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债券易手,尘埃落定。
3月11日,德邦宣布京东物流将收购其66.4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德邦掌舵人崔维星将不再是实际控制人。
市场对这一收购等待已久。
德邦在2月28日停牌前连续三天暴涨,总市值130亿元,约为京东物流的1/9。
在辉煌时期,德邦被誉为“零担之王”,占据快递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
经历了26年的物流风风雨雨,德邦终于被委身为一个年轻对手的“马前卒”,德邦命运尴尬。
冒险转型,初哥堕落
德邦输了,从转型快递那一年开始,埋下了伏笔。
中国物流行业的大部分老板都是草根,崔维星是少有的高材生。
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广东国际旅行社的会计。令人羡慕的国企铁饭碗,崔维星在工作两年后离开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货运领域,并于1996年创办了德邦物流。
嗯,京东物流CEO余睿只有11岁,还是个小学生。
德邦从空运输起家,2001年进入公路汽运,专业做零担快件运输,即零散货物运输,多为10公斤到3吨的货物,需要多票装满整车才能发货,客户主要是线下中小型制造企业。
当时零担快运面对的是新兴市场。崔维星的打法是“空运输速度,运输价格”,他用低价策略到处跑。不到10年就坐上了中国“零担第一”的宝座。
2018年德邦上市时,营收230亿元,净利润7亿元。
亮点没持续多久。2019年,业绩出现拐点。全年净利润跌至3.24亿元,降幅过半,扣非净利润仅为3700万元,接近亏损。
2020年恢复增长,但再次恶化。
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德邦日常业务亏损约1.6-2.73亿元,扣非净利润10年来首次为负。
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快递业务造成的。
崔维星传入电子商务快递是早的。
9年前,家电、家具、卫浴等大件商品的网购需求增加。这些货物价值高,体积大,费时费力,被快递公司和快递员拒收。他们是“大规模歧视”,供求失衡。
崔视这块硬骨头为契机,很快推出了3-60kg的货物运输服务。业内流行一句话:小件走顺丰,大件走德邦。
2018年,德邦物流更名为德邦快递,重心转向快递。
2019年快递业务收入146亿元,占比56.6%,首次超越快递业务,成为第一大财政来源。
快递量越来越大,但是赚的钱不多。德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原因是该行业高度参与了一场购物狂欢,而且赔钱。为了和通达系抢占市场,德邦加大了运输、分拣、配送等基础设施和人力的投入,通过低价抢货来蚕食利润。
对敌难,阵地丢了
“快递有规模效应和竞争壁垒,是一个大亏大赢的行业。转型很难,做得好,我们可能是一线,做得不好可能是五线。”崔维星坦言,没有前线就没法活。
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德邦的快递份额始终没有进入第一梯队的大门。
2021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总量为493.9亿件,而德邦快递业务为3.1亿件,市场份额占比0.62%,远远落后于申通(9.8%的市场份额)。
业内专家杨达卿对21CBR记者表示,在快递市场,德邦缺乏商流平台的加持,无法拿下通达系的规模优势,竞争乏力。
更有甚者,在快递业务阵痛的时候,白手起家的快递业务后院起火,安能、顺丰、百世猛烈出击,将德邦从第一的高位敲了下来。
过去四年,德邦快递持续下滑,2020年跌至100亿元,比2017年少30亿元。
按照货运量计算,2020年安能和顺丰的货运量将分别为1025万吨和1015万吨,分列第一和第二,而德邦快递将跌至第六,不到顺丰的一半。
快递难攻,快递丢了,两条腿走路的德邦越来越慢。
2016年以后,收入增速一直从31.57%下降到2020年的6.1%。股价也是一路下跌,市值从巅峰缩水70%。
德邦试图借助外力自救。
2021年,德邦与大云结盟,大云以6.14亿元认购德邦,成为第二大股东,并计划在电商快递、大宗快递、快递等领域合作。短期内,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结果。
然而,经过26年的经营,德邦的实力不容小觑。
截至2021年6月底,德邦物流拥有终端网点30486个,快递员63700人,分拨中心143个,干线2057条,自有车辆11524辆,仓库140个。成熟的物流网络和运输资源,可以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价格。
对崔维星来说,向JD.COM出售是一种选择。
杨大庆分析,对于德邦物流来说,融入京东。COM生态圈获得业务流量和全面资源赋能,有利于稳固其在零担快运和散货快运的地位。
重塑模式,将世界分成四部分
低价购物、格局清晰、并购整合,快递行业进入“剩者为王”时代。
2021年,百世快递通过出售兔子成为第一个在扑克桌上玩的玩家。德邦再次转向Debon,快递江湖演变为“四方天下”:三通一达(阿里系)、顺丰、Debon、极兔。
就京东物流而言,将德邦收入囊中,增加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筹码。
京东物流定位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等增值服务。
长期以来,京东物流大部分收入来自自有电商平台,高度依赖母体,缺乏江湖经验。
这几年它主动出击,出来抢食,忙着拓展物流网络。
2020年初,先成立京西快递(原钟繇快递),经营小件快递,以“低价+加盟”进入下沉市场,与通达系抢夺第三方商家的电商部分。
京东物流也做了很多对外投资。
2020年8月,以30亿元收购零担快运企业跨年快运;2021年2月,又拨款5.46亿美元认购达达普通股,占股52%。
在年轻的余睿带领下,2021年京东物流总营收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外部客户占总营收的56.5%。
此次拿下德邦后,双方同意在快递、跨境、仓储、供应链等领域展开合作,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保持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
杨达卿认为,控股德邦后,京东物流实现了三大业务突破:
1)零担快运方面,营收规模跃升至行业第二,仅次于顺丰。
2)针对大件快递,补齐原有短板,提升全链条控制力。家用电器和家具是JD.COM商城的重点品类。之前大量的送货都交给第三方合作物流公司,服务控制有限。
3)供应链服务可以完善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网络。
很多人认为,德邦和顺丰在快递和快递业务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而JD.COM“吞并”德邦后,将会有一场与顺丰的争夺战。
“从重资产直销模式、物流全生态服务能力到物流品牌竞争力,京东物流与顺丰集团有很多相似之处。”杨大庆说。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SF。
寡头竞争下,为了留在牌桌上,各方都在备战。此次收购可能开启综合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的变革。
当斗争的号角吹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