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琼伟
近日,蚂蚁金服与梅辛生命相互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梅辛相互保险)在支付宝联合推出的“相互保险”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行业内外人士也在讨论:什么是“相互保险”,会给保险行业带来什么?
“互保”是互保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根据原中国保监会2015年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和个人通过订立合同、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患残疾、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活动。从相互保险的定义来看,相互保险的被保险人是相互保险公司的成员;但根据“相互保险”的规则,加入“相互保险”的条件是那些18岁以上59岁以下,芝麻分650分以上,符合健康告知要求的蚂蚁会员。加入、理赔、赔付都是通过支付宝里的相互保险小程序实现的。事实上,这些蚂蚁会员并没有直接与梅辛互助社订立合同,他们的被保险人是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他们并不是梅辛互助社的会员。所以,“相互保”只是“具有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蚂蚁会员联合在一起,通过分担风险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健康保障”的互助机制。它与抗癌公社等其他互助机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中美互助社的介入,按照互保条款运作。形象地说,“相互保险”是披着保险外衣的重大疾病互助计划。
“相互保险”作为互联网与保险机制的结合,传递了“一人为公,全民为一”的互助理念,与商业保险不谋而合,有助于保险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其主要特点是“准入门槛低,规则更透明”,便捷的网络服务体验,让大众对重大疾病保障的诉求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案。“相互保险”的问世是对现有保险产品的补充,是一个信号,也是对当前保险业的新挑战。
就产品开发而言,目前保险产品的供给与公众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显不足。比如对于投保人群,能否根据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重大疾病保障的需求进行适当细分?针对疾病,目前大部分重疾险保单的保障范围都比较大,随时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疾病。众所周知,这近百种疾病中,有些疾病的发病率极低,一个保单覆盖所有重大疾病的做法未必最受消费者欢迎。消费者最关心的是那些发病率高的疾病。即使是防癌险,能否细分为肺癌险和乳腺癌险哪个更吸引大众关注?只有产品细分丰富了,消费者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从保险期限来看,传统保险多为长期保险甚至寿险,这也是出于业务稳定性的考虑,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退保,可能会遭受很大损失。因此,在新兴核保技术带来的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中短期核保的波动性,那么增加中短期产品,降低退出成本,无疑会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对于产品定价,也是重大疾病的保障。如果“相互保险”的价格真的低于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价格,也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定价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就营销方式而言,互联网的普及是一个过程,需要不同的营销渠道和方式来匹配不同的人群。现在的营销团队依然是主力,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销售已经势不可挡,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年轻一代。传统代理营销与新兴网络营销的结合也成为保险营销的必然选择。
就客户服务而言,平台化运营大大减少了业务流转环节,缩短了从赔付、核保到理赔的业务处理时间,提升了运营效率,优化了服务体验。网上投保更加方便快捷,网上理赔速度大大缩短,甚至以秒计算实现“秒赔”。
就风险控制而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始终是保险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承保、赔款等管理环节更加精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技术等手段,加强与交通、医疗等部门的数据联网,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道德风险。
就保险监管而言,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的界限,为现有的保险监管增加了新的变量,增加了保险监管的复杂性,例如,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监管、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的组织和业务监管等。,而关键在于适时适度的控制。
科技的脚步越来越近。通过“相互保险”看保险,未来已经来了。
本文来自中国保险新闻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访问财经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