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是电影作品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它的好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影的“出格表现”。所以片名要尽量简短,平实,意思明确,兼顾影片的类型、内容和主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影片的传播。对此,新京报记者以灯塔专业版自2014年以来录入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计了2014年至今的国产电影片头数据,从简洁的“影”跃进到拗口的“我爱你爱我”“你能不能就喜欢我?”,采访了行业内外的专家,探讨片头片长的知识,了解创作者对片头的幕后设定,调查了很多观众对电影片头片长的看法。
偏爱“短”,四字标题最“受宠”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22年3月,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国产影片2783部(不包括复映且无票房数据输出的影片),片名长度从1字到18字不等。资深院线经理李玉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家电影局对电影片名长度没有要求,通常要求电影制片人在立项时申请。很多年前甚至还有20字以上的标题,但这类案件近年来逐渐减少。根据近3000部影片的放映统计发现,这些影片中2字至9字片头的数量相对较多,达到2596部,占影片总数的93%。其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4字标题为967个,占34%,如《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其次,“受宠”是5字标题,共475个,占17%,如《求生不得》、《西虹市首富》等。用的最少的是一字片头,只有9部,比较有名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影》。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片名只有一个字。
大部分国产电影还是偏向于“短”片头格式。简洁的片名可以提高影片核心内容的传播率,为影片的推广提供更多便利。观众会对几个标题有更深的记忆。比如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榜前十名的名片长度基本都在7个字以内,而榜首的长津湖之战和亚军的战狼2只有3个字。票房分析师罗表示,“短小精悍”一直是电影片名的直观感受。如果某些影片的演员阵容和内容没有那么突出,没有宣传点,有一个很长甚至很尴尬的片名,有时候观众第一时间就会有疏离感。
2016年是长标题“集中爆发之年”[S2/]
观众会根据片名猜测电影的主题和内容,进而决定是否观看电影;电影制片人和发行商也尽力用花哨的标题吸引眼球。用一些简洁的词语很难准确表达电影的核心内容,有时会给电影起一个比较长的名字。记者发现,8年中仅2年就有100多部片长片头(片头5个字以上为长片头),其中2016年是片长片头最多的一年,数量达到117部,占全年国产片的31.5%。长片头中,七字片头最受欢迎,包括催生高票房的电影《爱情O2O》(2.7亿元),以及鲜为人知的《脚尖上的旅程》(1680元)。另一个长标题数量超过100的年份是2021年。这一年,国产电影417部,长片名电影113部。与以往相比,今年六字标题和七字标题的数量明显增加。
这一趋势今年也在继续。到截稿时,今年前三个月上映的65部国产电影中,有27部是长片头,几乎占了新上映影片的一半。尤其是《十年一尝》、《我要去你的世界爱你》、《别忘了我爱你》这三部情人节爱情电影,长度都在6个字以上。这些电影的口碑都比较差,甚至引起很多观众吐槽。“两个都傻傻的跟‘我爱你’分不清,所以我选了‘一品’,结果太难看了。”罗认为这样的标题过于注重情感的表达。他想做一个吸引观众的情感噱头,却没有让他们理解本质。虽然不能轻易认为长片头是判断的障碍,会导致票房口碑不好,但长片头有时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解的耐心。
2016年是8年来长片头数量最多的一年,数量达到117部,占全年国产电影的31.5%。
爱情电影喜欢用长片头
从这些电影的冠名策略和票房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比如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电影类型涵盖喜剧、动作、动漫、战争、爱情等。这些片头几乎能瞬间分辨出是什么类型,能直接揭示电影的核心内容。另外,有些电影因为是系列电影,所以有IP加持。虽然他们的名字都很长,但是已经有很高的人气了,没必要再重新造一个短标题。据统计,剧情片是最喜欢的片头,其次是言情片。而剧情片由于对体裁划分的笼统表述,有时会涵盖爱情、动作等体裁,定位也不是太精准清晰,所以可以忽略。但是,爱情片讲究情感表达。八年数据中,有146部爱情片片头较长。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编剧君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爱情片确实有片名变长的趋势,比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按年恋爱》等。有时候,这些长片名,发音不准,会对电影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标题不可能一目了然。
漫画也是长标题的高用户。很多动画片都是系列电影,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几乎都是当年字数最多的,只是因为主标题本身很长。据调查,在10个字以上的片名中,最常见的词是支、你和我、爱情、青春、一般故事等。有些电影喜欢找一些诗词、谚语、歌名、歇后语进行改编,或者根据小说名称、剧本台词进行摘抄。这样的电影很容易成为长片头。李玉林认为,除了有IP加持的电影,一些长片头电影在传播上也有一些劣势。“制片方在创作的时候不要太神秘,直接指向电影内容的朗朗上口的片名一定要观众喜欢。”
八年来,有146部爱情电影片头很长。
精彩电影名称
“吸睛”不足,“说服”有余
面对令人目不暇接的新电影,片名成为电影与观众第一次见面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电影推广过程中的第一轮宣传。经过市场检验,片名作为电影制作的创意部分,在电影产品的宣传、广告、多元销售和品牌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一个好的片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以及观众对电影片名的接受程度?如何打造一个精准出众的「好标题」?一些看似“舶来品”的片头对观众来说是“吸引眼球”还是“令人气馁”?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院线经理、票房专家、导演、宣传等业内人士,请他们根据自身经历总结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求观众表达自己对片头最直接的印象。
[电影院]
长标题不会影响优惠券打印
二次元粉丝“吃”长片头
多位影院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只要上映的电影能获批,最长的片头都有可能出现。他在李玉林从事电影工作十余年,见证了多部电影的上映、宣传和上映。在他的印象中,每年高分的电影大多不超过四个字。这样的标题读起来很轻松,读起来很有气势,比如《乘风破浪》、《悬崖绝壁》、《飞跃八百》等。,这些都促进了电影的销售。他说,为什么最近电影的片名越来越长?很多都与爱情的属性和文学体裁有关。一般喜欢日系,纯爱,小清新风格的电影,或者改编原著小说摘录的金句。片方认为这样的名字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所以电影片名会多一个交叉。
华谊兄弟影院管理公司总部排片经理唐乐告诉记者,长片头对影院的实际操作影响不大,片头会完整地显示在银幕上。一般正规影院售票大厅大多会通过滚动的方式显示片名,售票系统一般会指定票大小和字体大小格式,可能会导致片名过长,在票上出现连载的现象。不过一般来说,片头会比较全面的显示出来:“对于一部片头很长的电影,电影院很难调整打印机,所以可能会出现在票显示上的连环现象。但电影片名的录入和传播必须以上映通知为准,这些片名过长的电影在工作交流中可能会有所缩写,但对外会尊重创作者,以上映通知为准。”他介绍,片头长度和票房的关系是无法界定的。相对来说,短标题会让观众觉得简洁扼要,但有时长标题会吸引另一部分观众。“一些喜欢二次元、轻小说等流行文化的年轻观众,很‘吃’长片头,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果声音不记得了》。比如动漫《铁龙机动奥特曼的崛起》系列等等,对于粉丝来说,有个长标题都不是问题。”
[公告]
注意“功能性”
不太追求形式,不太玩
采访中,很多电影人都给出了类似的观点:给一部电影起名字很难。有时候需要从上百个标题中选择,但有时候连一个字都“憋不住”。难度堪比父母给新生儿取名字,需要反复考虑和筛选。在罗看来,一部电影的片名并不是100%完美的。毕竟它需要用有限的字数表达两三个小时的内容。所以不要对片名过于挑剔,要注意这些词的功能性,让观众发掘更多关于电影的信息,而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要和电影的其他部分和谐配合,把电影包装在一起。记者发现,网上有很多推特向网友征求电影命名的建议。那么,选择电影名字有什么意义呢?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片头应该是提取了电影内容中最精彩的部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宋表示,优秀的片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我的人民,我的祖国》和《我的人民我的祖国》,能直观感受到主旋律电影的新颖表达,一眼就能知道祖国和家乡发生的事情与每个观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会激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和热情。二、片名要引起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对影片类型的准确描述有助于吸引目标观众。比如《上古》《神仙》《神魔》《侠》是标杆玄幻、古装题材,比如《哪吒》《西游记》。比如小说和网络文学改编或翻拍的电影,比如《盗墓笔记》、《狼图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通过标注标题或使用其他文学形式的名称,对观众更有吸引力。
《这个黑仔不太冷》的片名是向经典电影《这个黑仔不太冷》致敬。
罗说,电影的片名没有硬性的要求。具体的电影有具体的片头操作方法,但有些经验是通用的。比如标题中不要出现太高级太生僻的词语,不要过多玩弄与内容无关的词语和谐音梗。标题设计一定要保证观众看得懂,否则会适得其反。“电影的片名能激起观众的欲望,给观众留下记忆,给观众提供购买的理由。例如,《消防英雄》唤起了人们对消防员的敬意,《黑仔不太冷》。经典电影《黑仔不太冷》中加入了“安静”这个词,以此来引起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比如《警察故事2013》《英雄2018》,或者之前片名的《长津湖水门桥》,借用已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观众辨识度高,也能强化系列电影的品牌。”
[导演]
希望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情感
告诉他们,《我去白鹤》是李瑞军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头电影。他回忆说,当时市面上片头很长的电影并不多,他也没怎么考虑片头的长度。因为电影改编自作家苏童的同名小说,在改编剧本和拍摄的过程中找不到更合适的片名,所以就用了。他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家是水草丰美之地》,片名灵感来自剧本创作中的一句台词。李瑞军认为这句台词完全符合电影的主题和气质,他对这部电影的片名也相当满意。“对我来说,电影片名的字数不一定要长也不一定要短。主要适合这部电影,能给观众一个大概的印象,贴合电影本身的气质。当然,我会在创作过程中想到一些其他的标题。我会把这些名字写下来,但最终,我会忠于自我表达,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李瑞君说,他不认为近年来长片头越来越多,可能太长的片头会让观众记不住。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因为篇幅的原因被宣传出版社要求更改书名。“片名应该根据具体的剧本情节和他自己的审美喜好来决定。我想观众能体会到长片头的气质,就像很多人评价李瑞君带着白鹤去水草茂盛的地方拍摄一样(笑)。”
电影的片名《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开你》出自《无声结局》中的一句歌词。
新京报记者从多位导演的询问中了解到,对于电影片名的字数,导演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大多是根据电影的情况决定。执导过多部青春爱情电影的导演姚婷婷,她的作品有好几个长长的片名,比如《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谁的青春不迷茫》。她说这些标题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原著小说的加持。还有一些电影片名比歌名略长,比如《风里雨做的云》(麦的同名歌曲)、《明天你还爱我吗》(童安格的同名歌曲)。最近上映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开你》有11个字。导演李根透露,这是《寂静的结局》中的一句歌词。这个标题揭示了电影是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对于离别,很多人可能觉得很残酷,但电影高于生活,会更浪漫。我们不用担心字数,观众会在电影中感受到情绪。
[受众调查]
标题太长。你会记得吗?
电影的片名可以称为电影的眼睛。通常片名几句话就能描述出电影的内容,突出对观众的吸引力。观众会因为片名的准确性而去电影院,比如看到“悬崖之上”和“张艺谋”这两个关键信息后会买票,也会被一些字数太多、难读、无记忆的片名“劝退”。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最近的几部爱情电影中,比如《你能不能只喜欢我》、《十年的味道》、《在你的世界里爱你》、《别忘了我爱你》,都是7个字以上,容易混淆。果然这些片名的豆瓣评分都很低,票房表现很惨淡。此外,一些无厘头的片名,比如2014年周秀娜主演的爱情片《我想结婚的时候你在哪里》,让人捧腹大笑,增加人气,却并不能带来高票房...观众会在意片头的长短吗?对此,新京报记者抽样调查了200名观众,他们讲述了自己与片名的“不解之缘”。
[观众分享]
精彩长标题,直接拒绝看电影
做这个调查的时候,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受众。片名会影响选择看电影前的判断吗?并要求他们回忆,哪些书名让他们印象深刻?
●每周想看什么电影之前,一般都会打开豆瓣平台看正在上映的电影。电影的片名对我的直观感受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精彩的片名会让我更想了解这部电影,比如2021年3月上映的《再看奈良》,感觉片名很文艺。加上我也有类似的留学经历,想去看看。还有一些片头很长的精彩电影我可以直接拒绝,比如《我要结婚的时候你在哪里》,不仅卖单身焦虑,还让我一听就觉得这部电影很可笑。果然豆瓣最后只打了4分。口述:王宇(化名)
●有些标题太长太别扭,不知道什么意思。我觉得言情电影是情感表达的“重灾区”。比如今年情人节几个标题的标题,简直分不清。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长片名,但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除非是导演或者主创的粉丝才会进电影院。口述:姜立(化名)
●我知道一个标题。除了导演,大概没人知道这部电影的片名是怎么选出来的。最终这部电影并没有吸引我去电影院。叫做“画圈摩天轮”。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幼稚还是单纯。除了把一个圆变成摩天轮,大概还能变成甜甜圈。口述:李晓明(化名)
●片名对我看这部电影很重要。有些电影就是因为名字才想看,比如澳门风暴系列,怪物追捕系列。即使这些片头因为续集变得很长,也是我去看的固定项目。有些名字让我觉得是烂片,比如找个高富帅,分手,别分手,我的男朋友和狗。即使题目不长,也会让我觉得不对劲,不想看。我脑海中最长的怪标题是《见习警官白一南初来乍到》。我就想问,白一南是谁?口述:王杰(化名)
内部人士透露
把片名改成“出圈”也会“破”
业内一直有“好的电影片名会增加票房收入”的说法。一个好的电影片名虽然对票房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更多的电影票房取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但是作为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更改片名有很多学问。改片名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如果能对影片有利,即使在上映前夕的最后一刻,你也要坚持把它改成最合适的名字。李放是《观音山》和《万物生长》等多部电影的前制片人,他直言不讳。“一个好的片名值3000万元。”如果片名真的改成了“出圈”,肯定会吸引很多观众。他强调标题的重要性,也认为它是一种艺术创造,要努力创造出有意境、有好奇心、有情感的标题。
" 京遇西雅图 " 原名 "
国产电影还没上映就改名字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宁浩导演的电影《与生活的相遇》改名为《花儿与路》,然后上映;陈可辛导演的电影原名《亲爱的孩子》,改名《亲爱的》后上映;流传已久的以朝内81号为原型的民间故事,原名朝内81号,后更名为京城81号..这些电影的更名经历被制片方和导演描述为“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名字”,也确实收到了不少好的效果,不仅吸引了各自的观众,也提高了票房。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原名之一是《美丽》。
2013年上映的7字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原名《美丽的命运》。更名后票房非常理想,投入不到3000万就赚了5.2亿。该片导演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每次给电影起名字都是一个很难的项目。一开始我写剧本的时候叫它锚定西雅图,因为生孩子就像锚定。开拍后,薛,制片人和剧组开始考虑改名字。每个人的方式是集思广益,然后投票决定名字。第一轮他们选了美丽命运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因为比较土,没有赢得创作者的满意。因为薛想保留西雅图这个名字,所以最终选择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前。在薛看来,片名的长短对票房没有完全的影响,但片名的辨识度和朗朗上口或多或少会影响观众的第一印象。
多思考下沉市场,多贴近普通受众
大概很多电影制作人都有过改片名的经历,想给电影起一个最合适的片名并不容易。2021年高调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爸爸》成为当时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但却数次更名。该片制片人孙继顺承认,改片名是出于对市场的考虑。其实《奶爸》一开始有很多片头可以选择,整个剧组都是边拍边想。有的建议叫“跑出我的生活”,有的叫“瞎马”,后来改成了“开始”。“这些名字都很好,但是我们觉得《出发》太文艺了。说到宣传期,我们觉得这个名字和普通观众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另外,我们的电影阵容里没有大咖,所以和宣传方猫眼影业商量了一下,改成《奶爸》,更贴近普通观众,坚持下沉市场。”孙继顺还介绍了一个小插曲。他们原本想把电影改成《老爷爷》,但因为有些地区不接受(四川)方言中的专有名词,担心名字会有歧义,最后敲定了《老爷爷》。改名的决定也得到了宣传员的认可。
相比原片名《首发》,《奶爸》的片名更贴近普通观众,坚守下沉市场。
制片人李放参与了多部电影的制作。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电影片头大师”,几乎所有给电影命名的工作都是他做的。他和李玉合作过的很多电影的片名都是他起的,很多故事都很有趣。李玉最早的电影《美人》原名叫《今年为什么老下雨?》,李放回忆时开玩笑说,那时候拍戏总是下雨,连车上贴的牌子都是“雨兵”。后来他们觉得片名太长了,《美人》似乎更符合情感的意境。
“观音山”也多次改名。在拍摄过程中,中国尽一切努力想让电影中出现的宝成铁路会经过一个叫观音山的站。这是李放对这条铁路的特殊记忆,也是他对这部电影的艺术构思。“一开始别人也有不同意见,觉得应该叫《丹凤眼》。后来他们拿去微博征求意见,发现90%的人支持《观音山》,就取了这个名字。”
电影名《双重曝光》也有内幕。“电影中,女主角会面临童年和成年两次情感打击,导致她纠结和内心挣扎,等于二次伤害。所以电影的命名要遵循意境,注重人文情怀、气质、氛围。最好的电影片名需要是空白的、艺术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如果一个标题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它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在制片人李放看来,《断桥》的片名很有艺术感。
将于2022年上映的电影《断桥》自开拍以来就备受关注。这个标题是李放脱口而出的。一开始有不以为然的声音,说“断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蛇传》里的断桥。于是他决定在两个字之间加一个圆点,以此给这个标题增添另一层含义:“这个圆点不仅打破了过去,他们建议这部电影叫《黑夜给我,黎明给你》。我觉得是哗众取宠,俗不可耐,而断桥的构思更生动。”
据李放和孙继顺两位制片人表示,片名决定了影片的调性,重要性无需赘述。尤其是现在的电影市场,营销手段多种多样,每部电影也有自己的定位和“打法”。但是如果要问改片名谁说了算,那就要看每个人在具体岗位上扮演的角色和分工了,但是不管决定哪个环节,都是为了让电影更好。孙继顺笑着说,目前正在筹备一部有钓鱼元素的电影,也在纠结电影的名字需要叫什么。“我们在网上收集了很多次,四处打听,既不想普通,也不想文艺特别,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告诉我们(笑)。”李放还笑着说,虽然他有这么多头衔,但他仍然认为这是一件苦差事。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起一个标题,需要深思熟虑,要有兴趣,要着眼于空白处。但是现在很多电影的名字都不忍直视,连片的名字都不算。”
“耗尽元气”30次以上可以“变崩”[/s2/]
在电影宣传家赞泰看来,片名是对市场和观众最好的广告口号。不管是长是短。既要根据影片内容挖掘影片潜力,既要符合市场预期,又要突出影片类型。“在一部电影的宣传营销期,他们会和制片方、导演充分沟通,决定最佳片名。比如洪金宝主演的《我的特工爷爷》的原片名是永生守卫,他们觉得不太出名。我想突出动作类型,所以改了名字。赞泰补充道:“宣传员一定会根据市场和影片内容,想出一个最能代表影片,突出类型和市场卖点的片名。大家都在努力把电影做得更好,思考如何有更高的市场回报。"
我的特工爷爷的原版电影叫《永生守卫》。
当然,有时候改标题并不像上面的例子那么“顺利”,甚至会导致很多意见分歧。从事多年宣传营销的王玉娇直言,“改一次标题会耗尽一个人的精力。”她说她经手的电影几乎都会改名,她曾经遇到的导演是一个“超级强迫症”,经常在有很多想法的时候改变主意。另外,导演认为他对电影的名字有绝对的控制权。所以改名字要费一番周折:“我们每决定一部电影的片名,都需要开很多次会,甚至争吵十几次。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言情电影的片名开了30多次会,很多次都曾经‘破裂’吵架。后来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从长计议,但这种交流对电影也有好处,大家都能理解。”
新京报高级记者周万
制图新京报倪萍
资深编辑黄嘉玲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