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公式(如何诊断仓库占压资金?一文读懂“库存周转率”与“采购占销比”)

企业经营健康与否,关键看是否赚钱,是否赚钱看是否有利润。那么,你关心的是账面利润还是现金利润?根据中国的“权责发生制”会计规则,只要账面上有利润,就有利润。但是账面利润不等于手里有钱。



比如餐厅这个月卖了1000份宫保鸡丁,每份48元的销售额就是4.8万元。如果每只宫保鸡丁的成本为25元,那么总成本为25000元,利润为23000元。

看似不是问题,但隐含了一个前提“成本”是指“卖出1000只宫保鸡丁所消耗的原料”,那么这些原料是什么时候采购的呢?可能是这个月买的,也可能是上个月买的就放冰箱里了。

按照“权责发生制”,购入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仍作为企业资产,在销售时,改为“主营业务成本”,即“销售发生时和成本计算时”。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如果你买了很多商品,用光了很多现金,但是你不卖,账面不会反映损失,因为现金只是以存货的形式躺在仓库里。

销售成本计算公式

再举个例子,假设我原来有1000元现金,购买了500瓶可乐,每瓶1.8元,总购买成本为900元。这时候我只剩下100块钱了。然后,业务员帮我卖了100瓶可乐,每瓶售价2.5元,销量250元。这100瓶可乐的成本是180元,那么毛利就是250-180=70元。看起来毛利率还不错。我赚钱。但是到了月底,我需要支付业务员400元工资,但是我兜里有多少现金呢?剩下的代购100元,加上收到销售款的250元,一共350元,都不够付给业务员的。就这样,一边赚钱,一边没钱。

因此,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要考核其毛利率,还要考察其现金流情况,避免大量货物积压在仓库,导致资金压力。衡量这一点,一般用“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率”来考核。

“库存周转天数”是指每隔几天,仓库里的货物就会完成一次大的周转,数值越小越好。

“库存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库存商品的周转次数,数值越大越好。

例如,按月计算,存货周转率为10,则意味着整个仓库的货物每三天就要完全周转一次,也就是说,货物在仓库停留不超过三天就要卖出去,也就是说,存货周转天数为3,存货周转率为10。

“存货周转率”的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天数×(期初成本+期末成本)÷2÷销售成本。这个值越小,货物在仓库停留的时间越短,资金压力越小。

库存周转率=天数/库存周转天数。这个值越大,商品周转越快。



此时,你是不是有点晕了?感觉很绕弯。【/s2/】这里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参数,完全可以代替存货周转率来评估你的资金压力,即购销比。

我们先来看看公式:购销比=进货额/销售额。

是不是很简单?太简单了,不用去找系统,自己就能算出来。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参数,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以上面的可乐为例。购买可乐500瓶,购买金额900元。销售100瓶可乐,销售额在250元,成本在180元。现在我们可以算一下购销比,900元\ 250元=360%。成本率呢?180元和250元=72%。对比购销比和成本率,购销比比比成本率高288%。难怪收入入不敷出。

我们换个标题吧。假设你只购买了100瓶可乐,购买金额180元,然后全部卖出,销量250元,成本180元。此时的购销比是多少?180元和250元=72%。成本率呢?同样是180元/250元=72%。购销比率与成本比率相同。这是什么意思?所有购买的商品都已售出。这不是“零库存”吗?

是的,购销比的“深刻内涵”是指,如果购销比越接近成本率,那么库存就越接近零库存,自然库存周转率就越快,资金就越少。是不是很简单?



购销比一定等于成本率是不是最好的?不,不是,因为完全追求零库存很危险,很容易卖完。因此,一般需要设置一个安全库存。那么安全库存设置多少合适呢?按照这个思路,安全库存占销售额的6%,这是餐饮行业的普遍做法。

那么我们有一个结论:如果你的餐厅预期毛利率是55%,那么预期成本率是45%。再加上6%的安全库存保有率,那么购销比大概是51%,比较理想。[/s2/]有了这一套价值观,你就可以对你的餐厅进行体检,看看有多少钱躺在仓库里,而不是在口袋里。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