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表格模板(起底|料理包的“外卖时代”:黄焖鸡仅6元,百种家常菜低价定制)



某公司在官网推广的烹饪套餐

“我怀疑今天的午餐是一个烹饪袋。”

一进餐厅,我就注意到盖饭的米饭还是凉的,这让李仁(化名)断定,他在和合谷点的鸡排饭不是厨房做的,只是加热过而已。还不够热。

毋庸置疑,料理包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它不是从快餐时代开始的,只是底色被烙上了懒人经济的印记,外卖悄然起飞。

尽管存在争议,但料理包品牌的高管简敏君并不回避这一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就外卖的米饭来说,料理包应该占80%-90%。”

近日,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调查发现,餐饮市场背后,低价成为攻城略地的利器。家常菜,不仅“什么都能做”,而且单价低至1.2元。常见的宫保鸡丁和川味炖肉要4-5元,最贵的单品,台式红烧牛肉,每份只要12.3元。

“消费者一般吃不到。”如今,一方面,料理包已经在快餐店、外卖店等多个场景中使用,另一方面,行业思考在需求下能否实现标准化生产。

几分钟后上桌,“重新加热”扒鸡

“老板,一份黄焖鸡饭。”食客们放下背包,摘下口罩,还没等游戏结束,服务员已经把菜端上桌了。

看着无骨鸡肉和软糯的土豆,我不禁想:“这么快就准备好了?”

但很多时候,感同身受被激起,质疑很快就被浇灭:店家可能凌晨三四点起床,洗土豆,炖鸡,泡蘑菇...开业后,顾客只需加热即可。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似乎已经成为过去。这只鸡可能是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多前宰杀的,土豆、香菇、胡萝卜等配菜都不是当季买的。点餐后店家只需要拿出相应的烹饪袋,按照说明加热,然后倒入盘中即可。整个过程缩短到几分钟。

“烹饪包具有快捷、方便、卫生、无明火等特点。,符合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需求。”采访中,餐饮资深人士林杉(化名)向贝壳财经记者推荐:“如果你只想开一家外卖店,料理包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主要是节省了成本,料理包本身成本低,还能为你节省时间、人工、场地甚至厨具。”

“一盘菜套餐黄焖鸡6元左右,加上一份米饭盒饭,就算总共8元,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打折后的实际支付也在20元左右。扣除一些其他成本,商家每单净利润应该在5元以上。”林珊算了一笔账。

近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部分餐饮店。作为顾客询问时,商家并未否认使用了烹饪袋。“一天200多单,料理包真的很省时间,而且我们是加盟连锁餐厅。配方是品牌方自主研发的,中央厨房是自己建的,不是小作坊生产的。其实更卫生,保证味道一致。”有店家表示。

此外,烹饪袋的穿透程度各不相同。当记者询问米线店员的工作时间时,对方表示米线是自己做的,蔬菜都是新鲜的。烹饪袋主要由韭菜和调味汁组成。“我们选择的食品包装保质期是30天,很多人会自己买。”

同样从事面条生意的赵青(化名)告诉记者:“我们提前煮一大锅,点的菜几分钟就能热好,配菜很少,也没有烹饪袋。”

虽然对这款产品并不熟悉,但他并不陌生:那些订单多、菜品多的外卖店,更喜欢用烹饪袋。



商家提供的报价

个位数价格:家常菜可以定制,“卤肉饭基本就是个煮饭包”[S2/]

“消费者一般吃不到。现在很多快餐店、外卖店都用烹饪袋,这是普遍现象。”食品包装公司的销售经理夏冬(化名)告诉壳牌财经记者。

这是业内知名企业。记者提到计划开外卖店。夏冬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包括产品目录、公司简介和一系列餐厅套餐报价。

记者看到,报价很详细,分为午餐、小吃系列、烹饪系列、面制品、粥、炒饭、汤、配菜(咸菜)、酱制品等。标有便当和点心系列的报价单,涵盖了多达60种食物,基本涉及各大家常菜,从宫保鸡丁、辣子鸡到巴西烤肉、意式红烧牛腩。

这些产品的批发以60、160份/件为主,单价从3元到8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单品是美式黑胡椒牛肉饼(汉堡40-50g),每份1.4元,每份160块,商务订单的起订量通常是100块。而鸡丁和酱爆鸡丁的单价也较低,分别为3.7元和3.9元。相比之下,最贵的单品是红烧牛肉(600克),每份12.3元,每份20份,主要提供给高档餐厅和会所。

另外,报价单上注明烹饪袋-18℃冷冻,保质期365天。公司可以做简餐,盒饭,快餐,拌面,汤面,米粉,煲仔饭。此报价一个月内有效。

团购网站模板

夏冬告诉记者,他的顾客主要是商家,大多数是外卖店,但连锁餐厅的商品更多。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一些餐饮企业也有线下门店,在其合作伙伴中,可以看到不少连锁餐饮品牌,如华莱士、贾伟凉皮、台资风味、吉野家等。

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在65%以上,使用烹饪袋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贝壳财经记者浏览电商平台看到,“5分钟闪电餐”、“无厨师、无明火、无油烟”、“不清洗、不切割、不调理”等标语随处可见。

料理包的价格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工具,每份的价格大多是个位数。

夏冬告诉壳牌财经记者,他家卖得最好的炒菜包是台省第一、第二红烧肉。“你现在吃的卤肉饭,基本上就是个炒菜包”。根据报价单,记者看到,台湾省卤肉1号,120克4.8元,150克5.6元;台湾省红烧肉2号(170g),每份价格5.8元。

“料理包之所以给人低价的感觉,主要是原材料采购量大,价格会低很多。同时,烹饪袋都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无论加工、烹饪、包装环节都是机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节省了大部分人工成本,所以烹饪包的售价自然就变低了。”有商界人士表示。

菜品打包成外卖CP,有的企业年收入过亿

有数据显示,70%的外卖都是食品袋。食品袋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便利性,正在“拿下”外卖市场。

料理包品牌总厨简敏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就外卖米饭而言,料理包要占到80%-90%。在他看来,外卖商家使用食品袋是必然趋势。“如果你开一家外卖店,生意很火爆,每天的订单量在100单以上甚至更多,你需要请多少人来炒这道菜,骑手在外面等着,又给了厨师多少时间来做菜?另外,如果自己准备原材料,还需要场地、材料种类和数量,这些都是波动的,很难准确把握。”

简敏君抛出一系列基于现实的“灵魂拷问”,可以轻松解决。不仅如此,标准化的烹饪包在保证味道一致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整个烹饪过程中人工参与的频率,降低了许多健康问题的风险。

据简敏军介绍,他们集团生产烹饪包的方式是自建机械化工厂。“随着订单的增加,我们现在有三个工厂分布在山东和陕西,日均产量约20万包。”

美食套餐是消费场景和行为迁移衍生出来的一个品类。从销售端来看,季节性周期不明显。“六月和七月是淡季。我们每年能生产7000万包左右的料理包,年收入过亿,但是餐饮行业的净利率不高,也就几个点。”简敏君说。

前不久胖哥的肉蟹煲被曝出食品卫生问题,其中一个细节引发关注。“胖兄弟肉蟹煲店发现牛杂烹饪袋,宣传时强调添加新鲜牛杂”。

虽然有网友表示反对料理包,但也有网友对此无动于衷。“料理包已经是一个行业,很多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外卖店几乎都在用料理包”。

据调查,目前食品袋行业需求旺盛,很受B端用户欢迎,C端用户反感度也在下降。一些消费者甚至开始在家里囤积食品袋。“和外卖一样好吃,比外卖还便宜。”

同时,负面的声音会不断放大这个市场的问题,包括剩下的售后问题,比如软包、包装破损、口感差等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食品袋行业的集中化程度不高,这个市场有一定的门槛。同时具有资产投入大、利润回报低的特点,让一批资金实力不够强大的人止步于追求高回报。

“除了几家大公司,市场上还有很多小作坊。过去几年的一些负面报道也加剧了消费者对烹饪袋的反感。从源头来看,专业厂家的冷冻技术可以保证食材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成功保鲜,这其实和我们买的冷冻水饺是一个概念。”在食品袋行业有10年经验的王豆豆(化名)说。

王豆豆还透露,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一旦提前解冻而不尽快食用,再加上人工冷冻或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食物肯定会变质。“这是不可控的。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只能自己筛选靠谱的食品袋企业。购买前可以查看其卫生安全资质,询问原料产地,了解生产流程和物流方式。至于口感,现在很多食品袋企业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配方要求进行定制。”

搅动餐饮市场,一年保质期真的“香”吗?[/s2/]

冷冻食品包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现在,我坐上了Z时代年轻人的懒人经济和发展快车。

简敏君觉得,2015年以来,料理包的订单一直呈上升趋势,外卖的兴起,餐饮业人力成本的上升,刺激了料理包市场的旺盛需求。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产品需求正在逐渐被重塑,消费者不断追求饮食科学、营养均衡、方便快捷。以9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正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消费群体的迭代也为以速冻调理食品空为代表的即食即食调理蔬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味之香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预制菜第一股”。

志祥主要从事肉类、禽类、水产、其他产品三大产品类别200余种半成品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还拥有烹饪袋产品。

在招股书中,魏志祥提到,“中国的半成品菜市场参与者多,竞争激烈,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生产企业只有具备半成品蔬菜的基本加工设备和必要的前期投入,才能参与半成品蔬菜市场。”

目前,许多a股上市公司已经进入食品包装市场,如双汇发展、德力斯、圣农发展、龙达肉类等。其中,得利斯的预熟食品产品主要以定制产品为主,提供团餐、定制食品套餐等。针对大型餐饮集团和快餐连锁店,且尚未线上线下销售。

圣农开发的第七食品厂是一家以中餐为主的食品厂。烹饪袋有几十种,在沃尔玛等超市都能买到。此外,龙达肉食曾表示,公司冷冻调理产品主要包括烹饪袋(预煮菜肴)、腊肉、肉丸、面食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餐饮渠道(如火锅、西式连锁、烘焙、烧烤等。).公司冷冻调理剂业务发展迅速,2020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除了继续在B端发力,也开始布局C端,包括尚超体系和新零售(社区团购)。预计2021年公司冷冻护发素销售额7-8亿元。

“近年来,料理包的销量快速增长,产品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后懒人经济的推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外卖。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商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烹饪袋。”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对贝壳财经表示,料理包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推动了餐饮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具有突出的优势,比如方便。同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对日期的把控,烹饪包的营养口味和产品品质都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

朱说,从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上的烹饪袋产品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甚至一年半,也就是说用烹饪袋做出来的饭菜口感不如炒菜。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烹饪袋的认知度和容忍度会逐渐提高,这也要求烹饪袋企业要规范生产,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弥补短板。

对此,华安证券分析师认为,预制蔬菜行业处于蓝海竞争阶段,整体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小规模的市场特征。冷链物流、销售渠道、产业链延伸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未来行业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针对国内预制菜品在C端渗透水平低、成长性高的现状,率先抢占战略制高点、建立品牌势能、通过完善供应链体系最大限度集约化生产上游食材、精准调控物流仓储环节的企业,有望在当前分散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国家级领军企业。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夏寅编辑王金玉宋玉婷校对赵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