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电商平台交易中,退货和退款是常见的操作。当用户遇到错拍、质量差、商品描述不一致等问题时。,他们可以发起退款操作。那么,退货和退款流程中应该涉及哪些内容呢?本文总结了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中订单退货的设计逻辑。让我们来看看。
在电子商务中:你必须知道这些订单的退款逻辑(附流程图),本文详细介绍: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上面的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文章,因为有些类似的逻辑在这篇文章里就不赘述了。
本文介绍另一种售后类型——退货退款型。商品在出库和运输过程中,这种情况大部分电商平台都无法拦截,商品需要签收后才能申请退货和售后。
一、售后触发的节点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当订单状态为待接收且交易成功时,用户可以发起退货和售后服务。
图1:不同售后类型触发启动节点
用户签收商品后,由于各种因素想要退货,平台提供售后原因如下(仅供参考):
退款,顾名思义,一手发货,一手付款。
退款前,用户最好与商家沟通,简单说明退款原因,双方达成共识结果,有助于增加后期审核效率。
在退货流程中,用户只要在前端成功申请退款退货流程,就可以触发系统审核流程。
退货退款流程和仅退款流程涉及的角色和角色基本相同,相比仅退款流程增加了:
图2:返回通道图
三、用户操作环节1.启动退货流程
商品签收后,用户出于各种原因想要退货,那么我们来看看用户在首页是如何操作的。
图3:淘宝/拼多多退货和退款申请页面
1)退款金额
图3中的退款金额可以修改,支持全额退款和部分退款,但需要提前与商家约定。如果母订单中的商品全部退货,原订单状态将变为交易关闭;如果母订单中的部分商品被退回并退款,母订单的状态保持不变,仍待收货或交易成功。
2)退货数量
图4是平台的应用页面。退款金额不能修改,但退货数量可以修改。退款金额随退货数量而变化。
图4:某平台退货退款申请页面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申请大平台为什么不支持更改退货数量?如果是对接三方仓储系统,那么生成的退货单上的数量应该如何显示,仓库人员应该如何验收入库,库存应该如何校准?如果没有仓储系统,那么商家就得知道退货数量,不然总会觉得奇怪。
于是,带着疑问,我去咨询了某宝官方客服。记录如下图5所示。客服的反馈总结为2点:退货数量不能修改;如果不能修改数量,可以和商家约定退款金额。
如果你对这种产品现象有了解,请回答你的问题,谢谢!
图5:咨询不能修改退货数量。
3)返回方法
退货方式支持自邮和上门取件。
上门取件的优势在于,当货物发出后,用户无需填写邮寄地址和收货地址,直接在APP上一键退货并选择上门取件的时间,解决了发线下找快递点、时间无法自己控制的痛点。
当然,该功能的大部分平台都需要与第三方物流聚合平台对接。这里有一篇文章,你可以看看物流管理的逆向物流退货流程设计。
自己送回去很麻烦。你需要线下找一个快递点,把货寄回给商家,然后把快递单号和快递公司填回App,最后静静等待商家收货。
图6:在家取货
2.超时未处理情况的处理
在整个退货流程中,有两种情况需要用户操作:
如果用户不操作,一般会给一个固定的时限。时限到期后,售后列表会自动关闭,用户只能重新申请。
3.修改申请次数的限制
当用户被拒绝后,可以一直修改提交申请,也可以一直拒绝商家,这样可能会导致订单金额一直被冻结,商家无法结算。
为了防止用户的恶意行为,可以考虑对申请次数做一个限制,比如最多申请3次,第三次拒绝后,前端只显示“应用平台介入”的入口。
四、商家操作环节1.第一次拒绝申请
当用户满足发起退货的条件时,商家(客服)需要人工审核售后小票,人工审核发起退货的商品是否满足退货条件,比如一些生鲜、定制商家、虚拟商品无法退货;比如需要确认退货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无理由退货。
对于这些特殊的商品和品类,有些平台默认不显示申请退货退款的入口。
如果对用户填写的内容有疑问(比如退款金额有误),可以拒绝或者主动联系用户告知原因。否则两份无法达成一致,退货流程无法进行。
首次拒绝申请后,用户应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售后申请内容或申请平台仲裁,否则时间到期后,售后服务将自动关闭,要求用户重新申请。
2.第二次拒绝(拒绝收货)
用户退货,商家收货后需要验收。如果商家发现商品破损(比如衣服剪了吊牌),影响二次销售,退货数量不对,商品不是原装的,可以拒绝收货。
如果用户不同意商家拒绝的理由,那么可以申请平台仲裁,平台会收集各种数据,最终判断谁对谁错。
3.处理商家超时未处理的情况。
“待批”状态未及时处理:用户提交售后订单。如果商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系统会自动通过审批,允许用户退货。
“商家待收货/商家待退款”状态未及时处理:用户寄回货物后,商家需要在后台对退回的货物进行验收并确认收货。如果商家没有及时处理,会自动确认收货并退款。
补充:部分平台用户寄回后,将业务操作分为两步——确认收货和确认退款。
五、平台操作环节在售后过程中,当商家和用户双方未能就售后达成一致时,商家和用户都可以申请平台介入,加快处理时间。平台扮演的是“裁判”的角色。作为第三方,从中立的角度来看是商家或者用户的责任。
1.第一次平台仲裁
当商家没有理由拒绝用户的申请时,那么用户申请平台介入。如果是因为业务原因,同意申请,允许退货;如果是用户的原因,关闭售后订单。
2.二级平台仲裁
当商家已经签收了商品,但无正当理由拒绝收货,那么用户申请平台介入。如果是商家原因,退还给用户;如果是用户的原因,关闭售后订单。
由于退货退款也会生成退款单,所以计算退款金额的规则涉及到优惠券问题、运费问题、积分/金币等虚拟资产的扣除以及商品实际支付金额的计算。同样的内容在《做电商:你必须知道这些订单的退款逻辑(附流程图)》中已经介绍过,你可以以后再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下篇预计会写一篇关于换货和售后的文章,请注意!
#专栏作家#
三、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产品秘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之前写过代码,现在产品圈到处爬,专注于电商领域的产品设计,主要是分享电商和供应链领域的知识点。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