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2007字,阅读约需3-7分钟,建议收藏。
这几年围绕数字化转型、企业财务信息化优化,走入很多企业,与很多财务共享中心总监、负责人深入沟通,明显感觉到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差距较大,有些还在准备共享中心的建设,有的初建在往优化方向进步,有的已经建设多年是行业的标杆。共享中心建完之后还需要做什么?这是暂时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围绕共享中心建设的文章与内容很多,也是很多第三方所推崇的,毕竟里面有很多可以获利的地方,但是对于运营,提及的内容有限,但是这才是真正企业内部动力调整的方向,共享中心运营这个话题之前并没有为很多企业所重视,因为不少企业对此并不了解的很清楚,“运营”这个名词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概念与定义,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更是一个细分领域,是企业再次发展与提升的优化方向,是大型规模化企业自从疫情发生后开始重视的改善方面。
为此特别邀请了一直在财务数字化转型领域工作,有十几年财务共享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全程参与了阳光保险共享中心从论证、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的FSSC专家、令才科技CEO的王泽来分享他的经验。
对共享中心而言,不管是作为成本中心的定位还是利润中心的定位,首先必须要设定价值目标,共享中心整个运营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价值目标。比如说用了智能化、信息化、机器人,在表象之下到底能够给共享中心提高多少效率?降低多少共享中心的运营成本?共享中心能够实现的具体成果是什么样子的?这才是真正要关注的。
共享中心运营就是要实现价值目标,智能化、信息化、机器人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这是首要共享中心运营要明确的概念。
运营管理有哪些职能?
以阳光保险为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由会计核算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税务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业务管理室、系统管理室、财务管理室、人事行政室组成。组织架构中前四个是业务职能,后四个(业务管理、系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行政)归运营管理的职责。
运营管理是为了让共享业务专注于专业,由运营管理提供共享中心持续运营、价值持续发挥的综合管理手段,会使用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化的工具。
王泽总结多年的经验,共享中心运营管理有2个职能:服务与监督。
服务,即为业务端提供服务,这是共享中心第一要务。
监督,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对共享中心的业务进行监督,保证对外部的输出。
每家企业的运营管理多具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各自的定位、运营模式与运营管理方式不同:
1、共享中心定位不同,涉及到的业务范围不同,制度体系、系统与信息化建设、人员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运营管理手段必然不同。
一般共享中心起源是为了降本增效,在此基础上延伸了更多管控作用,比如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作业质量、获取运营数据、提供管理支持等。
2、运营模式不同,运营管理的目的不同,职能不同,比如单一主体模式、多元经营模式、利润中心模式。
有的企业一个共享中心、有的企业是多地共享,然后共享中心之间相互备份、有的企业是GBS(全球共享中心);有的企业总公司、分子公司各建立共享中心,有的企业有一个共享中心,按照板块业务推行共享;有的在共享中心成立一个子公司输出利润,除了内部业务还接受集团以外的业务,比如BPO、代理记账、技术输出、对外咨询等。
3、企业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运营管理职能设置不同。
运营管理的职能分类如下图:
上层是核心职能,整个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要去监控共享中心的业务、实现对子公司的承诺,因为共享中心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满足业务的需求,或者称为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即在保证业务质量、业务时效的前提下,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中间是运营分析,用数据量化的形式反映整个共享中心的运营情况。一方面对业务端提供各种服务,比如日常工作标准化、非日常工作项目化等,一方面是监督共享中心,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标准化,所有模块都有标准化手册、不断提升优化标准化流程、采用各种标准化工具。
共享中心运营管理最下面的基础部分,往往容易被忽略,这分别是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员文化。战略管理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组织管理是为了更好匹配公司的整个发展、整个共享中心的业务情况。
运营管理有很多职能,有可能不在同时存在,但是会根据共享中心的发展不断去补充、增加。有关共享中心服务水平协议设计、运营指标的设计可以看本次推文的下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