个市场榜单?

USTR改变了它对“市场”的定义了吗?还是这家做了20年电商的公司一夜之间就被美国政府“承认”了?



带着疑惑,我们特意翻开了这份长达56页的“恶名昭彰”名单。在这个列表中,USTR不仅会列出市场,还会列出它认为列表对象在列表中的“判断”。

这份榜单有100多个市场,所以大部分公司的“判断”只有几行到半页。比如百度网盘大概是页面的三分之一;例如,自称“DMCA被忽视”的保加利亚平面内容平台,大概只值四行小字。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他无可救药的悲伤。

然而,作为整篇报道的重头戏,微信成功用了两页多的USTR来讲述它是如何“侵犯”版权的。与保加利亚的“叛逆者”相比,USTR显然对微信仍抱有期待。

为了说明报告有市场定义的基础知识,他们一开始就在这里给微信下了一个明确的后缀定义——微信电商生态圈,微信(weixin)电商生态圈。

好吧,其他平台都是市场,而在微信这里,名字的主体变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怎么搜索别人的微店

USTR从头说起,直言微信全球月活12亿,却是中国最大的假货交易平台之一。作为一个平台,微信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假货贸易中提供了“无缝功能”。

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微信,假货交易可以像鸽子一样顺畅。看来罪行不小。

开了定罪,下一步就是谈罪了:

第一宗罪:

据说(据称),假货贩子可以通过直播流、Moments功能、微信官方账号以及实体二维码等其他传播工具诱导潜在客户购买假货。

据称?好吧.

我们不需要据称。我们方便地在脸书和推特上搜索了关键词“A货”。我们只是不希望有太多的账户在名称中列出A货和其他名称,并提供交易。

当然,这些美国本土平台不会被列入美国自己公布的臭名昭著的名单,USTR在历史上已经明确表示,这是针对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名单。然而,2020年4月,特朗普政府时期,时任总统与亚马逊发生口角,同期发布的恶名名单也“打破常规”,将亚马逊的多家海外网站列入黑名单。

当时亚马逊回应称,坚决不同意这个名单,这只是一个政治行动,“用来发泄总统个人对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不满”。

好像这个列表已经毁了很久了,没人想修。

第二项罪行:

在微信上,可以通过小程序和官方账号首页“无缝”购买假货。小程序和官网账号首页为产品提供了传统电商提供的功能,包括产品分类、购物车、支付等。

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反复说明,正是因为微信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等平台的注册流程过于容易,才给微信生态中的假货泛滥提供了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无缝”在主文档中出现了两次,两次都在微信章节。显然,USTR很清楚,微信本身是没有商城服务的,所以必须强调“无缝”,以满足USTR将微信定义为“市场”的正当性。

如果微信本身不提供商城服务,本质上和脸书、Twitter是一样的。拜登政府不能像特朗普政府曾经对亚马逊那样将巨头列入黑名单。毕竟这两家公司刚刚封了前任总裁的账号。

为了进一步论证小程序作为店铺主题的合理性,USTR还举了一个例子:微店。

USTR在2020年将微店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认为微店的存在是微信小程序可以掩盖假货的证据。



等等?

USTR表示,微店作为小程序的代表,已经进入恶名市场名单。也就是说,既然USTR点名小程序背后的运营者是恶名市场,为什么要把小程序的载体和微信生态也列入新名单的恶名市场呢?

这不是重复执法吗?假货、小程序、微信谁的责任?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那么苹果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生态。在App Store中,不仅有微店,还有微信、淘宝、全球速卖通、百度网盘等几十个“恶名市场”,每年都有上亿人下载使用。

库克对此视而不见,这让美国精神蒙羞。

谷歌也可以十恶不赦,只要你在谷歌搜索,就可以到达任何个人网站。理论上,所有的个人网站都可以有商品页面和购物车,使用google pay结算。这些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的网站甚至不需要谷歌审核注册。

相比微信,网站甚至可以低价购买谷歌广告联盟的流量。它就像一条比微信更无缝的造假产业链。

而谷歌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广告。美国以外的谷歌网站不在“恶名昭彰名单”上,这很自然。



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仰视这里生态系统的伏笔。

既然是“生态”的,自然大市场里还是有小市场的,自然要给小市场起个名字,也可以再给大市场起个名字。

第三宗罪: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微信既然有十几亿用户,每年都有那么多交易。在USTR看来,微信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但是微信居然推脱了。



USTR表示,版权所有者希望微信能在查处和推广假冒商品方面做得更多。但微信方面表示,由于隐私和数据保护法的原因,在特定情况下不能暴露信息。但版权人表示,他们只是希望微信提供其他电商在同等法律下提供的信息共享。

为什么做不到?

因为微信根本不是电商。

微信业务的朋友圈和群聊记录都是私有域流量,属于微信业务本人。如果腾讯想超越权限帮品牌查朋友圈是否售假,那么隐私法自然绕不过去;小程序的服务器和网站一样,都在运营商手里。如果腾讯能帮品牌检查小程序的内容,那真的是成功了。微信官方账号被关停后,再能干的强人,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USTR指责微信没有像其他电子商务公司一样,以不可能的标准要求一家专注于私有域流量的社交媒体公司,让前者承担不可能的责任。

“市场”一词一直是公共领域的属性。把一个不能直接搜索产品的APP定义为假市场,太不可思议了。

不仅仅是微信,在全球速卖通的新榜单中也能看到USTR“不情愿”的影子。

在演讲开始时,USTR表示,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被认为拥有一些最好的防伪流程和系统,并大大改善了沟通渠道。尽管这些努力值得称赞,但版权所有者发现全球速卖通频道存在假货。



USTR认为,全球速卖通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处罚太轻...

据资料显示,全球速卖通的保证金价格在1-5万左右。即便如此,很多三四线淘宝小商家也不敢进全球速卖通。也许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但绝对不是最坏的方案。

如果全球速卖通的押金和天猫的匹配,必然会导致整个产业生态的改变,最后受伤的人还是包括消费者。USTR还不如直接宣布所有C2C电商都要上黑名单,更直接。

而且,这个“判决”的表述也是畏首畏尾的。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有了最好的流程和系统,它还是一个恶名昭彰的市场,你指望这个公司怎么做才能摆脱恶名?

当然,在USTR,除了知识产权,其他所有社会因素都不在USTR的考虑范围内。毕竟这份名单很清楚地表明,它只是一份假货名单。但他们可能忘了,这个名单的名字是“臭名昭著”的市场,而不是“不完美”的市场。

没有哪个理智的国家想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市场。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们可能并不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没有人需要也不会接受一份屈辱的、双重标准的单边立场报告。

如果把所谓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潜在利益维度最大化,脱离社会发展条件,把潜在利益侵害的可能性降低到一尘不染,那么就可以避免被称为“臭名昭著”。市场中的强势地位站在一个自以为是的真理上,指责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是邪恶的市场,想要获得不义之财。这个“臭名昭著”的称号背后,是赤裸裸的霸权。

而且,从今年名单的荒诞性也可以看出,恶名市场的名单在美国各种纷纷暴露其真实目的的长臂管辖手段中,依然可以显得更加无底洞。这份名单已经给了自己一个坏名声。

资料来源:unsplash.com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