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
近日,成都市民郭先生在“毒”App上买了两件衣服。他想退货,但被客服告知需要支付99元的技术服务费。毒App对外传播总监邢昭阳微博回应称,买家因个人原因发起退货,需承担订单产生的验货服务、物流服务等费用。
7天内无理由退货,退货运费由买家承担。这已经成为网购的普遍做法,也是大家自觉遵守的规则——当然也不排除有卖家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所以“毒”APP的主要问题是收取检查服务费是否合理。
“毒”App是一个刚刚上线的电商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一是已经细分到垂直领域,主营正版运动潮流装备;二是提供高于传统电商平台的“品质鉴定服务”。相对来说,第二点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也是问题所在。
比如这种检验服务,或者说“质量鉴定服务”,应该是强制约束还是消费者自由选择?具体成本应该在什么样的定价区间?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商业模式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平台在经营者信息核实、产品和服务质量、平台(含APP)理赔等方面的相应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八条也规定,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是,除了商家,平台也要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负责。“毒”App以更专业、更严格的品质鉴定服务为傲,“先鉴定后发货”的模式也是一种保障机制的探索,变事后追溯为事前把关,将问题产品堵在上游,尽量避免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所以,完全按照传统电商平台的规则来要求它,可能值得商榷,但是平台的责任和职责如何划分,还是一个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平台本身。
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障变成了收费业务,面临一系列问题:平台对产品质量控制要承担多大责任?向消费者收取检验服务费,算不算把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化为有偿服务?即使收费,平台和消费者应该如何分摊,也应该有一个明确详细的标准。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低于99元,收取99元的验货服务费是否合理?
如果这些问题回答不出来,回答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平等交易原则,“毒”App模式就很难走下去。你要知道,每当出现“无理由退货”的时候,矛盾就会随之而来。可以说,“毒”App在打开一扇窗的同时,又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黑洞。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问题暴露就一棍子打死创新企业,而是当它表现出“毒性”的时候,就要尽早解毒。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产品一旦退货,就要将近100元。这种创新至少是不经济的。
(来源: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