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乡村振兴”正式成为农村改革的新战略方针。94%的国土面积,5.1亿的常住人口,13.7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农村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1000亿元的潜在市场。
在政策的推动下,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将新增涉农企业53.6万家,同比增长16.2%;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正在爆发,全年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超过124万家。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农业变得信息化。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数字经济对第一产业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9%。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只有农业、农村、农民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才有可能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想象,未来,卫星遥感、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机器视觉、物联网、高清监控、云计算、RFID、5G、无人驾驶、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数字技术将交织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复兴带来新的活力。
想象乡村振兴的数字未来,要回到当前农村的数字经济。目前落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三农数字普惠金融、智能农业生产。本文将重点描述这四个方向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平台,乡村治理
1)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完成,或者通过政府挖矿项目招标与第三方供应商共同完成。在2021年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名单中,有19个案例涉及数字乡村。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和农村治理三个方面。
2021农业农村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摘录
2)市场规模
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预算,以政府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标。没有相关数据支持市场规模测算。
3)数字经济的创新实践
总公司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大军中,传统IT公司随处可见。
例如,在实际应用案例中,联想以包含边缘云、IaaS、跨行业通用GPaaS、VPaaS等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擎天”系统,从顶层规划帮助阳曲县构建整体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新华聚焦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等数字乡村建设场景,以“一县一云一村一脑一屏”的数字技术框架助力鱼洞村数字化转型;除了参与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和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建设,浪潮还与行业智库、产业伙伴、产品、运营伙伴共同启动了“智尖计划”,打造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华为、腾讯、JD.COM等。依托自身公共云平台,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在农业农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应用场景创新。其中,阿里云的数字乡村建设案例丰富,覆盖浙江、河北、湖南、山西等多个省份。,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数字乡村建设经验的认可。
创业公司
涉足该领域的初创企业主要是搭建气候、农产品等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使用的主要技术包括5G、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
4)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包括:
嘉格天地,2015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遥感、物联网天气等多源数据进行采集、融合、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农业提供时间空数据应用服务。目前,其农业大数据应用已服务全国约3亿亩耕地。
量子,2017年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遥感卫星、无人机和传感器数据,为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提供数据和大数据云native PaaS层服务之间空。
嘉和科技,2013年提供以空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服务领域包括农业遥感行业应用、遥感影像私有云、遥感影像数据挖掘等。
吉科技,2014年是气象大数据云服务提供商。公司以气象AI预报技术为核心,拥有气象预报算法、专业气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和气象物联网硬件。公司推出中国首个气象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甲骨文超级码,2005年自主研发“巴比伦区块链”,已为全国400多家地方政府提供产品区块链安全溯源服务。
2.农村电子商务
关键词:农产品B2B/B2C、农资电子商务、农机电子商务、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物流
农村电商作为传统供销社主要功能的替代,不仅完成种子/种苗、农机、化肥、农药、动物疫苗等农资和农产品的配送和流通,,这些都是传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而且还承担着数字时代出现的土地流转和农业技术培训等信息的发布。
一.农业材料和工业信息服务
1)市场规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资市场规模已达万亿。其中化肥市场约8000亿元,其次是种子,约1500亿元,农药,约1000亿元。2020年中国饲料行业营业收入8135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已知的农业知识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数已超过1500万人。
土地流转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2019年,Tuliu.com发布的《土地出让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经济发达的沪、京、澳、台、津地区土地出让价格在1400-1800元/亩/年不等。东部农业大省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广东、黑龙江、吉林的土地流转价格在800-1200元/亩/年不等。西部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土地流转价格在300-800元/亩/年不等。截至2018年,我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3亿亩。
2)数字经济的创新实践
总公司
海集团依托物联网,打造智慧养殖业互联网平台;普信打造农田圈,在农资配送、农业服务等领域搭建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公司
Tik Tok、快啊等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农业主播,以视频和直播的形式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农业技术知识的问答。
初创公司
不仅有涵盖化肥药物等农资的销售平台,还有为职业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和教育的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3)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包括:
丰收,2014年,农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业务包括专注农业解决方案的丰收农业商城、专注生产中植保服务的丰收植保、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农业感知、产后农产品凤城上品。
天天学农: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平台。它通过课程教学、专家咨询、线上线下培训和公益活动,为职业农民和农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提高农业技术、农场管理和农产品营销等农业技能的培训服务。
新农宝,2015年主要为涉农企业提供信息化云服务。2018年,短视频平台蜂TV上线,进军农业短视频领域,以视频方式呈现农业知识,触达农业生产经营者。
土六网,2009年,最初是为了解决农村土地经营权问题,主要是通过发布土地信息,撮合交易。2012年成立服务中心,开始介入土地评估、土地流转大数据、土地调查、业务培训。
居图。com,2015,是一个农业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土地生产经营过程开展产业链服务,包括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金融等。,从而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农产品零售和流通
1)市场规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到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突破4亿元,较2019年增长64.0%。
2)数字经济的创新实践
JD.COM、阿里、美团、拼多多、Suning.cn、永辉等传统电商巨头和大型零售超市都有农产品直供基地。剩下的玩家,比如社区团购电商、新零售店,都来自农产品一二级批发市场。
总公司
永辉等传统大型零售超市主要通过APP开展生鲜零售业务。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如JD.COM、阿里、美团、拼多多、Tik Tok、爱车快等。凭借自己的平台优势推出了直播和带货,完成了生产端和销售端的高效对接。
创业公司
初创公司的数字化创新主要在于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采用O2O、仓店一体化、前置仓的方式解决仓储配送问题。
3)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包括:
关键词: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1)普惠金融是指向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和微型企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旨在为这些群体增加财政补贴和融资机会。普惠金融、三农主要面向所有农村群体,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弱势群体。
2)市场规模
普惠金融的三农市场已经达到万亿规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三农领域的金融缺口约为3万亿元。
3)数字经济的创新实践
总公司
随着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国有银行和其他总行级银行机构应用数字化手段,降低农业工人申请三农小额短期贷款的申请门槛。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气候灾害等特定风险,大型保险机构还将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精算专业技能相结合,实现灾后积极赔付。
中国银行符登分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智能风控系统,为县镇没有完整税务财务报表和完整信用记录的普惠金融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
中国建设银行的“裕农通”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惠农E付”分别利用自身平台,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辐射广度,方便农民申请融资。
其e农险快速人工智能定损平台太平洋保险,通过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目标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控,实现绿色农业保险的“实时感知响应”和“智能分析”。其支持的IFC气象指数保险以降水等预定指数为基础,对保险受益人因天气或灾害事件造成的资产或投入的损失进行赔付。它可以使小农户和小型农业企业在遭遇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时仍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帮助他们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通过手中持有的金融牌照进入三农金融领域,却很少有人跑出来。
阿里电商银行,其自主研发的大山雀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农田中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生长阶段分批发放贷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种植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公开数据显示,全国1/3的涉农县政府与其达成数字普惠金融合作并上线,数量超过900个。
初创公司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业数字金融领域的初创企业存活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一是初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弱,无法有效抵御“三农”贷款坏账率高的风险;第二,初创企业缺乏足够的合法资金来满足“三农”贷款的需求。
4.智能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业科技、现代种养业、精准农业、农机装备、大数据育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识别、土壤墒情、农业遥感、无人机植保、作物生长监测、活体动物耳标监测。
1)农业可分为三个部门: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其中,种植包括种植各种农作物、树木、果树、药用和观赏植物。养殖通过人工养殖获得肉、蛋、奶等畜产品,捕捞通过捕捉海洋中鲜活的水和植物获得水产品。
就生产空而言,农业生产可分为两类:无棚生产场所包括田地、山岗、池塘、滩涂,无棚生产场所包括温室、大棚、畜舍。
以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为模型,如果以农业生产过程为X轴,以种植业、养殖业、渔业部门为Y轴,以农业生产中的数字技术为Z轴,就可以得到数字技术在不同时间点、不同产业部门形成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大数据育种、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识别、土壤墒情数据监测、农业遥感、无人机植保、作物生长监测、活体动物耳标监测等。,而各种数字化技术在同一个节点和产业链上的结合,形成了精准农业、智能果园、智能温室、智能农场、智能牧场等更加复杂的智能生产场景。
2)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78万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1748.23亿元,占52.1%;林业总产值5961.58亿元,占4.3%;畜牧业总产值40266.67亿元,占29.2%;渔业总产值12775.86亿元,占9.3%。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农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3.39亿元,同比微增7.81%,累计实现利润123.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76%。
3)数字经济的创新实践
总公司
头部公司在农资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主要围绕主业展开,比如隆平高科搭建养殖大数据平台;登海种业引进核磁共振单倍体种子自动选择仪、玉米育种数据管理系统、自动种子检测设备、小区播种机、小区收割机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实现智能自动选种;中化利用现代农业平台(MAP)整合现代农场管理系统、技术服务中心服务系统和精准种植决策系统,全程跟踪解决服务中心运营和规模种植户农场管理的效率问题;生物股份通过智能控制中心管理疫苗生产过程。
农业头部公司的数字化创新也集中在现代养殖业:例如牧原股份、文股份、大北农、圣农发展、天邦股份、禾丰牧业等。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平台,实现畜牧业的数字化管理;垦农发、北大荒、富邦、正邦科技,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出了病虫害防治、精准灌溉、智能配肥等数字化种植管理。
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智慧农业。
阿里推出阿里云ET农业大脑,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通过其在智能农事分析、可视化农场、智能生产管理、产量品质预测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实现智能农业生产。
腾讯也尝试用AI技术实践智慧农业。通过建立一个模拟气候环境下作物生长的模拟器,种植试点的收益大大提高。
以JD.COM无人机为切入点,打造智慧农业管控系统JD.COM农业服务APP,通过大数据管理为农民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服务,依托可视化设备和大数据技术,打造“JD。COM Farm”。
创业公司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农业生产初创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主要涉及智能硬件设备,包括无人机、农业机械、传感器、机器人、智能灌溉设备等。大数据平台包括农业生产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物联网操作系统和生产管理软件等SaaS产品。
4)一些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包括:
创新,DJI,2006年,侧重于飞机和飞行成像系统。自2012年起,无人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并于2015年建立了DJI农业品牌。主要产品有MG系列、T16植保无人机、T20植保无人机、多光谱无人机P4M、农田测绘无人机P4R、DJI智图、DJI农业服务App等。
极飞科技,2007年,致力于农业自动化和无人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其产品线包括无人机、农业自动驾驶和智能农场管理系统。目前,科技创新板IPO已进入受理阶段,有望成为农业无人机第一股。
丰江智能,2017年主要为农业领域提供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包括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机在内的全流程无人农业机械解决方案。
极地机器人,2015年提供农林场景自主智能设备,深耕丘陵山地场景。目前,基于双目视觉和人工智能控制的植保无人机是其核心产品。
博创联动,2014年基于自主研发的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系统、设备通用电控系统、拖拉机自悬挂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升级等智能+信息化产品,,搭建了无人农场全球智能运营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无人农场整体解决方案。
麦飞科技,2016年基于高维可视光谱技术,搭载智能农机终端,可以实时获取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常数,实现对作物生理状态的智能感知,指导精准施药。产品主要包括自主研发的探测器“麦石”探头、“麦石”监控系统等硬件产品系列,以及“麦信”农业运营管理系统、“麦云”农业AI云平台。
周涛智能,2015年是种植智能控制系统供应商。其主要产品包括温室智能主控制器(远程释气控制、自动控制、停电报警、高温报警);温控终端(支持温度、湿度、照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适配各种电机);提供了农业智能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016年,夏普科技是物联网智能灌溉设备的提供商。其主要产品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平台、水肥一体化平台、土壤墒情监测平台、智能气象站、智能人工造雾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物联网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绿化智能灌溉系统。
奥美,2009年,是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商。奥美研发的农场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益田帮手”,管理84万亩土地,1000种产品。我们的目标市场是中国200亩以上的40-50万个农场。
智能温室农业,2013年,提供智能农业温室应用。其主要产品包括能源管理、物联网集群控制、水环境控制、水环境监测与控制、鸡舍环境监测与控制等农业物联网软硬件。
联电数据,2015年是农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田间(棚)种植、水产养殖、水肥一体化、品质溯源、农产品电商等整体解决方案。
汇牧科技,2012年,专业研发农业物联网系统、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应用软件,提供数字牧场解决方案。
砖头,2009年定位为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农业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大数据为县域农业提供产业规划、涉农金融、土地流转、智慧农业管理、可视化分析、农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其核心产品为砖农大数据平台、农产品集购网、砖农农商商城。
智华数据,2012年,农牧采集的专业数据平台,通过指数开发和标准化合约上市。公司为涉农金融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农业数据库、中长期价格预测、供求预测、行业分析、风险管理咨询整体解决方案。
丰盾科技,2005年农业大数据服务商,致力于提供精准养殖、系统监控、网络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方面的大数据服务。
附言
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较低。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31元,城镇居民为43834元,是农村居民的2.56倍。
从长远来看,农民富裕是必然趋势。农业作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产业,只有成长为具有良好造血功能的产业,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有余力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吸引新一代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回归农村、建设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吸引资本和人才。
-
2022年2月9日晚19:00-20:30,在36Kr【36Kr ToB产业发展研究中心】、【36Kr数字氪开发中心】举办“中国工厂”线上选题会。点击阅读会后文章:《数字氪在36Kr的活动|近30万亿产值的锻造史。》
用于以下《中国工厂》系列的选题策划:
1.《中国厂长》系列专题已经建立,预计2月下旬更新。
2.“中国厂长”系列纪录片
3.“中国工厂”系列问卷,收集最新最前沿的工厂趋势。
4.《中国工厂》研究报告发布。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或者有什么建议,请联系数字氪助手(szsk36kr)或者wenglijun@36kr.com。
对于想参加后续工厂活动的朋友,欢迎报名入群。
中国工厂话题交流群
数字氪ID: Digital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