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农业各环节升级和全产业链增值,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近日,一则西部县黑布林滞销的新闻引发关注。黑布林是从当地引进的优质品种。呈紫黑色,圆形,香甜多汁,曾是市场上的高档水果。果农辛辛苦苦,一身汗爆了八瓣。没想到今年行情一直在跌,最低到了六毛一斤。收获了,却没有带来喜悦,果农该有多难过啊!
好品种卖不出好价钱。有什么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缺失和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去年当地果园遭受冻害,导致严重减产。今年很多果农为了高产,停止疏花疏果,一亩地产量达到4000斤。产量增加了,但质量下降了。果实的大小、外观、口感都不如以前了。好品种结不出好果子,难怪商家望而却步。
就算长出好果子,没有顺畅的物流也很难卖个好价钱。以黑布林为例。像大多数新鲜水果一样,它的保质期很短。想保鲜就得靠冷链运输,而当地物流跟不上。有些果农为了避免水果烂在路上,会在六七十成熟的时候采摘。到了市场,水果还没熟,吃起来酸酸的。他们怎么能指望卖个好价钱呢?
事实上,虽然海布林的土地价格一再下降,但市场的另一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很多超市卖10元一斤。从几毛钱到10块钱,差别真大!难怪农民抱怨“种水果不如卖水果”,利润大多被层层中间环节吃掉。如果产业链不健全,连接机制不完善,农民就无法分享合理的利润,也很难卖个好价钱。
黑布林滞销的背后,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农业发展的短板。从种植到物流再到市场终端,一环紧扣一环。无论是技术的缺失,物流的制约,还是配送的不合理,无论哪个环节失效,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尽快弥补这些不足,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好的产品是种出来的,科技支撑不可或缺。新疆扁桃仁的营养价值是牛肉的6倍,但以前亩产只有三四公斤。当地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通过向树上喷洒蜂蜜水来解决关键问题。这种简单的方法吸引了成群结队的蜜蜂,使杏仁亩产提高到80公斤,质量也大大提高。可见,挖掘农业潜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潜力巨大。
和卖枣一样,有些枣村卖枣经常遇到困难。而河南“好想你”则是通过水果皮的技术加工成“中国口香糖”,三颗大枣装在一个小袋子里,打出“一天三颗大枣,永葆青春”的健康理念,实现产品增值。看来只要开动脑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文章,就能让优质产品卖出好价钱。
当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实现农业各环节的升级和全产业链的增值。优质的价格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廉价水果伤农”“廉价蔬菜伤农”的情况将不再出现。保障措施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跟上。
《人民日报》(2019年08月02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