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21年就要过去了,只剩下最后一周了。
过去一年,在内外“双周期”的推动下,全国快递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区间,同时也继续向服务农村、服务制造业、服务跨境贸易方向发展。
在政策和行业发展等多重因素下,快递物流行业低价竞争迎来拐点,部分企业开始服务和产品分层,推动行业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竞争。在这种格局下,快递物流企业有望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或实现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角色的新转向。
同时,行业创新融合加速,技术驱动产业升级。快递物流企业纷纷选择“加码”技术,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物流设备的使用逐渐实现了运力攀升和规模化应用,也推动了行业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如果只给今年的国策赋予两个关键词,那就是“碳中和”和“共同富裕”。在政策层面,“双碳”成为物流企业的必答题。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让物流从业者有更好的获得感,也是所有想要“走得更远”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物流作为社会运行基础设施之一,正面临着“动能转换”。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批有远见的中国物流企业开始以数字化能力步入产业深水区,如菜鸟,他们正在加大独立物流运营的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的核心能力,在国际、农村、供应链等一些增量赛道进行扎实持续的投入。
回顾2021,展望2022,物流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01
与制造业紧密结合
在快递的“两进一出”中,“进厂”大概是今年最紧迫的一环。
中国有300多万家制造业工厂,分散在2000多个产业带,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在此背景下,菜鸟、三通一达、德邦等快递物流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工厂供应链服务新模式,推动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比如,童渊采取了“一站式服务、仓配一体化、售后一站式”的全产业链服务策略,菜鸟和淘联合向仓配型商家输出的C2M产销模式,即定制化服务、个性化生产等,都挺有效的。
在C2M模式中,菜鸟仓库扮演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角色:通过仓库,来自工厂生产线的产品直接由消费者销售配送,省去中间环节,物流成本可降低近30%。而且产品和前端营销可以无缝对接,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更快的送达。公开资料显示,菜鸟在国内已经建了70多个仓库,覆盖国内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产业政策政府干预的兴起,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成为中国物流业的重要目标,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
今年,由尚易宇杰、宝洁和菜鸟共同打造的多层次动态仓库网络解决方案获得了ECR最佳实践项目奖。作为在京国企和P&G全球最大经销商,尚易御捷借助菜鸟解决了其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双11期间,通过供应链控制塔的实时观察,尚易御捷不仅比四五年前增加了近十倍的订单,而且实际上还减少了库存。
02
快递“进村”刚到
紧扣国家共同富裕政策,今年“快递进村”工作不扎实。
过去几年,随着农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农村网络名人。以前有李,现在他们是张的同学,而且大部分都是搞带农特产品的,以后人气大增。
农村网络名人并不稀奇,但要让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需要农村快递的支持。目前,各大快递品牌网点已经覆盖全国98%的乡镇,“快递乡镇”基本实现,但离乡镇还很大问题。
快递进村成本高成为最大障碍。要让当地农村经济既“活血”,又“造血”,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在湖南衡阳耒阳,90后农村站长狐狸夏为近万名留守老人送快递,被《人民日报》报道为典型焦点。狐狸夏活了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一边帮村民们卖货,一边接送包裹。
2019年,菜鸟对耒阳农村物流进行升级,将电商资源接入农村快递体系,推出农特产品上行服务。这个“下乡”“上行”的渠道,就是狐狸夏运营的菜鸟驿站的农村版。菜鸟快递进村项目的村级负责人,前后用了5年时间,把村里的老人培养成网购高手和卖货高手。
最近,菜鸟又开始了“万村”计划。在当地,除了继续用“共同配送”盘活县域快递力量,还计划未来一年在全国建设1.5万个村级服务站,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系统化数字化改造,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规划,2025年我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将达到1万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4158.9亿元,仍有双重差额需要填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下沉的市场需求不断被激活,包括快递、冷链物流等。,将迎来新的增量空,相关政策的红利将持续释放。“进村”之路还远未结束。
[S2/]03
绿色物流落地的声音
2021年,“双碳”政策有了结果。经过13年的“双11”,中国快递物流业也开始聚焦超越规模和限制的“绿色”新议题,争夺减碳考点。
整体来看,今年绿色物流的责任主体有向上下游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公共机构和消费者延伸的趋势。除了环保换包、快递减包等常规方式,依托遍布城乡社区的10万+菜鸟驿站做绿色回收的菜鸟们,无疑会在绿色物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实在。
无论是针对消费者的“个人减碳法案”的出台,还是与商家联合提出的“绿色包裹倡议”,抑或是推广“回收换鸡蛋”扩大消费者参与度,菜鸟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绿色包装、绿色园区等物流环节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让“绿色物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双碳”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未来十年、几十年世界的主旋律。当然也是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企业之间的较量。
“碳关税”将从2023年开始发放和实施。如何通过绿色物流促进绿色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面向未来,如何通过绿色物流提升中小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是我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应该抓住的机遇。
04
服务分层的趋势正在加速
12月8日9点,中国年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中国快递行业日均服务7亿人次,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需求日益分层。国家邮政局也明确指出,已经进入“千亿件”时代的中国快递业接下来要高质量发展。
回顾这一年,“服务拐点”出现在4月。1月顺丰业绩爆发,头部快递公司财报不乐观。随后,浙江义乌连续开出两张罚单。极兔和百世因低价倾销被罚,价格战遭到监管层重创。4月15日,菜鸟驿站在北航正式推出淘包裹免费送货上门,在快递服务消费者的选择上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这项服务也在天猫双十一期间开始大规模推行。
12月初,新入驻的“Tik Tok快递”将送货上门定义为“物流增值服务”,选择在商家端启动相关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邮政总局正式召开电话座谈会,明确“推进行业服务分层,防止不正当竞争”,无疑加速了快递服务升级时代的到来。
2021年,面对消费者对快递的差异化需求,快递物流企业探索门到门服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未来快递产品如何分类,服务如何分层,我们拭目以待。
[S2/]05
无人配送能力攀升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登月项目”,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诞生了几十年,一直在寻找机会落地。疫情的爆发,让无人物流配送技术在这一幕中占得先机。
回顾2021年,疫情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仍在继续,物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也在加快。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无接触配送”、“无人配送”为代表的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在运送防疫物资、保障人民生活物资配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便利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无人配送成为菜鸟、美团、苏宁的新战场。在过去的一年里,菜鸟无人物流车开进全国200多所高校,北达哈尔滨,南达南宁,为全国用户送去百万包裹,350多辆菜鸟无人车上岗为高校师生送快递,也成为全国快递末端最大的无人车配送集群。
无人配送的广泛应用也在“倒逼”无人配送的技术、运营和服务能力的升级,进一步推动无人配送的成熟。毕竟,无人配送在提升物流效率、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方面的突出优势,对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场景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断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设施设备与物流活动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在应急物流保障中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S2/]06
“破浪”航线更宽
在人口流动的红利已经被完全瓜分完毕的当下,虽然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消费业务的增长却集体趋于放缓。所以在中国,寻求服务下沉和产品分层;国际上,物流企业寻求快递、物流出海是为数不多的“增量”选择。
12月,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这支央企“正规军”的成立,意味着全球物流竞争: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下,让国内物流体系出海形成全球供应链,对内保障国内民生民生,对外帮助国企做大做强,可能是其初衷。
中国的快递、物流民企也在陆续走出国门。今年恰逢中国入世20年,一场疫情让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必要性异常突出,而让菜鸟这样拥有全球物流运营能力的企业抓住机遇,加速形成与中国产业链优势相匹配的中国供应链能力。
2021年,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2021年亚太最具创新力的10大公司”,菜鸟首次入榜,位列亚太榜单第九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
12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强调“物流枢纽”的重要作用。物流枢纽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得益于对全球基础设施的扎实投入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菜鸟在疫情期间保持了稳定、高性价比的全球物流服务。即使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和舱位紧张的情况下,菜鸟全球供应链的跨境港到港运费也比市场市场价低30%左右。
几天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正式生效,区域贸易一体化必然催生新的区域物流需求。最近“中老国际列车”的发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对于快递物流企业来说,需要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重新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有效性,新的挑战正在到来。
2007年
员工关怀和福利切实可行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我们不休息,直到宇宙重启。”央视主播朱广权的一个笑话已经逐渐成为快递小哥的日常工作。
众所周知,快递员工作辛苦,综合效益比较低。如果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企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今年以来,快递员群体的权益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维护快递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工作环境、社会保障权益等方面初步明确了保障快递员权益的基本路径。
此后,提高快递费、成立快递员工会、降低服务罚款等措施陆续出台。[/s2/]从中通投资1亿设立“快递小哥关爱基金”,到菜鸟给一线快递员发红包,提升一线职业幸福感,众多快递物流企业都在行动,为快递员提供更温暖、更安全、更有回报的工作环境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春节了。目前,德邦、中通已经相继表示2022年春节不打了。事实上,从2021年春节开始,各大快递公司在春节期间就一直“不关门,不上网”。另外,疫情的影响还在,快递作为基础服务行业更不可能停下来。
就在这个春节,看到快递员来回跑,别忘了说一句“辛苦了”。
来源/物流资讯(ID: wuliuzh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