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疫情给零售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探索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也是零售服务商的基础设施能力。本文作者就如何做好新零售运营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疫情持续升温,对零售业的影响不断扩大,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市场环境要求来看,新零售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业务,需要品牌商不断完善和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场景和新的商业模式,为层出不穷的新商业创意提供发挥的场所。
数字化是行业的必然,也是零售服务商的基础设施能力。数字化基础设施要求平台方具备强大的用户运营、平台推广运营、商品供应链、线下门店基础管理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的服务能力。
所以我们把这个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定义为服务,人货场的管理服务,消费者的绩效服务,线下站点的效率管理服务,供销仓储的智能管理服务。
一、新零售,我们如何管理好“线上”用户运营对于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是非常重要的。与线上电商不同,新零售的用户运营视角需要与线下的效果服务有很大关联。至于全平台原有用户的生命周期管理,也需要分阶段拆解,制定策略,玩法策略,尽可能延长用户的LTV,降低CAC,保证整个平台的Roi比例趋于更高。
1.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在拆解用户的生命周期训练中,我们首先以原子标签将用户分为六类,分别对应平台的资源倾斜优先级和策略投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检查数据模型。每一层的roi比例对应的是用户,从第一层的新客户CAC到第六层的召回成本,从策略上推导出成本,循序渐进,保证整体Roi比例为正,并保持递增。
用户潜在新客户的阶段,也是平台的灰色阶段。除了打磨购物流程的体验,现阶段的核心还需要逐步引入流量,构建获客模型和链接。现阶段要重点思考潜在种子用户的位置,以及如何高效低成本的获取。
通常在立项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平台的功能,服务什么样的用户,服务什么碎片场景,标记什么市场机会和竞品,考核什么阶段目标。事实上,有了这些明确的定位。我们的目标用户、用户画像、用户场景甚至产品结构都一目了然。有了目标用户,我们就可以线下获客、私域流量经营、线上流量购买,我们的目标群体很有针对性。
用户成长期,从第二级到第五级,是一个用户成长的过程。我们将用户贡献的单个金额定义为阈值(或者将贡献GMV视为阈值)。这个过程通常是痛苦的,并且具有极强的操作挑战性。从平台角度,需要考虑用户复购、用户重访、用户留存等强用户数据。从商品来看,需要考虑高低频率、销售率、组合推广、结构策略,不断培养用户心智;从roi的角度来看,需要考虑每一笔优惠投入的收益,对应的是前端优惠券、组合推广、返现玩法等等的钱效平衡。
成长期也是挑战期,策略精细多样。对于用户策略,我们通常以CRM用户旅程管理系统为核心培训手段。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用户分层模型,结合用户行为因素、品类偏好因素、消费时间段因素、消费金额因素等用户行为,在不同纬度进行分层,也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RFM模型。通过不断的验证和大数据的积累,模型的命中率变得更加精准,分层用户的转化率更高。另一方面,用户需要不断受到利益的激励和刺激,尤其是潜力大、敏感度高、风险损失大的用户。有效的用户激励可以在整个成长期不断扩大用户池的数量。这种激励措施还包括商品、促销和相应的权益组合。
用户流失期,即第六层也是最后一层,相对于新客户期和成长期,流失期的压力最小,也是平台“最不焦虑”的培养阶段。首先,我们需要接受的是,用户在某个平台的生命周期是绝对有限的,不容易召回。即使召回,成本也可能过高,导致第六层投资回报率低。所以在第六层,重点是如何让流失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如何控制第六层用户的投入产出比。
经历了前五层,用户已经对平台有了深入的了解。相对于其他潜在客户或种子用户,他对平台有着完善的教育认知和理解。因此,在这个阶段邀请用户做深入的用户场景研究是合适的,从研究过程中挖掘出用户的痛点,并转化为有效的平台迭代方案。其次,以吸引新客户为目的邀请用户升级为传播渠道,比如社区团购负责人、社区客户主,比如给客户主10-20元奖励并邀请一个新用户,给予一定返利机制。激发这部分用户额外的社交价值。
二、新零售,我们如何管理好“线下”新零售的经营主体是线上和线下的载体。承接线上前端用户从购买到下单的全金流程,专注用户购物体验端;线下负责后端用户订单从取货到配送到家的全履行流程,专注用户购物服务端。
1.离线“字段”的管理
衡量店与店之间的发展水平,一定是超过现有的销售额和利润比。店铺的面积利率,销售规模,用户的成交情况,到店频次,都会决定店铺的整体表现。“平效”这个概念指的是每平方米门店所产生的年营收。扁平化效率越高,运营效率越高,自然给前端带来的销售增长就越好。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网站的效率是一个关键的话题。
每个站开通之初,都要设计一个提高ping效率的模型,从单点到单个城市,从单个城市到全国。地板效率的核心在于仓库管理的高效应用,从货架上商品的展示布局、工作人员的可视化协作流程、拣货员的拣货线乃至作业设备的自动化,都可以提升线下地板效率。
2.门店也需要“分层”和“激励”
类似于用户RFM模型的概念,我们尝试将门店的三个核心指标拆解为模型的三个因子,即在线时间(Time)、订单渗透率(Order)和准时率。我们暂且称这种模式为顶店模式,内部应用名称也可以叫顶店推广计划。
经过1-2个月的数据沉淀,我们根据上述三个维度和数据表现将门店划分为SABC类,不同层级的门店对应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S级店稳定指数扩张模式,S级店作为总店,无论是业务销售还是线下表现都是最好的。这些店的核心是保持目前的业务指标状态,拓展更多开源的业务模式,对销售和业绩负责。
比如在S店尝试做一店同城、一店多仓或者社区团购拓展;a级店基础扩张指数稳定。a级店已经有了很好的业务基础和客户基础。核心重点是加大马力,提升潜力店指标,向S级店冲刺。BC级店大力鼓励基础扩张,而BC级店各方面相对较弱,业务基础处于起步阶段。在不断复制应用S级店成功模式的前提下,核心是给予更多的激励政策,夯实基础。
3.门店“数字化”场景渗透,线上赋能
新零售源于线下,业务发展高度依赖线下。线下场景丰富多样,与线上业务相关的场景自然有基础保障优势。
扫码购买和自助收银的支付场景是联动的。扫码购是腾讯智慧零售针对各大零售商的重磅武器。越过彩虹,华润,沃尔玛,家乐福,BBK等。都在新零售转型的同时加入了门店扫码购的行列。该解决方案整合了小程序和微信支付,让客户避免排队结账,提高高峰时段的交易效率。
打通积分体系,联动线上线下消费行为,推出积分体系,是纯线上电商提高用户留存、引导复购转化的常规方式。
绑定线下门店,既能保证线上用户行为,又能兼顾线下用户在门店的购物行为和转化。深度应用智慧门店,如果说零售的本质是服务客户,那么新零售的本质就是基于客户提升导购效率。开源节流,自负盈亏,也是零售业转型的必要前提。只有极致的业务效率满足了用户的极致体验,这个业务才能持续下去。
#专栏作家#
利昂;微信官方账号:里昂新零售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腾讯JD.COM运营经理,社交电商/O2O新零售行业高级研究员。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