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冷链加盟司机赚钱不(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八成,不断拓展新业务的顺丰路在何方?)



华夏时报()记者葛见习记者深圳报道

7月15日,顺丰控股(002352,SZ)股价早盘下跌,最高跌幅5.87%,最终收盘价65.30元,跌幅2.97%,总市值跌破3000亿元。16日,股价再度低开,截至发稿,股价为65.21元。

7月13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亿元至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83%,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股至0.18元/股。其中,2021年第二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较第一季度增加17.38亿元至18.68亿元,业绩较上季度有所改善。

二级市场上,截至7月13日收盘,顺丰控股股价上涨0.73%,收盘价64.01元,总市值2946亿元。7月14日,受半年报信息影响,顺丰控股股价上涨2.65%,至67.30元/股,市值3066.48亿元。

今年以来,顺丰控股股价连续下跌,年初至今跌幅达23.33%。自2月18日触及最高点124.06元/股后,一直震荡下行。目前市值蒸发近3000亿元。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顺丰控股,但该公司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净利润下降80%,说明顺丰控股还没有完全摆脱业务低迷,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策略。顺丰控股现在在很多细分领域拓展物流产业,但是这些细分领域的收获期还不清楚。目前顺丰控股的业绩属于实际经营不善。前几年未能在电商领域发力,于是开始在细分物流配送方面寻求扩张。但顺丰控股目前需要的不是多元化,而是生态建设。

上半年业绩增速下滑

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9.89亿元,预计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6.29亿元至18.19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3亿元至-4.0亿元,其中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1.34亿元,二季度扣非净利润预计为6.04亿元至7.34亿元。

根据此前年报数据,顺丰控股2020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54亿元和26.13亿元,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6亿元和17.28亿元。目前的单季度业绩仍远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

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顺丰控股表示:2021年是公司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把握国家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着力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发展方向,加快多元化业务板块(包括中转站点及自动化设备、干线能力等)的市场开拓和网络资源投入。).巩固运营底盘,增加加工能力,以缓解前期产能瓶颈,支撑未来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投资导致了公司成本的阶段性压力。

与此同时,经济型快递产品增长迅速,因为这部分产品定价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此外,由于今年一季度响应当地春节期间的过年提议,公司对留守员工给予了充分的关怀和鼓励,调度员、仓库保管员、中转操作员等春节期间在岗员工的人数和薪资成本大幅增加,也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了暂时性的一次性影响。

经济学家余丰慧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顺丰控股上半年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股价基本处于低位,市值蒸发2000多亿元。各个层面的数据变化表明,它不仅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其内部管理状况也应该受到质疑。其次,顺丰控股一直在其他领域扩张,目前是否扩张过快其实值得怀疑。基础快递业务在其他领域的拓展迟缓,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顺丰控股的快递服务与高昂的成本越来越不成比例,这也是消费者反应相对集中的一个层面。

顺丰冷链加盟

顺丰控股在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审视各条业务线的资源配置,加强快递网络、快递网络、存储网络、加盟网点和线路等资源的整合优化,继续升级改造中转区自动化设备,有助于缓解部分产能瓶颈,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加强精细化成本控制,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固定资产成本会被摊薄,规模效应会得到体现。此外,二季度借助季节性生鲜旺季,盈利能力较好的限时快递业务环比回升。

接下来如何发力

2020年以来,快递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西南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将为10.55元,同比下降10.6%。但顺丰控股快递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9%至17.77元,通达企业单票价格降至2.2元-2.3元,降幅20%-30%。

此后,随着极兔进入市场,90%以上的单量来自拼多多。2020年拼多多订单量达到383亿,日均包裹量超过7000万件。极兔也相继接入了当当、苏宁、有赞等电商平台。2020年,极兔的日订单将稳定在2000万只左右。

2021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下沉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快递市场的价格战也将愈演愈烈。顺丰控股5月披露的业务简报数据显示,今年5月顺丰控股快递物流业务收入135.34亿元,同比增长18.16%;业务量8.68亿张票,同比增长36.48%,单票收入15.59元,同比下降13.44%。今年1月,顺丰控股的单票收入为17.26元,短短4个月,单票收入已经下降了10.71%。“三通一达”企业,申通快递单票收入2.07元/票,同比下降2.36%;YTO快递单票收入2.04元/票,同比下降2.45%;大云股份的单票收入为2.02元/票,同比下降0.98%。

余丰慧表示,在快递行业的“高端市场”领域,顺丰控股早已先入为主,但现在顺丰控股提供的快递服务并不等于消费者支付的高额快递费。可以说,顺丰控股面临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其内部业务发展逻辑的转变。

早在2019年,顺丰控股就推出了电商“特供”,填补了其在中低端电商市场的空空白,这也意味着顺丰控股正式加入“快递价格战”。2020年,顺丰控股还与拼多多合作,负责后者平台的上门取件和退货服务。自此,顺丰控股成为拼多多指定退货快递服务商。

顺丰控股的快递小哥郭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拼多多和顺丰控股合作后,收到的零头退货多了,每件快递的价格还是和以前一样。虽然个人工资基本工资变化不大,但是奇数回报增加了,工资也增加了。

潘麟说,顺丰控股本来可以避免价格战,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战略。但近年来,顺丰控股的服务差异化并不明显。而是开始通过补贴的方式与其他快递公司竞争,这并不是顺丰控股的专长。顺丰控股目前需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个人认为这个优势是生态的。中国快递行业大部分快递件都是电商购物产生的。如果能和电商深度融合,顺丰控股的物流体系会取得非常好的规模效应。顺丰控股之前电子商务的失败,在于没有意识到要从以物流为核心转向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业务安排”。

根据顺丰控股2020年年报,从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可以看出,目前的主营业务仍然是时间敏感件和经济件,其中,时间敏感件主导高端市场,经济件主导低端电商件。除了两大主业,顺丰控股的新业务主要包括快递、同城配送、国际、冷链、供应链。2021年上半年,顺丰控股也加大了对国际货运的布局。今年一季度以来,顺丰控股陆续开通了“Xi安=东京”、“成都=达卡”、“深圳=曼谷”等国际航线,以制造企业电子产品、跨境电商包裹、精密仪器为重点。

据潘鹤林分析,国际货运在海外有稳定的物流企业,所以顺丰控股一般负责国内国际运输和部分国内物流配送的国际运输,但现在顺丰控股海外加港澳的国际配送只占3%左右的业务,杯水车薪。国际货运业务对业绩增长影响不大。顺丰控股目前在同城配送等领域遭遇强劲对手,如美团。现在顺丰控股就是要打造一个生态,集长途运输、同城配送、商品配送、餐饮配送于一体。不可能是单独的业务,而是一整套业务。

此前,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公司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道歉,称一季度经营不善,管理存在疏忽。王微还表示,公司不会盲目烧钱做新业务,但如果短期的盈利压力能换来长期的竞争力,公司愿意调低未来一到两年的利润率预期;另外,公司第二季度不会再亏损,但全年利润无法回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鉴于王卫在顺丰控股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的,为了长期竞争力而下调顺丰控股1-2年的利润率,说明顺丰控股下半年的业绩基本是定性的,顺丰控股最近1-2年的业绩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潘鹤林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