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转发的视频在哪里找(关于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我的一些思考)

编辑导语:短视频领域已经不足以支撑Tik Tok的野心。本地生活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巨头进入赛道,Tik Tok也不例外。今年2月起,“团购”出现在京沪杭等一二线城市的Tik Tok同城页面第一入口顶部。基于此,本文作者谈谈自己对Tik Tok本地生活商业的思考。



一、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兴起

1.为什么Tik Tok住在本地?

1)用户自发发展的O2O生态

在Tik Tok正式宣布进入当地生活之前,短视频经济确实带来了很多商店或景点,比如无人机拍摄的一个美丽的景点,一家餐厅的美食,吸引了超千万人观看,数百万人喜欢。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一个视频引发了他们的兴趣而秘密计划离开。还记得著名的一碗酒吗?

2)在线和离线之间存在脱节

在Tik Tok运营的线下商家可能花了点钱请了摄影团队和KOL,但你不能只给我弄个视频好评评论。希望拍了这个视频之后能看到多少实际销量。其实商家也知道Tik Tok大流量和运营的重要性,但是怎么运营呢?利润是多少?去商店要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Tik Tok一直没能给商家一个答案。

3)业务矩阵的补充

Tik Tok拥有视频商品、视频收入模式、广告推广模式的成熟电商销售模式,拥有海量流量的Tik Tok平台,有足够的内生动力孵化新的商业形态,连接线上线下的本地生活也是急需补充的商业矩阵领域。

2.Tik Tok是如何过当地生活的?

Tik Tok已经开始在本地生活了,关注这方面的朋友相信早有耳闻。作为全球流量Top1的App,任何一个分支方向都对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Tik Tok当地生活相关的主要事件如下:



POI:即兴趣点,视频左下角的入口(可能是位置、商品、小程序等。).

3.Tik Tok的当地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1)流量入口

  • 绿色小标签:用户可以在视频刷屏过程中点击左下角的绿色小图标。如果商家已经推出网上团购套餐,会有优惠团购的小字(如下图所示);
  • 城市频道:目前上海等地的城市频道有团购商家的KOL视频入口(如下图所示);
  • 榜单:目前Tik Tok已经统计了吃、住、乐的榜单,用户可能在同城频道或同城找到榜单并输入(如下图所示)。


  • 2)商家页面

  • 商家基本信息:店铺名称和位置;
  • 达人视频:商家可以顶一个达人视频;
  • 优惠券:商家可以创建免费优惠券或者购买团购套餐;
  • 评价:用户的评价和用户的视频;
  • 相关视频:抓取楼主的视频(基于这个商家最喜欢的视频)和其他基于这个商家的视频。


  • 二、抖音本地生活商业模式思考

    首先,我不看好Tik Tok目前强硬引流和强硬美团点评的商业模式的本地生活业务。以下是我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GMV/订单数量=流量×转化率

    1.流程讨论

    1)POI的本地服务是不是流量不足?

    我的结论是不缺。

  • 非中心化流量:大量推荐视频自带小绿标和POI。综合来看,绿色小标签的PV至少是百万级别的流量,这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令人垂涎的流量规模。
  • 集中流量:目前集中流量主要来自同城频道的推荐窗口和列表,一般位于第一屏和第二屏,是一个必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流量入口。
  • 2)还能有更多的流量吗?

    我的结论是我们可以。

    不管是不是不缺流量,商家一定是希望入口流量越大越好,才能推动最终的漏斗转化。

  • POI内容缺失:其实很多用户的小绿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视频位于虎门大桥、某路、某地铁站。这些地方当然不是商店或商业区。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你点击这个POI的时候,内容是空,其实可以推荐附近的店铺。解决空POI的流量损失,至少30%的流量增长。
  • 缺失店铺内容:有些视频很受欢迎,但是当你点进这个店铺POI,没有套餐,没有优惠券,只有一个收藏按钮,流量很可能会流失,所以丰富店铺POI内容非常重要。
  • 刺激用户生成POI视频:组织线上活动,如五一我的旅游胜地、五一我被卡住的地方和我的暖心餐厅等话题性活动,刺激用户生成POI视频。利用线下商家资源开展线下活动,用户可以一键分享店铺视频,一键打卡进店,转发视频领取优惠券等。,生成线下商家的POI视频。
  • 2.转换率讨论

    1)目前Tik Tok本地生活转化率高吗?

    我的结论:还是很低的,主要是随机场景碰撞的随机需求。想象一下,我要在Tik Tok上刷一个视频,然后买一个包转换到商店。

  • 时间:首先我需要在晚饭前刷视频,不是睡前,不是地铁上;
  • 视频内容:这家餐厅正合我的口味,特别想去这家餐厅;
  • 餐厅位置:在我的考虑中,可能是5公里,甚至1公里;
  • 价格:我能接受的价格;
  • 即时访问:刷完这个视频,我可以在未来10个小时内仍然在我的记忆中或在冲动消费的时间里。
  • 可想而知转型的难度有多大,损失有多大,所以目前就出现了几万个视频,零星打包销售的窘境。

    然后你会问,很多用户看到后都会收藏,有机会再去。当你有机会再去那里时,你还会使用Tik Tok吗?我记下了某家店,希望有时间去,然后打开美团点评搜了一下,GG。

    2)用户实际购买的转化真的是线上的吗?

    我的结论:不可能只是线上。

    从精细化运营入手,是美团重要的战略方向。在刚才1)提到的转换中,用户看完视频后很难完成购买,但是用户真实的购物行为是在网上吗?

    想象一下,我选择某家店,然后进门看套餐是否合适或者有没有优惠,或者我先点了饭,吃完了服务员提示我美团店有优惠,或者我看到该店的银行优惠广告牌。

    实际上,用户真正的购买时间是“一步一个脚印”,POI视频只能产生兴趣,而不能产生购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与目前Tik Tok推流量、逼转型的逻辑最大的矛盾。

    3)商家入驻运营的积极性如何?

    我的结论是,降本增效都没有实现。

  • 降低成本:商家需要申请蓝V,拍摄视频,不断发布更新。运营成本无疑比美团好。
  • 生:经营Tik Tok首先要考虑的是,我店里的材料是什么,有没有故事性和爆炸性,成本不是很高吗?我交年费加入大众点评,上传图片菜单,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些自然流量。单店可能只有20人的团队。他们能想出如何管理Tik Tok吗?
  • 效率提升:业务运营数据不清晰。如果100万人看视频,1万人到店,1%的转化率到店,到店后用大众点评支付,GG,商家怎么知道这1万人是Tik Tok的???如果我不知道,我还能管理Tik Tok吗?
  • 4)Tik Tok和美团对商家的评论有什么区别?

    结论:目前Tik Tok是商家的品牌渠道,美团点评是订单渠道。

    现在所有企业都在讲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博、Tik Tok的运营。Tik Tok被放在他们的同龄人中。Tik Tok在商家的定位上仍然是品牌渠道,相应的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等。两者有什么区别?

    一次性投入&可持续性:品牌渠道是一次次活动的投入,订单渠道是日常推广、评价、购买流量、运营排名的投入。

    不是所有的本土商家都需要品牌渠道,但都需要订单渠道:大部分店铺通常是单店经营,根本没有品牌概念。你觉得他会花钱运营Tik Tok或者美团点评吗?

    三、假如你是抖音本地生活的业务负责人,你会如何运营?

    1.重构本土生活的转型目标

    在我看来,POI视频只能产生兴趣,不能产生购买。那么,Tik Tok本地生活的转变,是否应该是利益转变带来的关系和联系?

    抖音转发的视频在哪里

    对于视频浏览时间长,兴趣大的用户,结合LBS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赠送美食券或者会员码。比如我正在看一个五花鸡的视频。然后Tik Tok可以为用户发放五花鸡的优惠券,从兴趣变成关系。当后来的用户有机会购物消费时,他们记得在Tik Tok还有优惠券。

    所以商家看到的数据是100万人观看→ 10万人获得优惠券→ 1万人到店消费。根据整个链条的数据,商家可以清楚地了解Tik Tok转型漏斗,从而可以在Tik Tok继续经营。

    2.注意“一只脚在门口”的战术

    线下店里的一块广告牌,服务员的一句提示,都是宣传矩阵。

    应该思考如何用机制和资源来鼓励商家主动引导用户交易到Tik Tok,比如线上销售影响流量权重,线下宣传发帖影响流量权重等比如Tik Tok的分享功能,商家在同等优惠力度下,可以获得更多来自Tik Tok的用户转发的宣传流量。

    3.解决POI流量流失问题,提高漏斗转化率。

    弥补POI空白的情况,增加附近商家推荐,解决空白POI的流量流失。同时,各个环节的转化漏斗太低,要增加更多用户低成本运营的功能和产品,增强用户与商家的关系。

    4.客家商人的培养与扶持

    卡商对行业有重要影响。事实上,Tik Tok在做本地生意时应该有一个特殊的商人肖像。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商店都能在Tik Tok获得成功。选择有代表性、有故事性、可复制的商业案例进行培养,会引起任何细分行业的群体效仿。

    本文@是爱睡觉,原创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