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
作者系伍车学府“二手车小老板”宇进
转载授权获取联系:xiaopangfans
每年的315晚会一如既往的备受关注,关于出行工具(也就是汽车)好像每年都有品牌中标,今年是福特汽车和英菲尼迪因变速箱生锈和变速箱故障等问题被曝光。
网友的评价各异,有连声叫好的、有表示无奈的、有说划水的就会找软柿子捏的、有说避重就轻不去找某奔、某丰、某拉等问题,那么多人投诉却视而不见。
我比较赞同的一个说法是,世间的问题千千万怎么是315就能全部照顾到的?
相比被曝光的品牌,让我更为关注的是“人脸识别”,车行的朋友们大多也注意到了某家“宝马”4S店已经开始用上了。中午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聊起这事儿来了。
其中一个朋友就表示“人脸识别”挺好的啊,别老拿着你那点隐私当什么宝贝,我觉得他们稍微差点意思的就是没明确告知你而已,但是你想啊,了解你更多那本意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你啊。而且更高效了。
你打开某宝,是不是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东西?你打开短视频软件,是不是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你打开点餐APP是不是哪个都挺可心的?
你就是路人甲,谁那么爱拍你啊?你可别想多了~接着他又问谁怕被拍啊?谁怕人脸识别后被记录啊?
这你认真想过没有?那些有钱的、有权的、有社会地位的人才怕呢!当然了其中好人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家没什么可怕的。
真正怕的是那些心怀鬼胎,又干着偷鸡摸狗下三滥的事儿主儿,才真的怕“人脸识别”。你就是一个路人甲、我就是一个路人乙,你放心除了机器没人关心你!
Ai人工智能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降本增效”,最终你我都是受益的一份子嘛~ 哇靠,一时间我有语塞了真的无言以对。
好像说的有那么几分道理,但现实却结结实实的给了我们一记耳光“啪”
前不久复旦一名教授打车800次总结出的规律是“手机越贵、打车越贵”,打车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打着AI人工智能算法来造福社会的例子!
为了测试的真实性,教授选用了不同的手机品牌、同时覆盖7个打车平台,共得到821份有效数据,得到的结果就是“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你打电话问客服,客户用非常专业的话术告诉你“压根就没这事儿。您要是遇到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同行程比其他机型贵的情况呢,可以截图给我们处理真甜萌的(TMD)好不要脸。
我这正着急有事儿呢,哪有这闲工夫跟你这耽误啊。
报告中还提到:
1、打车软件会根据用户的手机型号出价格。用苹果手机的更容易被更贵的和更舒适的车辆接单。这个机率是安卓机的3倍之多。
2、优惠卷就是忽悠人的,当乘客不使用优惠卷时,司机和乘客的最终计价相差大约在14%左右,如果乘客使用了优惠卷那最终的价格相差约在21%左右。大白话就是,先给你涨钱,然后再给你优惠!(城会玩儿啊)
3、用户实际支付的价格会比软件预估的价格高很多。上海高11.8%、成都高8.5%、北京高6.9%(作为一个北京土著,看到这个数据时,心里还是有些安慰的)
通过大数据杀熟的不光只有打车软件,外卖平台同样少不了。用户点的同一家外卖、同一个配送位置、同样的下单时间,会员的配送费反而比非会员的高!
甜萌的(TMD)你哪说理去?您不可能为了块儿八毛的钱真跟他掰扯去;
第一、您也找不着人家,能找到的只有客服,客服要是能管用那就不叫客服了。
第二、真为您解决了,顶多也就是赔给您几张优惠卷儿而已。拼夕夕说给200现金到最后给的不都是优惠卷嘛。
第三、找到了你没法算账,怎么算?你连个计算器都算不过,你还跟专门玩算法的公司去算账?
特别说明一下,刚才说的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您基本就发现不了,没人做研究、没人做比对、没人出报告,您上哪知道去!
当然,这技术也有很多好的用处,比如我看过有篇报道就说过,很多考场就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让那些骗过了保安、骗过了监考老师的替考人员,在进门的一瞬间就会被发现。
再比如重要区域的安防系统都是人脸识别技术不错的应用场景。“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要看你怎么来使用。
可卡因是被当作药物而提炼出来治病救人的,但后来却变成“毒品”危害了无数人的生命。我们都在使用的电脑,研发之初是用于军事,但最终却造福了全人类。
在我看来,咱们销售“事故车”态度,也是如此!
如果明知是“事故车”却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进行销售是被世人所不齿的。但不是说“事故车”就不能卖,“事故车”就没价值。
我同学就买了一台B柱切割过的二手车。我问他原因,他很直接的告诉我“因为便宜”,我疑惑的问道“为了便宜,安全都不要了吗?”
他说“车子就是给老爹接送孩子用的,其他情况不会开的,虽然知道这车有过事故,但安全性总比,老头儿乐要强多了”(这清晰的思路,一看就是理科出身)
其实我最近是越来越关注事故车了,总觉得很多事故车通过好的手艺修复后,还能发挥很大的价值的。不想因为保险公司定损或其他原因,就给报废了。
大修、整备+翻新,然后再找个看着顺眼的买家!!
想想心里就挺有成就感的~
好像爱车的诺诺一直就在干这件事儿!
晕,突然觉得自己想干好二手车首先要有个自己的修理厂才行!(备注:此处做个召集令—如果你是做修理厂的,想干二手车的话,可以直接跟我联系,这买卖咱们能锤一下)
哦哦哦~忘了,这期说的是“人脸识别”刚才扯的有点儿远了,赶紧说回来~
人脸识别就目前来看,有法律上的风险性、又在道德层面被指责,挺好的技术在舆论面前显得有些窘迫~
人脸识别技术都搞得这么好,咋就没人搞个车脸识别?弄个摄像头,车从那里一过,检测报告就出来。(目前有类似得技术,但对场地、设备要求都很高)是不是事故车、水泡过没有、火烧过没有,一目了然多好!
早些年就说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是一片蓝海市场,这些年电商入住早就杀得一片血红,不过最近大家好像都挺消停的,听说好像各家都快干不动了!(只是听说啊,消息如有不准别说我造谣)
电商消停了,AI数据只能得各位大佬们,你们是不是考虑一下可以进场了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