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眼镜「抢先体验」!iPhone之后,轮到它来改变世界了(谷歌眼镜功能图标)



作者| |D.K

来源|极限水果实验室

好了,今天的内容可能和以往有点不同:我们要说的这款苹果AR眼镜……还不存在。#数字技术的亮点#

给不知道的人快速过一关:上个月底,苹果推出了今年WWDC开发者活动的预热页面。除了活动的日期和形式,在这次预热中,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看着页面上电脑的小人:



习惯上说,梅莫吉的形象出现在WWDC邀请函上,但今年似乎有点不同:每次刷新,小人随机出来,但这个反光眼镜会一直存在。

虽然有一些谨慎的意见认为,苹果可能只是利用眼镜反射光线来显示这个特定的日期图标。但更多的声音认为,这无疑暗示了苹果传闻已久的AR头戴设备即将问世。

的确,这听起来有点像“听风就是雨”。但这并不妨碍郭俊借此机会与你们谈论这三个在未来10年可能很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对苹果的智能眼镜如此期待?

会是什么样子?

最重要的是:

为什么,这就是消费电子的未来?

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不妨退一步。让我们来看看智能眼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2年6月27日,Google I/O 2012的最后一天。全副武装的工程师在会场上空从飞艇上跳下来,跳伞的全过程通过他们头上的AR眼镜进行直播。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智能眼镜,谷歌眼镜。



可惜这个看起来像战斗力检测器的东西,不能告诉你是五鞭闪电大师还是单纯的人渣。



它必须与手机配对才能使用。支持语音指令,手机遥控,也可以使用机身侧面的触摸板。设置后,它可以在佩戴者视野的右上方显示通知和导航的信息。可惜它只有一个小屏幕,能显示的内容不多,也没有3D效果。上面有过一些游戏,但是由于性能限制,画面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除了以上这些,谷歌眼镜前面的摄像头也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隐私争议。它的拍照功能可以设置成只眨两下眼就触发,对外界没有任何提示。



通过刷机,谷歌眼镜还可以被赋予人脸识别的能力。再加上1500美元的超高价格,这款产品迅速从科技前沿的酷炫产品变成了硅谷巨头窥视平民隐私的邪恶象征。

谷歌于2013年3月推出开发者版本,2014年5月在美国市场公开销售,次年1月停产。后续产品转向其企业应用的消费者版,实际只活了8个月。



同样,爱普生在2018年推出了这款BT300。看起来画面也是棱镜折射叠加的,只是屏幕材质换成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分辨率和对比度都提升了不少。但它只是一个显示器,还得拖着一个特殊的盒子,用盒子的触摸板来操作一个原生的Android系统。有效果,但是不舒服。在关键的局外人看来,你可能...



看起来不会很智能。

有没有看起来比较酷的产品?当然有。让我们来看看当今世界上最好的AR头盔,微软Hololens 2。

谷歌眼镜功能



视觉、深度传感器、眼球追踪、手势识别...多种黑科技的全方位加持,使其成为当今这三款产品中的佼佼者。强大的定位能力让Hololens 2能够牢牢钉住显示的全息投影。就算关了再开,还是在那个地方。



手部追踪让微软实现了一整套非常直观的交互方式,你可以伸手去够任何可操作的虚拟物体。拉伸,缩放,旋转,不看说明书也能学会。仅此一项就引发了数百种其他产品。



你可能听说过它极其先进的显示技术。与前两款产品不同,Hololens 2没有使用屏幕,而是三原色激光投影。激光通过两个摆动透镜和一系列光学结构将图像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显示面积就取决于镜头的振幅和频率,视野覆盖和画面亮度都大大提高。



Hololens 2的开发者版本并不公开发售,所以软件商店看起来比较冷清。不过有几款官方游戏值得体验,比如roboraid。清明节刚过,墙上有个外星人母巢,戴眼镜才能看到。总感觉怪怪的...

话说回来,权力总是有代价的。与之前两款屏幕+棱镜的产品不同,Hololens的大视场激光投影采用了不均匀的弧形扫描路线,导致画面越往边缘分辨率越低。再加上其每3行扫描一次的显示特性,需要4次刷新才能覆盖整个画面。当你搬家时,情况会变得更糟。



软件方面,只有沉浸式App还能用。那些直接以windows形式移植的软件...不知道,微软不兼容触屏设备。用手去摸一个不存在的空气屏要可怕10倍。

尤其是对于浏览器来说,简单的滚动点击已经让人感到酸痛,虚拟键盘、复制粘贴等高级操作更是平淡无用。但是我不觉得被骗,因为这个Hololens 2和那个PS5一样,一天租40...



好了,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三款产品还记得我们问的前三个问题吗?

为什么我们对苹果的智能眼镜如此期待?

会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这就是消费电子的未来?

其实第一个答案就藏在开头。最早的谷歌眼镜,如果用最熟悉的手机来类比,也算是一款功能机。手机机械操作的爱普生,可以算是塞班或者黑莓。而Hololens 2则是未完成的智能手机。



苹果没有发明智能眼镜,但是现在的产品真的不好用。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擅长设计人机界面的公司,我们不仅期待一款新产品,也期待苹果对其进行彻底改造。

至于它到底长什么样,这张充满Apple Watch和AirPods Max影子的手绘可能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了。



没错,它看起来更像一个VR头盔,而不是眼镜。但只要软件能正确处理遮挡关系,摄像头+显示器既能实现AR效果,又能更完美地显示黑色。

传闻这款头盔拥有超过12个摄像头和两个8K显示器。这个分辨率下每度视角的像素数量,正好是VR头显的“视网膜屏”标准。画面的精细程度足以让人分不清虚实。



那么,为什么这是消费电子的未来?让我们退一步,看看消费电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80年代的随身听,2003年的PSP,到最近10年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但我的答案是,因为消费电子的本质,它是一种你随身携带的新媒介。他们越来越个人化,能给人的感官刺激越来越直接。比手机更私密更刺激的是智能眼镜。



库克最近在一个播客中提到,AR技术可能会让人们更顺畅地交流,更容易理解彼此。而且在苹果未来的版图中,AR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全息沟通能和面对面沟通一样,那就更顺畅,效率更高了。它一定会改变世界。



不幸的是,AR技术不仅仅被用于积极的方面。

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最赚钱的应用不是制造飞机火箭,游戏,甚至任何类似的东西,而是一个毁灭性的应用。在苹果发出这一邀请的同一天,微软获得了一份219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向甲方提供至少12万套增强现实头盔。这笔交易甚至引起了微软员工的抗议:“我们不是来制造武器的,我们想在如何使用我们的劳动成果上有发言权。”



如果把人异化成一个标签,网上的攻击就可以肆无忌惮了。那么可以直接修改视力的AR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认为书写技术会导致读者健忘,曲解作者,不如直接对话。1985年,尼尔·波兹曼(neil Pozmann)的《娱乐至死》(Entertainment to Death)在批评电视让严肃问题越来越娱乐化的同时,称赞平面媒体让内容清晰易懂、严肃理性。也许这是科幻作家的权利:

1.我出生时存在的任何技术都是这个世界的普通一部分。

2.15岁到35岁之间诞生的任何技术都是革命性的产品,会改变世界。

3.任何在我35岁以后诞生的技术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都会被诅咒!

AR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更坏,你怎么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