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有关于试婚的话题时不时见诸各种媒体。也总有一些卫道士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以为这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一个标志。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我们经常爱讲的一句话,就是“古已有之”。如果我告诉你,试婚其实也是古已有之的,你相信吗?
有人或许会说,你不是在忽悠大家吧?呵呵,大家忘记了,野叟不讲野史了吗?我讲的东西都是由出处的,而且出处一般都是很严肃的文献。有关于试婚的记载,首先见于《左传》。鲁宣公五年,《春秋》经有一条:“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左传》就解释道:“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冬来,反马也。”所谓“反马”就是古代有试婚的明证!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古代的婚礼,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着十分严密的程序,非常的复杂。大体上说,中国古代的婚礼要经过六道基本程序,这六道基本程序也被称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也就是俗称的提亲,首先双方先要确定有成亲的意愿。一般都是由男方父母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里提亲。这是婚礼的开端。如果女方同意了,那么男方在委托媒人去询问女方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等个人基本信息。在中国古代,男女之间并不轻易通报姓名的。男方在得到了这些信息之后,就要委托巫婆神汉之类的进行占卜,看两个孩子是否合适。如果占卜的结果非常好,男方就再次委托媒人将占卜的结果通知女方。
然后,男方需要正式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里下聘,这就叫纳徵。如今民间往往称呼这道程序为订亲。订亲以后,就要准备操办婚礼了。男方请人确定好婚礼的日期以后,需要正式通知女方。这就是请期。现在民间称之为“送好”。如果女方对日期没有异议,到了婚礼的当天,傍晚黄昏时分,新郎要亲自到女方家里迎接新娘,这就是亲迎!
有人或许会说,等等,怎么是傍晚?对啊,婚礼本来就是在黄昏的时候举行的礼仪嘛!现在我们河南地区中午举行婚礼,司仪官大喊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其实也不想想,宾客们都在呢,你去入的哪门子的洞房?只有在傍晚结婚,典礼之后入洞房才是合理的。如今,男方地区依然保存了这个习惯,大体在长江以南地区都是傍晚结婚的。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古者婚礼不贺”,古代的时候婚礼人们并不去祝贺,也不会去随份子。因为,子女结婚意味着父母的老去,这是一件值得伤感的事情,所以就不去祝贺了。
怎么说了半天了,还没讲到试婚呢?别急,中国古代的婚礼到亲迎还没有结束呢!在亲迎的当天,女方家里需要配送一套车马给男方,新娘到了男方家里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之内,男方可以随时用女方陪送的这套车马把新娘送回去!三个月试用期满,如果男方对新娘满意了,就会把女方陪送的车马送回去,表示新娘子我们留下了,这套车马已经用不着了。
中国古代的婚姻,更多地是考虑到了男女双方家庭的利益,婚姻的目的也是为了繁衍宗族,婚姻中的当事人反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一直到亲迎,男女双方还都没有见过面!这两个人是否合得来,没谁知道!有了这三个月的试用期,其实也就是给他们两个人留出时间来补上恋爱这一阶段!
三个月以后,男方把车马送回女方家,就叫做“反马”。如今这一程序往往演变成了三天回门。在反马之后,男方要在祖庙之中举行“庙见”之礼,新娘子要到男方的宗庙里去祭祀男方的列祖列宗,至此新娘子才正式成为男方家庭中的一员。那么是否至此后,这个女孩子就算是安全了吗?未必,在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后,还有七出在等着她。七出是什么?下次再讲!
—————————————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野叟杂谈》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