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加工物品返回去的工作(榕江男子辞职回乡创业卖手工米粉 平均每天3000元)

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彭典)“回家发展就是想再战,不留遗憾。”8月18日,贵州榕江县杨鹏在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40岁的杨鹏是榕江县崇义县仙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贵阳一家国企工作。2016年,他选择返乡创业,和弟弟杨武山在榕江县经营一家米粉加工厂。经过5年的努力,他在县城买了新房,还买了楼开了酒店。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生意最好的一天,他卖了3500斤手工米粉给20个商户。现在米粉加工厂每天毛收入3000元,年产值近120万元。



正在制作手工米粉(张摄)

2016年初,杨鹏的妻子考上了黎平县的一所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考虑到夫妻俩长期异地不是长久之计,杨鹏选择辞职跟随妻子到黎平县创业。

来到黎平后,杨鹏做起了米粉生意。父母靠卖手工米粉养家糊口,杨鹏从小就能做到。由于经营不善、经验不足等原因,杨鹏在黎平创业失败,亏损7万元。

妻子鼓励他:“如果黎平做不了,就回榕江发展。在他父母的支持下,技术总会一步一步好起来的。”

听了妻子的话,杨鹏回到家乡榕江,和弟弟杨武山合伙开了一家手工米粉厂。

刚开始顾客不太稳定,杨鹏就拿着自己做的手工米粉挨个去店里,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家不需要。”

“刚开始的时候,我想着以前坐办公室,现在自己创业。我还要在外面跑来跑去,到处碰壁,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杨鹏回忆道。

杨鹏没有放弃,商店不想买他的手工米粉,所以他开始免费赠送。每次家里发5斤,并告诉店家,味道好了再联系。

“我的米粉是手工制作的,更有弹性,更有韧性,味道更好。”杨鹏自信地对店主说。



加工厂的一角(张摄)

那时候杨鹏每天一大早就去卖,一天送20个,所以100斤米粉就送出去了。

“没有办法赔钱。只有对比商家,才能知道我的手工米粉好不好。”他笑着说。

渐渐地,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2016年有固定合作的商家只有7家,现在有17家。现在杨鹏每天可以买到大约1500公斤手工米粉,每天浸泡400公斤大米。

每天下午4点,杨鹏、他的弟弟杨武山和他的嫂子就开始忙碌起来。为了先浸泡大米,他们选择旧品种的大米。这样加工出来的米粉软而韧,适合做卷粉和汤粉,受到商家的青睐,卖得很好。

在家里加工



杨鹏三口之家

大米泡好后,拌浆,入锅煮熟,制成成品米线。三个人一般要从晚上7点忙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有时间休息。

早上5点,杨鹏就开始用电动三轮车送第一批货,5点半之前要送到店里,因为早餐店6点多就开门了,所以送晚了不行。送完之后,他又回到店里继续做手工米粉。

“上午我负责送货,中午以后如果他们还需要,就自己去店里取。”杨鹏说。

除了早餐店,宵夜店也喜欢在他家买米粉。“我们都喜欢杨老板家的这种粉。他家的粉很韧,味道很别扭,顾客都说他家的粉好。”米粉店的老板陈应春说。

创业五年,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家庭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杨鹏对未来有自己的计划。杨鹏明显感到加工厂人手不足,他的亲戚也在外地工作。他想把他们都叫回来,扩大米粉加工厂的规模,把这门手艺教给他们,让榕江手工米粉走出贵州,走向外省。

“现在店里供不应求。一些新业务需要米粉。我们不再出售它们了。”杨鹏自豪地说。

一审:曹禺

二审:贝利

审判员: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