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消费者对网购“好评返现”的套路褒贬不一。大部分人靠它“捞点血回来”,但也有人指出这属于“拉票行为”,屏幕内容缺乏真实性,会影响自己对产品质量的判断。
●如今“有利返现”破坏了平台经济的诚信规则和文化,商家可能因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罚款。
●平台方也难辞其咎,“好评返现”的尴尬离不开部分平台的“贡献”。虽然几大电商平台明令禁止,严查,但现状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好评有礼,所有五星好评截图,领取3元现金。”
经常网购和点外卖的消费者应该对这种小卡片不陌生。这些套餐都附有优惠现金卡,会提示消费者按照卡的要求发送五星优惠截图,经店家确认后可获得2元-5元红包。
现在商家花钱买好评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平台商家放“好评返现”卡的概率超过50%。很多用户表示,买了10块钱的东西,可以获得好评,返3块钱。双11期间,通过好评“回血”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不过,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快递、外卖中的小卡可能会进一步规范。
虚假好评等于“差评”?
一位经常在某电商平台网购的用户表示,基本上大部分快递都会带优惠返现卡,有的需要加客服微信,通过转账返现,有的直接通过电商平台客服渠道返现。
“其实只要凑够字和图,就能赚几块钱,9.9块的发夹能返现5块,相当于薅羊毛。但是我很懒。我通常会扔掉这些小卡片。但有时候客服也会通过平台私信提示。”上述用户表示。甚至有网友分享了躺着赚钱的方法:一个一个的问买过东西的商家“你们赞不赞返现?”
事实确实如此。除了快递里的卡,在某平台随机询问几家商家时,有两家商家表示“蓝图里有红包”,而且金额不低。
但与此同时,这种行为正在被很多用户诟病。有消费者表示,越来越难看到真实的评价了。电商和外卖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文字的评价,一看就是刷的。比如“质量不错,和卖家描述基本一致,还比较满意”“卖家服务挺好,沟通挺顺畅,总体满意”“卖家发货准时,运费很合理”“很棒,很好”等等。
“赞到现在都是拉票行为,内容缺乏真实性。如果我看到评论区全是这种夸张的评论,我就不会选择买这家的东西了。”如上所述,当评论区充斥着这种虚假好评的时候,基本就相当于差评,“希望所有商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对于国外卖家和电商商家来说,好评就意味着流量,平台会推荐更多分数高的店铺展示给消费者,以获得曝光。同时,这也是一种营销策略,通过低价和返现吸引流量,进而实现高展示。属于前期投入,后期返本的策略,但是后期可能不会有那么高的返现额度。
有人被小卡骗了。
通过好评回到薅羊毛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乐事,但也有很多消费者因为好评而被商家欺骗和愚弄。
在黑猫投诉案例中,很多消费者投诉商家虚假好评,即诱导消费者好评后没有落实返现。
“给我发私信说赞返10元。评价完了,让评价跟进,然后说是优惠券。”
“给我打了两次电话,说,给好评,然后返现20,好评后返3元!”
“小卡片上写着3条好评。好评被退回后,客服说需要跟进评论。后续评论后,客服直接不理人。既然不守信用,就不要做这种骗人的活动了。”
……
常用好评返现卡
此外,有利的返现可能会落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据此前新闻报道,一位李女士(化名)在某购物微信群添加了“网友”。该“网友”称,帮她在购物网站刷好评可以拿回现金,然后李女士被她引导在某购物网站拍下总价一万多元的物品。下单后,对方诱导李女士继续购买更多商品。意识到落入诈骗陷阱,李女士想退货,却被对方拒绝并拉黑。最终,在警方的介入下,李女士挽回了损失。
看来,有利的返现似乎对双方都是好事。目前在外卖行业和电商行业已经普遍存在多年,已经成为行业常态。然而,背后却是种种乱象。虽然消费者身在薅羊毛,但他们也面临许多风险。
商家涉嫌违法或被处罚。
一位从事制作“好评返现”卡的人士透露,每个月来做卡的商家有几百家,定制量在1000张以上。“我们有各种好评返现模板,但很多人喜欢最直接的那种,好评+返钱这两个字一定要突出”。
“好评返现”卡有各种模板。
但随着相关法律条款的落地,好评的回归会加强。
近日,江苏扬州三家餐厅因在外卖中放置“好评返现”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扬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执法人员责令涉事店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人民币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关于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取返现、红包、卡片、优惠券等能够诱导用户做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信用卡”是一种欺诈行为,破坏了平台经济的诚信规则和文化。侵犯其他消费者知情权,误导其他消费者,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商家可能被罚款。
目前,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也已将“好评返现”列为其业务规范中的违法行为,并对违法商家进行处理,如暂时下架或删除相关商品或信息。
此前,亚马逊平台上多家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相继被“封号”,原因之一涉及优惠返现。据悉,此次治理主要针对操纵评论、在商品中放礼品卡进行评论、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现金要求虚假评论的商家。这个标题被认为是亚马逊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整改行动,在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中引起“大地震”。
今年9月,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商店亚太区执行董事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过去的5个月里,关闭了约600个中国大陆品牌的销售权,涉及约3000个卖家账户。这些账号多次滥用评论,有些品牌甚至涉嫌行贿。据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8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亚马逊平台上已有超过5万名中国卖家被关闭,预计损失金额超过1000亿元。
市场评价认为,商家通过现金吸引消费者好评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构成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
张雪峰提到,平台对外卖、电商平台上的各种乱象负有监管失职的责任,甚至有可能一些“乱象”没有平台的帮助就无法发生,“有利返现”就是这种乱象之一。
“类似的事件还有一些,比如外卖骑手因违反交通规则被处罚等。很多行为都是在平台的大数据算法下逼出来的。而是商家和骑手在这种三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每次发生类似事件,商家和骑手受到的处罚较多,而电商平台受到处罚的案例相对较少。其实也应该加大对平台的惩罚和监管力度。”
同时,消费者应及时举报类似的“优惠返现”现象。治理“好评返现”乱象,不仅要治理商家行为,还要监管消费者,严把平台关。
(新黄河)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