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是什么,为什么天天发信息(相互宝,是个流量生意)

编辑导语:互宝将于1月28日全面停止运行。很多同学大概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互宝,只是因为它的“保险”宣传,加上价格低廉,身边的朋友也加入进来,他们也是从众心理加入进来的。所以,今天就来说说互宝吧。



一、相互宝是什么

这里先强调重要的一点。互宝不是保险。如果定义正确,应该叫互联网互助。

什么是互助就是互助,是基于“助人为乐,自我守护”的互助精神,为成员提供的互助机制。

简单描述:一个哥哥,组织了一个局,邀请合伙人加入,彼此约定,并慷慨解囊,为群里的同学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随着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每次援助下的物资量最终会扩散到个人头上,这是很少的。所以给用户的感觉就是花很少的钱,享受未来的保障。

互助的定位和保险类似,只是服务的客户群超出了保险的覆盖范围。所以互助更多的是保险市场的补充。但是有了互联网的引擎,业务盘子开始扩大,覆盖的范围也和现有的保险业务进行交易,从而给大家一种相互宝就是“保险”的感觉。

站在用户的角度,直观的体感感受就是花一点钱给自己买一份“保险”,很划算。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需要在系统内部构建一套风控管理机制,保护用户的资金权益,建立用户的信任。

从市场角度来说,是保险业务的补充,可以帮助保险业在未来扩大业务覆盖面。

市面上也有类似的互助平台,如百度灯塔互助、美团互助、腾讯投资易互助、水滴互助等。,不过这些基本都关机了。

二、其实是个流量生意

马云曾经说过:一个公司不赚钱是不道德的,是不负责任的!

互助的起点,是人贩子的焦虑。随着行业方向的不断调整,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劳动者每天都面临着工作焦虑、健康焦虑、孩子成长焦虑等等。

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的未来买份保险。相比保险公司的产品,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几块钱的互宝门槛,一出现几乎就是王道。

互联网一直信奉用户圈地原则。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对于上亿的互助平台来说,其DAU和MAU可想而知。如果你掌握了用户却没有意识到,还能做慈善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收管理费,这是利润的来源。假设每期50W的共同基金,按照8%的管理费计算,每期有4W的管理费收入,相当可观。

相互保是什么

这是唯心主义。首先,用户选择产品(平台)的心态是品牌、可信、低成本,所以用户的首选往往是BAT相关的平台,而其他平台要么通过本地运营,要么价格站来抢用户。

像这样的BAT平台都做这个生意。赚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态建设。即使是免费给用户,也要和自己的其他业务融合。所以在相互宝,大家往往被推到生态内的保险业务上。这是变相的转移注意力。

另一方面,其他平台会采取共荣圈的合作模式,与外部三方合作,可能会分流到保险、金融或者保健品。只要是与焦虑和健康相关的行业,都可能是潜在的流量变现方。

三、需要更多的克制力

业务中的操作风险通常来自流程环节的参与者。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平台本身的约束。

互助商业模式,在国内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创新和好奇的业务品种,所以门槛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只要拿到营业执照,买个系统,就能快速上线,开始运营。

当创新业务配备了互联网引擎,往往会产生巨大的量级变化。

互助平台切入医保缺口,快速聚拢用户群体,在业务运营中沉淀大量用户资金。但是,平台有能力约束自己,善良吗?

人是一种心理动物。大脑创造了我们,钱是大脑的想法。金钱影响我们的心态、情绪和行为。同样,在金钱面前,有钱人容易操纵金钱,而普通人更容易被金钱操纵。这就隐含着金钱和心理的博弈。

很多时候,互助平台的老板看到公司账户里存了上亿的资金,心里的天平就会动摇。要么带着钱跑路,出国说“下周回国”,要么正直善良,把钱给被帮助的人,拯救贫弱的生命。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前者是多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道理。

类似的经营风险,最后一个就是P2P。

四、总结

互助平台的玩法其实在民间资本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尤其是以各种“商会”、“团拜会”为代表,但是这些门槛真的太高,普通人进不来。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互助社的出现是帮助整个保险行业探索市场下沉,进一步帮助社会普惠金融。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从负面来看,人性本恶,各种非正规平台的出现加剧了资金的非法积累,会使千千的千家万户受到重创,更严重的是会影响社会经济下的资金流动。

加入相互宝n年,更多的感觉是一种焦虑,但实际上没有重疾险、医疗险等必要的保险,靠相互保就相当于裸奔。

所以,希望保险行业“进步”。

本文最初由熊仔@ Talk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