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运营是做什么(用户运营,到底是运营些什么?)

用户操作听起来很复杂空,其实就是你平时和朋友相处的事情。如果你能成为别人认真的朋友,你也能做好你的用户运营。



市场上有各种与用户运营相关的岗位,比如社群运营、会员运营、人才运营等。,而且也有直接招“用户运营”的岗位。那么用户运营到底是在运营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各种类别的工作角色?

其实这些角色无非是用户操作的不同方面。都汇聚到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用户。

我们都说把用户当朋友有道理,也可以从如何面对朋友的角度来看用户运营的全貌。

用户运营主要做什么的

一、用户增长:想办法找新朋友。

很少有人会说自己朋友够多了,不想要新朋友。一个互联网产品基本上是根据它有多少“朋友”来评估它的价值的,所以“朋友”不要太多。

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朋友数量和深度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作为社交网络中社交节点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节点来看,肯定是要不断增加好友数量和深度的。

那么,作为一个产品,必须有人负责寻找产品的“新朋友”。在产品的冷启动阶段,我们寻找的是种子用户,也就是你一开始的朋友,这些朋友通常会是你以后的铁哥们,因为他们会和你积累最长久最原始的感情,会让你们的关系在总体上超越其他朋友。

就像你的童年和初恋,无论你以后有多少朋友,谁也代替不了那些看过你尿裤子的人和你给过一个年轻吻的初恋的价值。

用户可以少种子,但一定要精。他们不会嫌弃你一开始的贫穷和窘迫,追随你的成长,带给你纯粹的支持,没有盈利动机。

基于你的人格魅力和你作为网络节点对周围节点贡献的价值,你会逐渐积累更多的朋友,俗称人脉。如果你掌握了一个增加人脉的好方法,比如定期参加各种聚会和社交活动,或者因为做了公开演讲,出现在很多公共场合,你的朋友数量会突然增加,那么你的价值就开始成倍增长。

一开始负责给你找合适的朋友,后面负责安排朋友成长的角色,叫做用户成长。近年来,由于成长黑客概念的流行,很多公司开始招聘的角色名称也改成了成长黑客。

二、用户的分级运营:对你的好友进行分类。

当你有了成千上万的朋友,你会发现你已经不能像当初那样经营你和朋友的关系了。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在微信上问你“你在吗”,你可能需要回复一整天,但不一定能完成。

然后呢?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朋友进行分类,甚至分等级,分层次。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好友为核心好友,在微信上设置为标星的好友。我们必须每秒回复他们的信息,我们绝不会忽视他们。如果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先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定要第一时间和他们分享。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帮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些核心朋友可能有一部分是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我们可以请他们一起帮忙管理我这么多朋友。比如信息太多的时候,可以让核心好友先帮我们回复,有好东西分享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们以后帮忙传给其他好友,这样就可以有很多时间来管理好友。

这个思路就是核心用户运营和管理层用户运营的思路。而社区产品特别适合这样的策略。如果你把社区里贴的版主、社区主、吧主做好了,你就抓住了他们管理的几千个用户。

除了管理核心用户,还有一些核心朋友是领导朋友。他们有强烈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总能引领时尚,传播理念。那么他们可能是宣传你的最好方式,会给你带来很多新朋友。

核心朋友的下一层,可能是主动朋友。至少你发朋友圈的时候他们会给个赞或者评论,但平时可能没有那么多交流,所以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要少于和核心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你也应该给他们一些东西作为他们对你所做的回报。当然,如果他们突然发喜帖,你也要找个理由不参加婚礼,但还是自己发红包。

然后就会有普通朋友。普通朋友可能是泛泛之交。有事的时候打个招呼,没事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存在了。这样的朋友,如果你有余力,会受到更多的照顾,如果你太忙,可以被冷落,没关系。毕竟这样的朋友很多。

垫底的应该是“曾经认识的人”。可能是因为某个契机什么的,你们认识了,交了朋友,但是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们默默的躺在你的联系人列表里,你不需要太在意。也许他们只是想看看你的朋友圈在放什么让自己开心。

这么多不同的朋友,要层层分明,轻重有重点的回应他们的接触。一般做这个的角色就是公司通常招的“用户运营”。

三。社群和活动运营:加强朋友之间的联系。

对于那些核心朋友和活跃朋友,除了日常提供我们自己的价值外,还要有意识、有系统地创造一些机会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否则他们随时可能变成普通朋友,甚至把你从好友名单中删除。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和好朋友的联系,多微信聊天,多微信见面。有困难就互相帮助,有困难就一起吐槽,正常关系才能稳定。

之前和用户的日常互动越频繁越深入,你的用户和你的关系就会越深。要学会制造一些互动话题,找到大家感兴趣的点,形成互动。

除了日常互动加深联系,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些特殊的机会来进一步与朋友互动。最常见的方式当然是组织一些聚会,偶尔出去吃饭喝茶逛街什么的,邀请朋友参加。让我们在这次会议之后再聚一聚。于是社区运营出现了。

也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你结婚生子,邀请朋友参加,他们送你礼物,你回赠他们一份礼物,这样活动操作就出现了。结婚生孩子的活动太大,可能只适合一次,但是有些活动规模小一些但是效果更好,也可以定期举办,比如生日会什么的。

双十一无非是天猫的生日派对。每年约定的日子,我们把互动和关系推到极致,我用心准备,你好好玩。

四。用户激励系统:经常表扬和认可你的朋友。

如果你的朋友真的觉得你是一个值得的人,那么他自然会在他身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我们必须对他们的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对于核心用户,我们可以经常口头表扬,行动感谢,但这并不会涵盖所有为你做出过贡献的朋友。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规则,让所有为你做出过贡献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积极反馈。所以出现了用户激励系统,可能是会员制,也可能是用户评级制。简而言之,就是对所有好友的行为进行标记,并给予针对性的价值反馈的方案。

对于你的朋友,不管他们是你什么程度的朋友,都能从你那里得到相应的反馈。对你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个反馈机制找到真正对你好的人。

就算这个机制成熟了,也不能放弃核心用户的好评和认可!他们给你的报酬可能比其他朋友多得多,所以你也需要给他们添加更多的正面反馈。他们有头疼的事,你需要关心,他们有烦恼和挫败感,你需要帮助,他们有婚礼,你需要上门拿红包。

总是比他们给你的反馈多一点,他们就会一直喜欢和你打交道。

动词 (verb的缩写)用户调查研究:听到朋友的声音

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很难知道事物背后人们对你的看法。要想真正被一大批人认可,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努力改正。这不是鸡汤,用户研究和客服每天都在认真做。

开车后请评论服务,下载app后请评价应用。其实我们是在回收朋友对我们的真实评价。如果评价足够真实,既需要数据层面的理性量化分析,也需要情感层面的定性考察,于是研究团队出现了。他们需要收集用户的各种声音,鉴别哪些声音真实客观,哪些不合理。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如果你问朋友你今天的新衣服怎么样,对方很大概率会回答你“还不错”。分不清“不差”是真心赞美还是不好意思揭自己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有一千个标准给一千个人定义“不差”。

早期的小米团队要求小米所有的程序员都投入到小米自己的论坛中,听取用户的建议。外卖团队通常要求所有文职员工轮换到外卖送餐一线岗位;马云曾要求阿里巴巴员工定期接听客服电话,都是为了让团队听到“朋友”的声音。

否则,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欺欺人、自鸣得意的境地,以为自己想的就是用户想的,我们需要的就是朋友都需要的,这就把我们推向了大众的另一边,最后我们也就无可奈何了。

用户操作听起来很复杂空,其实就是你平时和朋友相处的事情。如果你能成为别人认真的朋友,你也能做好你的用户运营。

#专栏作家#

广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广宇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家独角兽公司的运营总监。全面负责APP内图片社交产品的社交业务,长期研究社交、视频、知识付费的产品和运营。社交网络、知识付费、视频领域多年创业经验。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