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一般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意味着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业绩提高。反之,如果企业亏损,即利润为负,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会减少,业绩会下降。应该说,盈利和不盈利的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结果。
我们用一组数据来看看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企业A为制造企业,生产销售产品A和B,年销售产品A 1000件,产品B 2000件,产品A的单位成本为700元,产品销售单价为1000元(不含税);产品B的单位成本为1000元,产品销售单价为1500元(不含税)。年销售成本20万元,管理成本10万元,财务成本10万元,营业外收入2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计算企业利润。
1.产品A和B的销售毛利=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1000元-700元)*1000件+(1500元-1000元)*2000件= 30万元+50万元= 80万元。总毛利率= 80万元/(1000件*1000元+2000件* 1500元)=20%。
2.营业利润=收入-成本-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80-20万-10-10万= 40万元。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0万元+20万元-5万元= 55万元。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应纳企业所得税= 55万元* 20% = 11万元,净利润= 55万元-11万元= 44万元。
从上面计算利润的过程可以看出,利润的计算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不同的利润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对利润的影响以及企业的经营效果。
包括扣除费用后的净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净收益反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的表现。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收益减去损失的净额。因此,利润的计算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计算。
总之,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反映。利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各种期间费用、确认损益、企业所得税费用。不同的利润结构反映了企业不同的经营成果。
我是容止聊天管理,欢迎继续关注财经话题。
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