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双路村一个种植合作社的成员正在学习电商销售技能。胡卫国摄(人民图片)
智能温室,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与农业生产融合,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正在农村扎根,服务农民,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让农村生活变得更美好。
该领域的高科技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平镇聂家坪村的智慧大棚里,一排排草莓果实饱满,长势良好。在大棚的钢架上,喷洒、喷淋装置自动运转,根据大棚内的温度和透光情况实时调节大棚的通风系统和百叶窗,就像田间的一场头版“科技秀”。
“我们称之为智能温室,所有操作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完成。”当地种植者李世平说,过去在传统温室种植草莓时,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得靠人力,草莓的生长还得“看天意”。现在的智能温室不仅配备了自动通风、自动喷药、轨道车等智能设备。,而且还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完成,节省种植者的劳动,草莓长得又大又甜。
智能温室的应用是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借助技术,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测土壤酸碱度、养分等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生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遇到病虫害,系统不仅能自动预警,还能基于大数据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询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行动计划》围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部署了多项重点工作,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4G的深化普及和5G在农村的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智能生活的幸福
除了促进农业生产,数字乡村建设的红利也进入村庄和家庭。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同时,为构建高品质、智能化的乡村生活提供了基础,有效提升了乡村生活的幸福感。
“听说村里准备给大家安装一个‘移动管家’的安防摄像头。我第一时间让孩子安装在家里,遇到新鲜面孔可以在手机上提醒。”山东青岛丁市洼村村民王说,在家里安装摄像头,不仅仅是为了“看家”,还可以让孩子随时“回家看看”。“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们想家的时候打开摄像头看一看,通过摄像头和我说话,真的很方便。”
AI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在农村治理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推动密切相关。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超过97%的县城和40%的乡镇实现5G网络覆盖;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实现了和城市一样的速度。根据行动计划,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和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与此同时,“互联网+政务服务”也延伸到农村,让“数字红利”真正走进乡村。河南省洛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通过“智慧农村信息系统”,创新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从近2000项服务事项中梳理出与农村群众密切相关的11大类135项事项,主动上门服务。村民可通过扫码对43个行业部门13大类87项政策进行咨询、建议和投诉,实现问题“码”和“码”管理。
乡村振兴的驱动力
云南的花,四川的腊肉,浙江的茶...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地的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仅成为农村人的致富体验,也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浙江遂昌的茶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将启动“茶叶数字化加速工程”,建设集R&D、加工、物流、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茶产业创业园。随着电商直播间、生产仓库、创客空室等功能性空室的建成,园区将为70家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直接新增电商营销岗位400多个,预计年产值3.5亿元。
从早期的探索到市场政策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如今已经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突出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农产品网上品牌,以品牌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积极性,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一批知名、优质、有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产品品牌。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相关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也在加速。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瞄准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相关专业,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子商务服务等培训活动。,依托全国范围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行动,让农民更好地享受数字红利。
本报记者陈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2月28日第08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