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一直青睐美妆产品,今年特别看好“功能性护肤品”。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护肤品牌今年以来共获得31笔融资案例,涉及26个品牌,其中大量为功能性护肤品。
与此同时,消费市场上的功能性护肤品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联合美妆咨询推出的双11天猫美妆品类TOP30品牌显示,薇诺娜、珀莱雅、自然堂、Quadi等销量过亿。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逐年增长,今年更是爆发式增长。这条黄金赛道注定会有很多布局。以华西生物为代表的一批玩家凭借先发优势和综合实力继续领跑行业。
功能性护肤品从“成分党”走向“功效党”成为流行趋势是必然的
根据美丽冥想大数据近日发布的“2021美丽冥想年有效成分排行榜”,透明质酸钠、烟酰胺、生育酚(维生素E)等。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门组件。
这些专业组件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是因为“组件党”不可小觑。十几年前,得益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立宪党”迅速崛起。2010年是“立宪党”元年。当年6月,“化妆品所有化学成分都要公开”的规定促使所有化妆品都要附上成分清单。在护肤成分党的影响和带动下,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人们不再单纯根据品牌是谁来选择护肤品,而更愿意选择成分公开透明、功效明确的产品。
当时国内美容消费意识逐渐培养,进口概念的药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价格昂贵,与国人需求的匹配程度存疑。当时的华西生物、薇诺娜等人敏锐洞察到消费者需求、政策、市场的变化,深刻认识到消费者是表面上的“成分方”,是深层次的“功效方”。成分背后其实是消费者对功能功效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成分”的本质,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护肤痛点。
不同于薇诺娜依靠云南植物研发、专注敏感肌肤的路径,它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为联合利华、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提供玻尿酸原料,打破了中国医美垄断。华熙生物选择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率先提出功能性护肤品的概念,倡导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强化功效,成为第一家进入功能性护肤品的中国企业。
2014年,华熙生物润百颜创新性地将眼药水B.F.S的无菌灌装技术应用于全球护肤品,开创了“无菌、无防腐剂、无酒精”的“次生精华”新品类,通过外敷达到深层保湿、修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润百颜逐渐拥抱大众C端市场,掀起了一股“抹玻尿酸”的护肤风潮。
除了专注于玻尿酸护肤的保湿美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矩阵也与日俱增:“Quadi”定位于“冻龄抗衰”,“米贝儿”致力于修复敏感肌,“BM肌活”定位于“活性成分控制大师”...这些功能性护肤品的细分和定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功能功效的需求。
近年来,疫情显著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后流行时代理性护肤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产品功效以35.37的热度指数排名第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消费者护肤教育日益普及、护肤合理化趋势日益明显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功能性护肤品早已从“成分党”市场进入大众市场。国家医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功效宣传与评价标准》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在政策上也有利于功能性护肤品的规范发展。
[/s2/]功能性护肤时代,核心是“科技”[S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功能性护肤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科研实力”是护肤品牌成功突围的“命门”,只有符合市场需求、解决需求痛点的技术突破,才能带来产品创新和市场认可。
在功能性护肤的赛道上,华熙生物作为细分领域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在生物活性物质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学”),并以功能性护肤品为突破口在C端市场发力,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业界的高度赞誉,可谓是巨大的积累。
值得一提的是,华西生物基于自身的R&D平台,不仅打造了透明质酸这一明星成分,还不断拓展,实现了icone、γ-氨基丁酸、麦角硫因等数十种生物活性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护肤品功效方面,成分已经覆盖保湿、抗衰老、修复、皮肤微生态管理等多维布局。这也为华熙生物自主研发功能性护肤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也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比如智能玻尿酸的配方,通过专利酶消化法获得的大、中、迷你等玻尿酸分子科学搭配,可以实现大分子形成保护层、中间分子锁水、小微分子渗透修复真皮层等多种功能的精准分级管理。比如今年9月上市的润百颜第三代玻尿酸保湿精华所采用的INFIHA-HYDRA复合技术,内含最小的玻尿酸分子,微正品HA4仅800Da。在这种技术下,皮肤内源性玻尿酸是通过外敷产生的,玻尿酸从外敷补充到内源性袁爽。
实验:利用3D全层皮肤模型,将对照组与INFIHA-HYDRA实验组进行比较,发现INFIHA-HYDRA可以促进透明质酸的产生,从而提高内源性透明质酸的含量。(可以看到的绿色荧光部分越多,表明透明质酸的生成能力越强)
在分析测试方面,华西生物是国内少数掌握3D全层皮肤模型的公司。该技术可以通过对原料和功能性护肤品的功效和安全性研究,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今年3月,华西生物联合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大学(化妆品研究中心)成功申报“化妆品原料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个化妆品原料研究实验室,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能力,助力监管科研取得进展。
“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是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前提。华西生物坚持“产学研”战略布局,实现了从公司层面到其R&D体系下的工作室、中期事业群、工厂生产线的全面渗透,让更多科研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广阔市场。目前,华西生物合作的研究院已经覆盖国内的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海外的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在今年6月投产的华西生物合作天津工厂,已规划64条中试生产线,建设30条中试生产线,目标是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平台。
在今年一系列新规的引导下,中国化妆品正式进入功效评价时代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没有功效评价,护肤品甚至面临无法认领的局面。如果护肤品牌不做功能性产品,岂不是‘死路一条’?”有业内人士甚至如此激烈地表示。头部企业华西生物不仅在政策出台前对功效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认可,还对肤感等重要体验指标进行考核,既保证了功效价值,又注重提升消费者的情感价值,值得行业内其他企业借鉴。
欧美发达地区的护肤品市场,功能性护肤品占60%以上,日本占50%,中国不到20%。中国功能性护肤品的春天来了。欧睿国际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10亿元,占整个护肤品市场的22.9%。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但在监管趋严、消费更加理性的形势下,马太效应就会凸显。像华西生物这样在科技和产品力方面长期积累势能的头部企业,将拓展到更广阔的空空间。但与国外品牌相比,由于国产品牌时间较短,品牌力还有待加强。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化妆品等消费领域率先培育属于中国的高端品牌,科技、产品、品牌的力量缺一不可。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