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聊名称大全创意4个人(金靖、刘胜瑛、于奥、铁男、冠朝、扬凡,一出现实版“老友记”)

有一群人,因为爱情成为朋友,因为喜剧成为同事,因为温暖成为邻居。他们住在北京的一个普通社区。这两年,在不到10秒就能看到对方的距离内,我们一起创作过喜剧,一起点过外卖,一起玩过狼人杀,因为狗的教育而吵过架...他们过着无数年轻人羡慕的生活,就像现实版的老友记一样。

是什么吸引几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住在一起?从“微妙”的职场关系到亲密共处?记者独家采访了喜剧演员金晶、刘胜英、俞傲、铁人、关超和杨凡。“我们没有必要聚在一起做任何事情,我们只是家庭关系。”在这个定义中。



从左到右依次是关超、金晶、刘胜英、宇傲、铁人。

在家的归属感

“我每次来都不想回家,就搬过来”

余和铁人是这栋房子的前两个房客。杨每天往返于这里和他的家。

据杨凡回忆,三人在学校相识。她是2003年铁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大四学生。早在2006年,她就在导演系认识了杨凡,当时余傲是杨凡的学妹。毕业后,三位老朋友分别从事话剧演员、话剧导演、电影编剧等工作。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接触了很多喜剧,但是合作的机会很少。

直到2016年,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邀请他们一起讨论创作一部情景喜剧。这恰好是余傲的理想——做一个中国版的老友记。马东认为,情景喜剧是一个会榨干所有编剧的东西。所以为了更方便每天一起创作,他们三个每天都会挤在这个小公寓里创作。



年轻人在一起,旅行是加深交流的一种方式。

一年后,当时从事即兴喜剧的金晶和刘胜英从上海来到北京,成为咪咕的签约艺人,也成为了余傲的同事。但很长一段时间,两个团队并不熟悉,甚至在金晶的描述中,职场关系有些“微妙”。

2020年,咪咕决定准备一档喜剧节目,在京郊为公司的演员和编剧举办了几天几夜的“喜剧工作坊”。其间,宇傲和金晶的团队聚在一起,开了很多创意会。“在那种封闭的环境里,我们互相袒露心声,流着眼泪,承诺一起努力去梦想。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慢慢接近对方。”金肖静说道。

Ironman还记得,喜剧工坊结束后,他们开始一起吃饭,玩剧本杀人,逃出密室。“原来生活中特别能一起玩。”很快,金晶成为了宇傲和铁人的室友。经常来金晶玩的刘胜英只能两边跑。

和很多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几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在工作中相识、亲近,因为生活的乐趣而不由自主地聚在一起。他们不急于站在三十岁的稳定年龄,而是更注重个人交际圈的建立。

“后来刘胜玉(身体上)忍不住了(笑)。”金晶这样描述。那段时间,刘胜英和男朋友关超总是在金晶家呆到半夜两三点,他们聚在一起吃饭,看电视,分享好玩的事情。刘胜英还是想不通这两个房子到底有什么魔力。第一次去的时候,她抱怨说:“这个小区有什么好的?太远了。”第二次,印象开始改变。“绿化好像挺好的。”第三次,她直接告诉冠超,这个小区真的很好,下次她就搬过来。刘胜英和金晶在北京多年,但当地的好朋友屈指可数。“(那时候)你回到家,看看你的小房子,那是睡觉的地方。原来只有朋友在,你才会很开心。”



几个年轻人因为工作而相识,因为生活的乐趣而亲近,因为生活的乐趣而相聚。

由于房东要卖房,舍友也要搬家,刘胜英几乎想都没想就在宇澳小区租了房子。这个房子到奥和金京的房子步行时间大概20秒。如果你走得更快,10秒钟就可以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是,刘胜英在阳台打包快递的时候,可以看到铁人在旁边的阳台上浇花。铁人头也不抬地问:“你又买了这么多东西?”于是,两家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对话。

“每天下班回家后,就像在城市里有了一个归属的地方,有了一个世界。”铁人回忆道。

几个人在人生的哪个瞬间互相接纳,允许对方侵犯自己的生活?大家好像都不记得了。也许是深夜的一句夜话,也许是我们成为邻居后的一个温暖的姿态。但在刘胜英看来,解释大家选择共同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复杂。“人们只是想去一个温暖的地方。”

亲密和疏远

“什么都不需要磨合。哦,除了两只狗”"/s2/]

当社交距离大幅拉近,任何亲密关系都会面临无休止的琐事。所以,当这些人决定同居时,他们似乎都心照不宣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暂时的“朋友”不是长久之计,总会因社会关系的变化而调整;比如,如果有一天合作的项目黄了,或者他们各自都有了家庭和宝宝,他们就会分开——这个清醒的前提让他们建立起不是亲密的,而是准确恰当的邻里关系。

比如水电费用怎么分摊,食物谁买,日常消费怎么分摊...这些最容易弄得满地鸡毛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搬到这里的第一天,大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为此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今天谁也不会多一点钱,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多出来的那一个。

我们之前已经分开租房很久了,已经有了经营一个小家庭的想法。我们会在很多琐事上做到公平自觉。”刘胜玉坦率地说。

关超的信任也来源于舒适的边界划分。在冠超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私底下都比较内向。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埋头在自己的房间里创作,默契地很少过问对方的工作。他们总是在自己和朋友之间保持最合适的交流空。

然而,在一年多的相处中,这种清醒的界限感似乎正在被更加舒适、欢快甚至嘈杂的氛围逐渐消除。



金晶的微博记录了很多和朋友在一起的瞬间。

“说白了就是有点吵(笑)。”余和铁人的客厅里有几张电脑桌,那是他们工作的地方。通常当他们正在写作时,他们听到隔壁房间在笑,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于先是被往事吸引,后来她和ironman成了“聊天群”的成员。

饭就更热闹了。总有一天,谁有“热情”做一顿饭,谁就一定会找上门来。今天去刘胜英家喝一顿热汤。明天,刘胜英会来奥地利的家和他一起吃炸牛排。哪怕只是一锅粥,一家也要和另一家分享成果。

但很明显,对于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做饭往往是一种“礼物”,大部分时间还是过着外卖、收账单的生活。关超说,他们两家都有对讲机。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们可以直接喊,很快就会听到敲门声。“有时候无聊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对讲机上聊天。”

在这些人中,ironman是最讲究吃的,所以每天晚上五点,ironman都会主动拿出手机,打开外卖APP,眯着眼睛看很久。他很少刻意问谁吃什么,但最后饭桌上的菜总是尽量涵盖所有人的口味。

由于长期交换需要的物品,后来两家人干脆共用了房门密码。有时候,宇傲和铁人早睡,不知名的邻居会自己按下密码,悄悄在客厅踮起脚尖放下两个柚子。有一次在奥地利,ironman,金晶,冠超同时出差一个多星期,刘胜英一个人在家照顾两只狗。不忙的时候,金晶、刘胜英、关超总会时不时跑到宇傲家,举办剧本杀、狼人杀活动。金晶参加完一个综艺节目录制会回来和大家玩一个节目游戏。去年录完《奔跑》后,金晶把自己的名牌全部收回,晚上带着大家到楼下花园玩“撕名牌”。虽然每个人背后都贴着“金晶”这个名字。

前阵子金晶主演的电视剧《我在异乡还好》播出,ironman也买了那个视频平台的会员先看,让大家全家一起看。没多久,关超演的电视剧也开播了,他在里面只演了几分钟,但在关超的“要求”下,大家还是坐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看他快进到自己的片段。

但是,当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从独居变成群居时,是否存在差异或摩擦?但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不在乎”“没那么多事”,这是当下年轻人对同居者最挑剔的评价。

“人生真的没什么,因为我们几个特别好说话,想干嘛就干嘛。”高翔停顿了片刻,“也许只是两只狗……”



两只狗“朱尼尔”和“小白”是两个家庭之间的“最大矛盾”。

关于两只狗“朱尼尔”和“小白”的教育问题,两家一直僵持不下。刘胜英经常看到,金晶和俞傲就像电视上的父母一样,教育狗狗的方式完全不同,但他们之间从未停止过互相比较。金晶曾建议带两只狗去专业学校训练,但俞傲坚持要他的“孩子”自己做决定。每次宇傲给小三剪头发,总会被批评“不好看”,但宇傲还是觉得小三很帅...

亲密又疏远,琐碎却不乱。这两座房子不再只是容纳生活的场所,而是将异乡的独立灵魂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逐渐成为彼此生活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陪伴者。

“共同创作”是喜剧的关键

“写作时谁先坐在电脑前是最有趣的场合”

两年前,有些人总是避免把工作氛围带回家。他们更喜欢这个地方是纯粹的生活。

然而,《年度喜剧大赛》对“共同创作”的强调,让两个小家庭重新组合成了两个喜剧团队。合作多年的金晶、刘胜英组成了《金瑛宝贝》,钢铁侠、杨凡、关超成立了《朝阳少年》,俞傲成为了他们创作背后的编剧。六个人很自然地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

会议通常以空白皮书开始。客厅里几个人围着长桌坐着,只有电脑前的椅子是空——坐在这里的人要承担创作、录音、梳理等诸多功能。先填空白文档,然后结合大家的创作和建议反复调整修改。总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创意,然后一个个删掉。“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己,重新树立信心的过程。有些挫败感。”杨坦言。

前几年杨凡去奥和铁人家创作情景喜剧的时候,这个岗位还是轮班制;现在人多了,完全沦为“自我意识”,往往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来选择坐在这里的人。“我们都更喜欢四处游荡。”皇冠微笑着说。

在最前面坐下来,接着是铁人们看到的眼色。直到铁人叹了口气,“我做不到,我的思想不会转动”,杨凡接管了。大家只要站起来,都会在心里默默祈祷“TA一定会解决的,不要再坐了!”

好在家庭氛围让大家的创作状态异常轻松。在刘胜英的记忆中,平时在公司谈想法,大家只能跨坐,但在家里,每次谈有趣的想法,总会有人在客厅中间说话、演戏、互动。有的时候人什么都写不出来,有的人断断续续的发疯。比如金晶和关超曾经在房间里跳奇怪的舞蹈。“反正很热闹。真的让我觉得好好笑。”刘胜玉笑着说道。



家庭群聊名称大全创意

在年度喜剧大赛中,晁、和铁人三项的作品令人捧腹。

金晶、刘胜英、关超在创作中形成了“氛围团”。“他们有很多想法。”杨曾经观察到。其中,金晶很能接受。甚至在她刚下班回家,别人在讨论的时候,她会一边听中心思想一边关门,然后把手放到一边,快速加入群聊。“她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停在这里,然后我们一起谈论它。”

然而事实上,这种家庭共创并没有持续多久。“我们本来想让大家住在一起,肯定能创造出一些特别的东西,但没想到几个孩子聊着聊着,一直聊到晚饭时间,大家都开始点外卖;吃完外卖,我又看了一部电影。”刘胜玉说。后来咪咕主任只能请他们6个人回公司办公室。

但是,在一个屋檐下,我们见证了每个人生活的A面和B面,反馈到人物塑造和表演上,几乎可以不经意地找到更灵活、更生活的观察视角。在利奥看来,喜剧作品更多的是归功于演员在舞台上的演绎。当编剧对演员不太了解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塑造一个适合他们的形象。更了解对方的可爱之处后,才能更好的找到创意的“抓手”。

比如俞傲曾认为关超是一个会跳街舞会唱歌的小酷哥。但同居后,他发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平淡”的一面,像每次在家里聊自己的创作,总是坐在一边等很久才进入节奏。所以不管是笑!在Piaulet Vicki,或金钱荒谬的官员!在《啊,被消费主义欺骗的草根阶层》中,余敖都在他的角色中尽可能地放大了生活中冷酷、倔强却又可爱、古朴的能量。



“笑!Piaulet Vicki给观众一个高层次的“微笑”。

《当男人踏入民政局》中,余傲和钢铁侠让金晶小心翼翼细腻地讲述了一个恐婚女人在开头和结尾的心理独白。“她在舞台上之前,更开放,更夸张,更张扬。但我们知道,她将能够在舞台上呈现一种分心的情况。”于说。

也是“男人踏入民政局的时候”。本来金晶就担心自己的上海喜剧风格,很难融入钢铁侠的东北喜剧风格。他们也想演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但是当她把自己一直投入到奥地利,并回忆她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时,她立刻找到了正确的感觉。

金晶还记得网上曾经流行过酸奶麻花。俞傲大概提到过,在一个短视频里看到过。第二天,家里冰箱里出现了两袋酸奶麻花。铁人几乎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奥地利。在《当男人踏进民政局》的最后,男孩曾经告诉女孩,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她都可以接受。彩排的时候,金晶一直幻想这句话是钢铁侠对敖说的。“每次想到不管Ao变成什么样,ironman都会真的爱她,一直接受她,然后就会很感动,对演技也很好。”



《当男人踏入民政局》表达了婚前的恐惧。

有时

“每个人都在装修自己的家,但家人永远是家人”

随着一年一度的喜剧大赛接近尾声,几个看似起死回生的人正在为接下来的人生制定新的计划。

属于宇傲和ironman的新家早已一步步装修完毕,两人独处只是时间问题。金晶、刘胜英、关超未来也可能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

他们要从走路10秒的邻里关系,回到闲暇时间一起吃饭的异地交流。

回到《老友记》大结局播出的时候,莫妮卡和钱德勒结婚并领养了孩子,还买了一栋更大的房子。瑞秋第二次回来,重组了他们的小家庭;菲比也结婚了,大家搬出住了十年的公寓,开始了新的生活。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太伤感了,就像真正的铁拳打碎了“乌托邦”的理想,六个老朋友磕磕绊绊,相伴十年,却还是要分开。但这似乎是最满意的结局——现实对家庭的定义已经很狭隘了,大家只能有限地拓宽和丰富。

说到分居,几个人似乎很有默契。从未真正搬进来过的杨凡,一直认为“家”绝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他们是一群朋友,距离不会阻隔“家人”的关系。在金晶看来,这个家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到了三十岁,都要变得成熟和现实,不能一直活在理想的象牙塔里。

但是,我还是想住的近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

刘胜英想象着,如果你们住的近,以后有了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扔在对方家里,就像小时候,你妈妈总带着自己去姨妈家玩一样。余和铁人也想过,如果能住的近一点,就可以时不时的去新家一起吃饭,一起玩游戏。任何与对方有关系的人都可以互相帮助。

理性的决定之后,现在的他们,大多都在想,一年一度的喜剧大赛之后,要不要去三亚或者什么地方休息两天。金晶和关超偶尔在家里见面,他们认为应该停止工作,一起玩游戏。他们珍惜在同一屋檐下相处的每一次。



年度喜剧大赛,金晶、刘胜英作品。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结婚结婚后总想在一起?这是外界对他们最大的好奇。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都害怕孤独,没有人喜欢一直一个人呆着。”

她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大城市年轻人独居比例如此之高,她觉得很离谱。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因为房租贵,只能自己住在小隔间里。每天两点一线出租屋和公司之间,通勤地铁总是很拥挤,但他们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回家。

这种心态,让安在涛有些不舒服。她曾经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她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会极其孤独和漫长。就算年轻人不想再承认,大家自然也需要,也有追求。

未来,宇傲可能会继续创作以年轻人生活为题材的情景喜剧,但不同的是,人物和故事会比几年前更丰富。“我们没有必要聚在一起解决任何事情。我们只是渴望一个大家庭的相互支持和陪伴。只是家庭关系。”这是宇傲给他们的最温暖的定义,一个简短却明亮的现实版“六个人”。

新京报资深记者Z瑞安

资深编辑托纳校对李丽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