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 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牛影像免费手机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牛影像

疫情防控期间,德国柏林一对母子在家远程工作学习。影像中国



意大利罗马,父母带着孩子在公园玩耍。本报记者谢亚红摄



和索菲亚的妈妈一起参加滑雪。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加坡某商场,家长陪孩子在游戏体验馆玩游戏。影像中国

它是家庭生活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注重教育引导,加强亲子陪伴,制定政策法规,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学校和社会力量...许多国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规范、引导和支持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对孩子的爱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报记者谢亚红

米歇尔是意大利罗马一所高中的历史和哲学老师。他12岁的女儿刚上中学。记者联系采访时,他正带着女儿在新年假期游览佛罗伦萨。“我每年都会抽时间带女儿去旅游几次。除了给她讲国家的历史,也希望增进亲子关系。”他说。

文化遗产丰富的意大利有着重视家庭的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意大利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和著作,如蒙台梭利和爱的教育,以及强调父母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教育思想。

“我老婆也是老师,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最近女儿刚升入高等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很关心她的心理变化。当女儿主动交流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时,我们会耐心解答。”米歇尔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只包括父母和子女的“核心家庭”模式逐渐增多。然而,在意大利,尤其是在其南部地区,包括旁系亲属在内的家庭仍被视为重要的个人关系。米歇尔认为自己的家庭属于传统的意大利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平等和谐。米歇尔的母亲每周来她家两三次。“我们很高兴她能来帮忙照顾她的孙女。祖孙关系很好。我和母亲也经常就家庭问题进行沟通,尽管我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米歇尔说。

受同学影响,女儿最近迷上了流行小说和漫画,总是爱不释手。米歇尔对此有些担忧:“说实话,我并不认同。希望她能多读一些严肃的文史书籍。但是我的父母对我说,‘米歇尔,你忘了你小时候有多迷恋汽车吗?我们没有阻止你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汽车杂志和模型上。所以我也想通了,应该对孩子的爱好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在意大利,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不仅是由于文化传统,也是法律规定的。意大利现行民法典第一部分以“男子与家庭”命名,专门对婚姻以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权益、父母的监护职能等进行了界定。鉴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意大利民法典规定父母负有经济抚养、培养和教育三项义务,并指出父母在履行培养和教育义务时必须尊重子女表达的意愿。父母拒不履行经济赡养义务,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育儿假方面,意大利法律规定,父母有权共同或单独休育儿假,直到子女满八岁。休假总时长10个月,休假期间津贴一般为正常工资的30%。如果父亲连续休了3个月的育儿假,他可以得到额外一个月育儿假的奖励,以鼓励他休更多的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意大利社保机构出台规定,允许不能远程办公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申请额外育儿假。

意大利学校非常重视与家庭的互动。家长可以开个会,讨论关于孩子就读的学校或班级的一般性问题,并向老师甚至校长提出建议;进入中学后,家长、学生和学校还需要签订相互责任教育协议,约定三方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承诺尊重,以此促进相互信任,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业和人生道路。

尽管煞费苦心,米歇尔对女儿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孩子对未来有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女儿现在对手工艺品很感兴趣,我们会鼓励她,帮她买材料。她将来把这个发展成事业也未尝不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开心。”

“全家人每天至少一起吃一顿饭”

本报记者牛瑞飞

芬兰是一个人口仅500多万的北欧国家,在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芬兰的整体指标长期排名靠前。这个项目由OECD每三年进行一次,它测量了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芬兰孩子上学时间短,学业压力小,却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学校教育,更是因为他们卓越的家庭教育。

芬兰的家庭教育处处体现着独立精神。索菲亚从7岁开始每天独立上学,即使冬天下大雪。她的母亲告诉记者:“芬兰家庭教育的一个特点是,父母经常假装不懂或者不会,给孩子大量的机会去寻找解决方法。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把用过的餐具放进洗碗机,自己穿衣服,收拾房间。”芬兰教师工会主席奥利·卢克凯宁(Ollie Luukkainen)表示,芬兰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表现出很高的独立性。他们可能会考虑父母或朋友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来自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而自主创新教育往往是相辅相成的。7岁男孩艾伦的母亲说,她做蛋糕的时候,经常让孩子参与其中,准备食材的时候,总是留一样东西给孩子准备。“我只告诉孩子他需要鸡蛋,让他自己去探索有多少鸡蛋更好吃。经过几次实验,我发现他居然找到了比食谱更美味的蛋糕食谱!”她认为,父母的经验和教科书的意见往往不是最好的方式,孩子需要找到创新的思路。“让孩子知道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好的方案,敢于尝试和创新。我们的世界就是在一次次打破经验的枷锁中不断发展的。”芬兰100(Finland 100)是一家由芬兰政府资助、专注于教育创新模式探索的非营利组织,其创始人萨库·图尔米宁(Saku Turminen)认为,未来的教育需要关注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创新开花结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将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

责任感也是芬兰父母看重的一种品质。Galmot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母让他吃完盘子里的饭。“父母告诉我,‘CD’不仅仅是珍惜食物,更是对每一个选择负责”。如今,加尔莫特的子孙也继承了光盘传统,责任感教育就包含在其中。索菲亚负责家里的垃圾分类,承担起家庭成员的责任。她的母亲说,“孩子们觉得能够为家庭做点什么就很满足了。”

芬兰的孩子热爱运动,很多人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在户外,这得益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引导。据了解,芬兰的小学一般只有半天时间学习书本知识,下午学生基本都会去各种体育俱乐部。在假期,父母喜欢送孩子去各种运动营地,或者和孩子一起享受运动。索菲亚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喜欢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享受各种运动。孩子们通常从4岁开始学习滑雪和滑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使人们在发展兴趣爱好中更好地塑造自己。”

芬兰父母不喜欢简单的说教,更喜欢花时间和耐心与孩子平等交流。《赫尔辛基报》曾经对芬兰父母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大约有2万名父母参与了“什么是好父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芬兰父母对“全家每天至少一起吃一顿饭”非常感兴趣。阿兰的母亲告诉记者,在饭桌上,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是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正是在平等亲密的亲子沟通中,父母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家庭教育是“无话可说”的。

“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一个好的开始”

本报记者刘慧

新加坡的林女士的女儿在读初中。因为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母女俩经常发生摩擦。为了改善与女儿的关系,林女士报名参加了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积极育儿项目,听教育讲座,进行一对一咨询。林女士说,通过咨询,她了解到了和孩子容易产生摩擦的原因,改善了和孩子的沟通和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新加坡社会和家庭发展部推出的积极育儿计划(The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与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为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提供免费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在心理、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约85%的家长认为该计划满足了他们的教育需求,超过3万名家长从该计划中受益。该部门推出的“培养良好行为育儿计划”主要面向小学生家长,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引导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

这些计划的推广体现了新加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倡导关爱、相互尊重、孝敬长辈、忠诚承诺、和谐沟通的家庭价值观。通过与学校和社会服务组织的合作,努力加强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新加坡正式重组并成立了社会和家庭发展部,以加强其在家庭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由该部指导的公共机构,如家庭服务中心和家庭凝聚力理事会,在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和传播积极的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与丈夫离婚的过程中,40岁的珍妮与她17岁的儿子关系紧张,儿子简直失控了。在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她逐渐学会帮助儿子适应生活和心理上的家庭变化,与孩子的关系也逐渐改善。家庭服务中心分布在新加坡各个公租房区,以社区为基础,为新加坡家庭,尤其是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各种服务。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和辅导员都有专业资格。其“家庭强化计划”和“强制育儿咨询计划”主要是为关系不好的家庭提供支持,以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家庭凝聚力理事会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家庭纽带。其定期举办的“我的家庭周末”活动推出适合家庭参与的节目,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从而鼓励家长给予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不久前,理事会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举办了“爸爸带我去学校”活动,鼓励学生的父亲暂时放弃工作,在新年开学那天陪孩子去学校,并写鼓励卡。120多所学校参加了这项活动。

在新加坡,教育相关部门和组织也积极推动家庭教育。新加坡教育部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上分享教育技能和资源,鼓励家长分享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互相支持;教育部网站有一个家长版块,提供如何让孩子适应新学年,如何查看孩子的成绩,以及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帮助孩子在家学习的建议。许多学校开展了家庭教育项目,举办育儿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更好的联系。新加坡儿童协会等社会组织也积极与政府和学校合作,为家长提供教育课程,推出教育网站。新加坡教育部兼外交部第二部长孟丽琪指出:“父母传授的价值观和培养的习惯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期待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支持更多的学生和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本报记者张会中

萨拉·扎斯克是一位生活在德国的美国专栏作家,也是一位母亲。在美国《时代》杂志的网站上,她写下了自己对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深刻印象。有很多场景让她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就是大多数德国家长都愿意让刚上小学的孩子独自出门,甚至自己坐公交上下学。扎斯克认为,独立是培养孩子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有效方式,德国父母的育儿方式体现了他们对孩子的信任。“我遇到的大多数德国父母都很放松。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德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德国宪法《基本法》中,强调了父母在子女发展中的主要责任。2021年1月,德国联邦政府批准了一项修正案草案,将儿童权利纳入《基本法》第六条第二款。提到必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宪法权利,包括他们成长为负责任的个人的权利。

随着现代社会家庭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德国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德国联邦家庭、老年公民、妇女和青年部2021年5月发布的《德国育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德国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有820万个,其中单亲家庭占19%,家庭成员全部或部分有移民背景的比例达到40%。报道称,德国父母认为养育孩子比过去更加困难,对父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收养家庭,以及经济条件有限、父母患病或残疾的家庭,父母如何在教育孩子上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投入,以保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成为了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这方面,德国联邦家庭、老年公民、妇女和青年部与其他机构合作,发起了一些倡议和项目,帮助父母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例如,为了促进移民家庭儿童的社会融合,该部与德国约300所学校合作,支持学校教授非暴力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并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意识、公民意识、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再比如,为了帮助孩子在数字媒体时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该部门为家长提供网站安全指南,并提供儿童隐私保护和网络欺凌方面的指导。

德国还成立了各种社会组织,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2018年1月成立的“联邦幼儿干预基金会”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约5100万欧元的投资,用于支持德国家庭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保护他们免受暴力侵害。德国大约有460个“年轻移民服务中心”为移民青少年的父母提供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建议。此外,德国联邦各州也有家庭教育支持计划。例如,柏林参议院的相关部门会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教育的课程,并支持聚会和小组讨论等亲子活动。

在德国,幼儿园是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扎斯克在文章中说,德国不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阅读,因为幼儿园被视为孩子玩耍和学习社交的地方。德国父母认为,定期的社会接触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早期儿童教育和儿童保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德国政府通过了《儿童保育基金法》。自2013年起,德国1岁及以上的儿童拥有进入儿童保育中心或家庭日托机构的合法权利。

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这有助于德国孩子形成更加健全的观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6-14岁的儿童对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有很强的认同感,非常重视家庭的凝聚力、友谊和互信。此外,调查还显示,德国青少年越来越意识到尊重他人不同的想法和生活经历。

排版:蔡华伟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15日18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