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产品推广(产品高手隐于市,街边小店教我做产品)

编辑导语:正所谓高手在民间,运营高手很可能就藏在大街小巷。笔者通过分享路边干果店的购物经验,拆解了产品运营的要点。我们来看看吧!



产品怎样推广有效

前段时间在路边干果店的一次购物经历,让我琢磨了很久,惊叹其产品运营手段,高手真在民间。

简单来说,就是想在路边买点瓜子。进店后,我心甘情愿地花了300块钱,买了一大堆坚果回家。

我听起来像是被愚弄了吗?买东西无非就是满减满收。都是常见的营销伎俩。还能有什么?

来,我先分享一下整个购物过程。其中的产品运营套路,足够产品经理喝一壶。

事情是这样的。

当我走路的时候,我路过了一家小店。看到门口刚烤好的瓜子很不错。我称了一些,装袋,然后去商店排队付款。

店不大,只有三四个店员,我前面还有几个人在排队付款。目测3分钟就可以等我了。

这时理货员递给我一些刚刚剥好的榛子,说是今天的新货,你可以试试。我以为等待就是等待,所以我尝了尝。嗯,味道不错。

我不想再买榛子了。我只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推荐来尝试。我没有注意他们。我还在排队付钱。

但接下来,店员的一系列动作让我陷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试而不思”的境地。

她见我对榛子不感兴趣,就拿起我旁边的松子,迅速剥开,递给我。她只是把它们塞到我嘴里,说,让我再试一次。

我尝了之后,觉得很好吃,比刚才的榛子好吃,又不好意思一直试,就让她给我称了一些松子。

店员很熟练的把松子包好,直接放在收银台,说等会直接结账就可以了,还把我之前说的瓜子放在那里。

在接下来排队付款的时候,她给我带来了其他几个样品。每当我没有任何反馈的时候,她就赶紧换样品,把其他坚果递到我嘴边。

最后在她的“品鉴推荐”下,我比预期多买了4个样品。

最后付款的时候,虽然排队时间不长,但总是被店员高频喂食,还品尝了店里的各种东西。

结账的时候,店员问我有没有会员卡。如果没有,我今天充值300元返30元。这次我可以直接用了。我还需要十多块钱才能凑足300元。

果断加了点坚果,办了会员卡,充了300块钱,全部花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了他们的微信官方账号,还成为了他们的会员。

本来只想花几十块钱,最后还是买了300块钱的干果,高高兴兴的带着坚果回家了。

回顾这次购物经历,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强大的产品运营套路?

主要有三点。

一、充分利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

我对整个购物体验的感受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好。

首先,物美。因为坚果本身真的很好吃,满足了我现场试吃的基本需求,这是基础。

其次便宜。退房的时候300后回30,也没让我赚太多钱,就直接推荐了这次合适的满减金额。

感觉就像淘宝结账的时候,系统自动给我最合适的优惠券,既省钱又不需要思考和决策。

最后服务好。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进门之前,我只是想适当的买点瓜子。进门后有人给你剥坚果,有人送样品到你嘴里,全程没有强制推销。如果你不喜欢,我马上给你换。如果你喜欢,我会帮你拿到收银台。服务堪比海底捞。这是我进这家街边小店之前意想不到的一幕。

现在,我们将以上三个特征放入产品领域常用的KANO模型中进行分析。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KANO模型是东京工业大学的Keno Yoshio教授发明的。它通过分析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度来对产品功能进行分类,从而确定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优先级。

在KANO模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与用户满意度的关系,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分为五类:基本需求、预期需求、兴奋需求、无差别需求和逆向需求。



  • 基本需求:当这个需求被优化后,用户满意度不会提高;当这个需求没有提供时,用户满意度会大打折扣;
  • 预期需求:当提供这种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提高;当这个需求没有被提供时,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 被激发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是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这种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是当提供这种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大大提高;
  • 无差异需求:这个需求提供与否,用户满意度不会改变,用户根本不在乎;
  • 反向需求:用户根本没有这个需求,但是提供了之后,用户满意度会降低。


  • 所以结合KANO模型,“质量好”是基本需求,“价格低”是预期需求,“服务好”是激动需求。你愿意将整个购物体验作为一种产品吗?

    二、don’t make me think

    每个人都想享受好的服务,就像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吃海底捞一样,因为服务人员让我们觉得自己是VIP。

    我在这家店也有同样的感觉。整个购物过程中,因为店员服务很到位,我没有任何防备心理。我什么都不用做,用脑子,交给口味决定买不买。

    从挑货、品鉴、购买,最后到结账,店员的每一步都帮我安排得清清楚楚,我始终处于“只是品鉴”的境地,没有任何理性思考的机会。

    还有一个小细节。刚开始只是尝试了一下。当我觉得松子比榛子好吃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下单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互惠原则。别人给我一点好处,我就想还

    是营销的常用技巧,也是我在buy buy购买的先决条件。

    三、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在品鉴的过程中,当我品到没有反馈的时候,店员马上给我一个样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尝试,用最少的成本试错,然后迭代下一个推荐的选择。

    其实这和我们的小MVP产品在产品工作上很像,不断的用新的想法去接触客户,然后根据客户的反馈去改进你的产品。

    四、写在最后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产品思维,我们的回答往往坚持线上形式或者有形产品。其实产品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产品思维。

    产品的使用者是真实的人。当产品或服务提供的用户价值满足了用户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产品就是成功的。

    也可以思考一下近期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产品案例可以分享。

    作者:郑多多;微信官方账号:思维郑多多(ID: zhengduoduo 2022)专注于产品设计和个人成长。

    本文由@郑多多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