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以微信群为主阵地,进行了以互联网求职为主题的训练营,以验证在线教育领域外包服务商模式的合理性,是对在线教育未来商业模式的积极探索。尽情享受~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中国发展迅速,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以求职培训为代表的在线职业教育培训开始重视服务,也重视内容。对于平台方和导师方来说,任何一方出于成本考虑提供完整优质的项目管理服务,未必是最佳的商业解决方案。我设想未来可能会有外包的课程服务商:作为兼职服务团队,既能降低平台成本,又能节省导师的时间;同时,服务商作为平台和导师之外的第三方,起到协调和监督各方的作用,也可以促进课程项目的良性发展。
鉴于这一想法,我利用周边资源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微信群为主阵地,推出了以互联网求职为主题的训练营,自己承担了“外包服务商”的角色。我们的项目一天半成功注册41人,总收入一万多元,实现零差评,收到用户数十篇长文。此次实验证明了在线教育领域外包服务商模式的合理性,也是对未来在线教育商业模式的积极探索。
[图1]全文思维导图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及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设想
2012年,以名校公开课为代表的MOOC广泛传播,成为近年来在线教育发展的导火索。斯坦福、哈佛等名校推出三大课程提供商:edX、Coursera、Udacity。专门录制了教学视频,作业升级为人机交互;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萌芽。“先学后教”的理念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热议,并在国内多所K12学校得到实践。2014年是在线教育的爆发期,也吸引了巨额资本的关注。国内业界开始积极探索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各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开始涌现,如直播的YY100教育、图片搜索的作业帮等。2015年的资本寒冬,各类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倒闭。4月,在政策的支持下,在线教育迎来拐点,逐渐从投资泡沫回归教育内容。BAT等互联网巨头布局在线教育,O2O爆发。2016年,在线教育受到内容创业浪潮的影响,同时开始出现一对一直播和双师模式;2017年,双师型教师、创客、职业教育进一步成为热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8年的热点很可能是“在线教育+人工智能”。
在线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呈现出诸多特点,如在线教育商业化(公益转向知识付费)、形式多样化(从单一的视频到音频、讲座、直播、问答)、内容精细化(从通识教育课程到更多类别,如早教、K12、职业技能、英语等)。),并强调从内容到服务。
重在服务,服务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老师的责任,课代表起辅助作用;在线教育成熟领域,实现的是双师模式,通过一个导师和一个导师为学生服务,比如对网校的学习和思考,但这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在互联网求职培训这个新新领域,存在差异:学生的知识付费意识不强,再加上平台众多,竞争激烈,培训的销售价格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下谁来提供服务?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亲自提供服务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课程复用率低,迭代速度慢,服务质量差,完成率低。对于平台方来说,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平台的口碑。目前平台方已将服务人员纳入正式员工体系,如三班、网易云课堂等。虽然可以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但服务成本极高,难以把握不同领域受众的需求;但如果平台使用志愿者、客服等人员兼职,将不得不面临培训成本高、协作难、技能素质低的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下,外包服务商模式有可能出现吗?
作为今年一名互联网运营的求职者,我恰好聚集了身边的平台、导师等网络求职教育培训资源。趁着校招的绝佳时机,2017年9月初,我进行了一次外包服务商的实验——组织互联网求职训练营,整合为外包服务商。我负责训练营环节设计、课程宣传资料优化、导师分工和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学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最终活动总收入过万,实现了零差评,收到了几十位用户的长文。
实验二:7天引爆求职训练营。
2.1背景:互联网校招大战打响,天时地利人和
从用户需求看实验的必要性;
2.2团队介绍:7人团队营介绍
项目负责人甘承担外包服务商的角色,包括策划活动、整理思路、制作引流宣传文案、制定并实施用户激励机制、分配并监督导师工作、回答学员问题等一系列工作,推动项目。
Sherry、Maker、Allen、Phat、Alex,项目成员、课程内容制作人、导师,是来自BAT一线厂商、二三线上市公司、知名初创公司、创业公司、传统企业互联网分支机构等各类公司的正式员工。他们之前有在知名求职平台求职辅导的经验,在这个项目中承担了导师智库的工作,包括课程内容设计、作业批改、在线答题等。
自组织社群运营者和项目成员主要是利用已有的求职社群资源进行项目引流,同时给项目成员一些建议和指导。
2.3整体设计思路:翻转课堂教学+模仿线下完整流程设计
导师协同完成作业、互动、实践导向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保证项目课程质量,服务商主要负责引流材料、退出机制、反馈机制、激励机制的流程设计,有效推动整个项目。导师、服务商、平台协商定价和利润分配机制等环节,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2.3.1翻转课堂教学:作业、互动、实践为主,教学为辅
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求职培训和传统的培训课程一样,以授课为主,作业为辅。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目标用户求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空闲暇时间有限,实际需求高。项目课程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作业和互动为主,教学为辅。每天布置相应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导师会分阶段批改。同时做好笔记,发布到平台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知识。学员可以通过微信群、网易云协同留言、私信助手等方式提出任何关于秋招和课程的问题,半天内得到导师和助手的及时反馈。
除了日常的任务学习+作业互动,两天的课程都是模拟小组会议和单边练习环节。通过主动报名,20位同学将获得45分钟的小组会议+评论机会,4位同学将获得30分钟的片面评论机会。
2.3.2排水材料的设计
设计邀请卡和文字文案,制作休米链接,通过社区个人号“自组织社区”发布到平台上多个求职社区。
邀请卡设计要点:页面简洁易读;内容直击求职者痛点,流程清晰,包装有感染力的文字;注册信息明显方便用户注册;展示团购推广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引流。
文案要点:内容直击求职者痛点,语气随和亲切,以多段文字的形式将个人号发到群里,塑造一个有说服力、体贴学生的助理形象。
[图2]请柬复印件和流程信息展示
2.3.3退出机制:不满意的同学可以主动申请退款,不参与的同学将被辞退
根据学习情况,学员可以在开营前2天申请退款,助教会退还90%的学费。同时,前3天参与度为0的同学会被助教进行面谈和劝阻。
2.3.4反馈机制
(1)每日提醒系统
(2)打卡机制
(3)激励机制
(4)学员的反馈
2.3.5质量审核机制
对导师所做的修改的质量采取双重审计制度。在导师做出修改后,第二位导师会进行仔细的审核。审核结束后,班主任会做最后的简单审核。
如果有学生对导师的纠正不满意,班主任Yesman会反馈给导师组共同审核。如果是导师的责任,将在另一轮纠正,并根据严重程度减少额外利润份额的分配。
2.4活动流程:平台引流+整场活动+营收仪式
(1)平台引流:通过求职社区的宣传,自组织社区平台在一天半内达到目标
根据初步设计,该社区平台使用个人号码“自组织社区”向数十个新的求职微信群发送邀请卡、休米的链接和个人演讲技巧。
[图3]平台上个人号的聊天文字摘录
最终,41名学生在一天半内报名完成了计划目标。
(2)活动全程:学生自主学习+与班主任“Yesman”及导师小组互动
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与服务商(班主任Yesman)和导师团的三方沟通互动,通过微信群、有道云笔记、邮箱完成。
[图4]机器人Yesman主题头像(来自网络)
[图5]应声虫推荐主题曲肖佳《应声虫》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指派导师,联系学生,组织活动。
活动正式开始前,班主任负责将不同学生的方向按比例分配给导师。本次训练营,产品方向23人,运营方向18人,分别分配给3名产品导师和2名运营导师。指导老师负责批改学生作业,回答关于云笔记的问题。
活动期间,班主任的实际工作包括每日任务发布、早晚任务提醒、后台互动问答、模拟面试等活动、审核导师作业批改、激励指标统计等。
[图6]激励机制:“骄傲”学生选拔项目介绍
导师的主要工作:学生的作业批改,答题和模拟面试点评。
作业的提交和批改都是通过邮件完成的。纠正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训练营中途,也就是第三天,修改学生简历。第二阶段是重点批改学生修改后的专业作业,包括个人简历、实习经历描述、面试常见问题、职业规划等。,在第一轮修改后一到两天返还给学生。有意愿的同学可以在三天内提交迭代版本,导师会在接下来的三天内完成第二轮修改。
[图7]一轮简历批改和两轮作业批改
学生作业:
学习日常任务,完成作业和笔记,提问,参加模拟面试等活动。
按照日常环节学习并完成个人作业,包括简历修改、小组面试、单面面试、素质面试、常见笔试试题等五天的课程学习,积极参加小组面试、单面面试以及两天模拟实战的最终营收仪式。
[图8]分组和单面注册信息显示
(3)营收仪式:“从7到1”结束,7重福利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图8]闭营仪式及宣传文案概要
闭幕式由耶斯曼策划并主持,由七个环节组成。除了“得意学生”项目的颁奖仪式,还通过导师的独家建议、问题互动、红包发放等方式活跃了现场气氛。最后,整个仪式在大家一致的口号“稳扎稳打,我们能赢”下圆满结束。
[图9]现场福利及闭营仪式结束
2.5活动结果:收入11000元以上,整体好评及部分优化建议
[图10]原始问卷的信息显示
[图11]填写问卷的学生的满意度
同时我们发现大家对导师的答题和服务,以及班主任和机哥的互动最满意。
[图12]问卷反馈信息
在后台,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学生的感谢。
[图13]微信上学员的反馈
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学员的优化建议,包括调整任务安排、进一步加强打卡机制、增加模拟面试比例等。
[图14]学员问卷反馈信息
2.6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我们七个人聚在一起总结了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亮点:
(1)服务特色:班主任“机器哥叶曼”工作做得很好,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叶斯曼师兄在配合导师工作的同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活跃了社团氛围,成功塑造了阳光活泼的正面形象,赢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
导师服务专业到位。每天导师都能及时回答云笔记里学生的问题。在问卷满意度环节的反馈中,导师的答题是最发声的环节。
(2)课程特色:课程内容接地气,以任务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运用到个人作业中。一周时间,学生可以体验互联网校招的全过程,强化自身优势。在后来的“一周模式”中,出现了很多模仿。
(3)导师特点:导师均为受聘于互联网类公司1至2年的产品负责人和运营人员。他们求职经验丰富,态度认真负责。他们与学员关系密切,在互动中没有代沟。
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结论
总体来看,本次实验是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岗位培训市场外包服务商模式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但这个实验的成功也有其特殊性:作为服务者,我与导师和平台的私交很好,信任对方的能力和人品,在利润分配和工作改进上沟通顺畅,能很快达成一致,这不是不熟的三方合作能做到的。
同时,模式本身也存在诸多疑问:外包服务商模式相比平台自营能否降低成本,在什么规模上降低多少?平台聘请实习生的成本是否低于外包服务商?为降低成本而成立的兼职外包服务提供商流动性很大。他们的服务质量能保证吗?这些都是以后要探索的。
最近Papi酱退出答题社区,很多人认为流量逻辑失败,粉丝经济在知识付费领域失败。作为娱乐明星,网络名人进入知识付费市场可能确实要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但在我看来,只要用对了地方,流量逻辑就不会失灵,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知识付费领域与粉丝经济的交集就不会缩小。
相比之下,未来知识付费行业的内容大V更容易发展成粉丝经济。比如罗辑思维、李教授、东东枪等知识大V持续走红,个人品牌溢价越来越高。我斗胆设想一下,未来的在线教育市场将越来越像知识界的娱乐圈:优质的导师将成为类似明星的顶级娱乐资源,外包服务商将扮演乙方代理人的角色,服务到位后将成为导师的长期合作伙伴;平台是导师表演的场地,负责课前宣传,提供基础设施。学生既是学生也是粉丝,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更好的精神洗礼。除了知识的吸收,还有更多导师光环赋予的精神力量。
引用:[/s2/]
作者:甘甘,人大商学院三年级学生,感兴趣关键词【运营】【营销】【在线教育】【生活服务】。她正在寻找工作机会,并寻求朋友的推荐。欢迎留言和私信(个人微信号:lkissblue)~
本文由@安钢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