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拱北21号科技综合体项目揭牌前后,山钢集团济钢集团创智谷年轻的“掌门人”陶伟迎来了一系列喜事——他个人被授予山东省属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山钢劳动模范、济钢劳动模范、历城区“十大杰出青年”、历城区高层次人才等称号。,而他带领的团队被授予“九大新先进集体一等功”。作为济钢“十大转型项目”之一的创智谷,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开创了济钢“钢铁转型”的新业态——双创模式,开辟了场-园运营,开辟了产城融合的路径,形成了“生态赋能+产业路由器”的独特发展模式。
5月25日下午,记者在公园星空剧场外见到了陶伟。改造后的空螺旋焊管旧厂房看起来像一艘船,船头正对着老吉岗工业遗址。两边的水波把阳光反射到船头的玻璃幕墙上,红色的船体反射出金色的光芒。陶伟说,如果这艘船是济钢,那么我就是一个为济钢拉绳子的家伙。
从全球视角探索——“公园规划应该准确,具有高基准和忠实执行”
因淮河而生,因黄河而根。37岁的陶伟笑声爽朗,眉宇间充满侵略性。说起创智谷三年蝶变,他思维敏捷,语速极快。“创智谷最初的使命是承担济钢的人员分流安置。但随着新集港“去铁化”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智谷承担起了支持新集港产业生态建设的责任。”
2017年8月1日,时任济钢团委副书记的陶伟被任命为济钢创智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工作的变化是因为山东省政府在济钢“产能调整、转型发展”专题会议上指出,新济钢转型发展缺少一个业态——双创平台,明确提出支持济钢开展双创工作。陶伟被委以重任,组建了一个23人的团队,并受命用实际答案来填补这一空白。
如何定位是陶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他带领团队走访了博科生物、智慧蓝海、清华蒂奇、海尔海创汇等国家级双创平台,也在杭钢等搬迁钢厂的转型实践中寻找答案,用半年多时间在8个省市50多家企业寻找足迹。同时,他还将视野拓展到了世界级企业乃至创新创业的最前沿——“硅谷”。
走出去,打开眼界,进行思考,并没有完全消除陶伟内心的困惑。“那些路径和模式不适合济钢。在产能调整的大背景下,国际上没有成熟的先例或成功的模式,既要转型发展,又要安置分流人员。”陶伟不停地思考,没有停下来。
回到济南,陶伟马不停蹄地邀请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会为创智谷“诊断”。炎炎夏日,协会5家会员单位和7位协会专家齐聚五龙潭泉。大家合力“请教”创智谷。主题是:如何做好济钢的双创?
辩证地借鉴国外考察讨论的启发和收获,整合专业团队、政策支持、专项资金等一切可以为创智谷所用的资源,陶伟完成了对创智谷初始定位的探索。
陶伟介绍:“我们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的具有济钢品格的城市综合服务商和双创园区运营平台’的目标,聚焦新济钢转型发展主业,以创新创业生态和产业孵化器为支撑,服务新济钢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定,新济钢最年轻的团队之一,在陶伟的带领下,张开双臂,开始工作。创谷项目一期工程118天完成360天。104个工位,9个会议室,1个路演室,刚过“百日”的创智谷,具备了招商引资的条件。2018年1月18日,济钢首批11个项目入驻。
以生态共建推动内外融合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旗帜永远引领首创精神,打造智慧谷,踢好双创第一脚。
陶伟把目光投向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看看老板是怎么做的”。陶伟结合济钢实际,为吴彪集团旗下吴淞浦创业园、互联宝地、欧冶尚云确立了运营逻辑:“做到四个聚焦,一是聚焦服务新济钢转型发展战略,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二是着力打造自驱动团队,打造创新创业命运共同体;三是注重人才的正向激励,激发作为澎湃动力的作用;四是聚焦独特的山谷文化,继续深化改革的氛围。”
准确的定位,高基准,忠实的表现。一年时间,创智谷实现盈亏平衡,盈利。不到三年时间,入驻企业超过14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产业化项目5个,直接或间接支撑新集港转型发展项目3个。营业收入超额完成目标,同比增长278.18%。
变革时代的创造- “让创智谷为济钢培育新动能探路”
随着钢铁的消失,厂房变成了低密度的花园式工业园。创智谷通过服务、资源、机制、金融、文化为空间空赋能,提升了空间空的价值。“2018、2019、2020,是创智谷不断蝶变的三年。”微桃口的蝶变,不仅包括空建筑的变化,还包括“僵尸企业”、产业业态、动能转换的变化。
创谷的外部孵化刚刚有所起色,内部孵化已经提上日程。2018年12月29日,济南黄河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控损任务压在了陶伟的肩上。
陶伟承认,内部孵化的压力更大。“建筑公司是‘僵尸企业’。它接手的时候是‘三无一’,没人没钱,没生意,没债。”他从创智谷挑选了4名骨干,与17名留守和退休的员工组成了建筑公司的初期员工团队。陶伟形象地说,“让‘僵尸企业’在2019年上半年睁大眼睛站直,下半年战战兢兢地站起来。”
经过10多年复杂情况的积累,建筑公司的各种纠纷档案堆了2米高,总计上百万字,每一份都是硬骨头。陶伟首例卧虎山建材公司诉建筑公司搅拌中心纠纷案。由于混凝土销售的纠纷,对方已经封了建筑公司的账户。为了解决争端,陶伟连续来回沟通了10多次。最终,经过6个多小时的谈判和博弈,达成了艰难的和解,为济钢挽回了400多万元,并随后处理了1.4亿元的潜在损失。
逐一消除隐患,同时寻求破局。“给你住,你已经没有人了。给你,你住哪里?”陶伟回忆说,当时的建筑公司虽然稳定了基本局势,但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以创智谷内部协作为切入点,整合孵化企业和孵化项目资源,既解决了团队问题,又为孵化企业吸引了项目活水。
冷弯型钢改造是施工公司启动后的第一个项目。陶伟带领施工公司团队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以40天的绝对工期,高质量完成,赢得了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打响了施工公司开疆拓土的第一枪。
口碑跑得比奖杯还快,活动逐渐开始找上门来。2020年,建筑公司不仅摘掉了“僵尸企业”的帽子,还实现了利润翻倍归母,真正“活”了起来。
陶伟通过整合“三位一体控制”,即团队合作、文化融合、业务聚合、风险防控,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来孵化内部企业,激活“僵尸企业”。相应的,“你孵化,我服务;“你致富,我发展”成为创智谷与在孵企业生态共建的取向和逻辑,创智谷与在孵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默契良好的互动生态。
“你能想象产能调整后新集港在做什么吗?”陶伟谈到产业业态的变化,笑着指出,这里既有民生工程,也有明星工程。“我们接纳了原济南钢铁公司通过分流安置买断的员工从事餐饮服务、物业服务和创业项目,为社会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我们还努力建设一系列的'明星项目'钢啤酒,氢能项目,工业水循环等。,支持泉城济南新东站地区,修复城市功能,提升地区品质。”
打破公司边界,从产业链角度梳理,以生态共建、嫁接融合解决从员工创新到市场创业的困惑,解决存量子公司转型动力不足、项目供给不足、增量园区运营项目不足、科技成果落地难、效率低的问题,创智谷清晰展现了动能转换模式的改变。
孵化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光伏太阳能技术、氢能技术;引入阿里巴巴数字政务服务商,数字化规划新集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与重构;借助欧冶云商,做山东的回收宝,通过回收物资创造价值...要在国企平台上实现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数字化,陶伟和创智谷团队誓要托起新集港的发展高度。
2021年4月9日,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时隔三年再次造访创智谷,用三个“非凡”来形容变化:很快、很好、很实。他说:创智谷理念新,意识强,基础深厚,富有进取精神。其发展模式体现了企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其改革探索和发展前景将为济钢的转型发展和山钢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今年5月24日,创智谷“郝刚餐厅”试营业。坐在啤酒花园里,看到客人们喝着用济钢地下深层矿泉水酿造的“郝刚工艺”啤酒,陶伟有些茫然。三年前,在上海互联网宝地看到他们的啤酒项目后,陶伟想知道创智谷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产品。如今,不仅期望成真,创智谷的创新实践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形成了广泛的行业影响力。
“从自主管理到共享,从交易到赋能,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从运营企业供应链到连接全产业链,‘转’是我们三年来的生动实践,‘变’是我们三年多来不变的奋斗主题。让创智谷为济钢新动能的培育探路。”陶伟能清楚地看到时间空的模式。
企业情怀中的奉献- “这艘大船上坐满了追求幸福的员工”
走在创智谷公园,总能被浑身上下的济钢元素所吸引——济钢4300生产线上的最后一块钢板就保存在创智谷大厦前,上面写着“继续烧一把火,再造新济钢”;在“熔炉”党建展厅里,有一排排被赶制出来的球团系统;在公园的草坪上,3200m3高炉中最后的凝渣被小心翼翼地放置着...
“新的出发,难忘的旅程。”陶伟表示,接收安置济钢集团员工是创智谷成立的开始,能否为员工的幸福负责,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创智谷的发展成效。
“创智谷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六脉神剑’,即空价值、政策活水、聚合流量、合作、金融延伸、以人为本,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陶伟说,“在创智谷,员工成为创客,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是商业伙伴。”
陶伟通过对人才的正向激励,使人们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形成了创造价值观的合力,激发了澎湃的行动力。他是李宏伟创智谷党群综合业务部的负责人。除了完成基本的行政服务,他还引进山东喜马拉雅等公司入驻,组建了以在孵企业为主的柔性团队,先后承接了4个社区党建项目,开辟了党建创效的新路径。
一组数据记录了创智谷的变化:2018年至2020年,员工收入稳步增长,6名员工得到晋升输送,2名员工在干部交流中获得锻炼和成长。
人的动力带来了组织的活力,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每一个场景都印证着创智谷的发展:由阿里巴巴数字政务服务商牵头,政府2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的“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引进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济南5150工程等新型聚光太阳能开发应用项目;与山东方城氢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金属制氢、氢能汽车、氢能UPS电源、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纳米级高端材料等项目进行深度合作。与清华大学反向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济钢创智谷——顾青反向创新R&D中心,服务济钢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喜马拉雅公司策划的“熔炉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展厅落成。
陶伟说:“要为济钢抽丝,就要把党的领导和履行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一年来,“星星”党建品牌成为创智谷最亮的“招牌”,其党组织成为山钢优秀党支部、济钢优秀党支部示范点、济南“两新”党组织示范点的重点培养对象,并荣获历城区首家以党委书记命名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陶伟工作室称号。在党建引领下,“两新”组织蓬勃发展,历城区首建工会、团支部、统战、宝山街道“咨询工作中心”相继入驻创智谷,实现了服务创客全覆盖。创智谷还被山东省委组织部验收,认定为省高质量发展干部学院新旧动能转换现场教学点。
如今,创智谷的经营业绩一直保持着“连年翻番”的强劲势头,支撑着新集港的战略落地价值、产业孵化和硬核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员工幸福指数的持续提升。陶伟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说:“公园行动刚刚开始。创智谷在产业投资和产业孵化、城市服务、园区运营等方面势必会突破很多障碍。”但是,陶伟有信心,三年的磨炼让他更加自信和稳重。“济钢6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发展,必须在奋斗中不断调整运行姿态。”
(大众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左凤琦通讯员党倩李宏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