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央行发布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来新低)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高。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低;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效。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注重全力、精准发力、前瞻发力。

全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低

报告指出,2021年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2021年初,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多,贷款需求较为旺盛。中国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稳定上半年贷款节奏,为应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创造条件。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贷需求大幅放缓。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努力协调信贷跨年度衔接,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8.5万亿元,增长11.3%,同比多增308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率的背景下,2021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显著降低。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2022年,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报告》表示,2022年要完善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突出风险点已得到有效处置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的长期课题。《报告》指出,2021年,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的条件下,金融风险总体有所收敛;重点集团和大型企业风险管理稳步推进,高风险机构明显减少。

具体来看,2021年,金融监管部门果断有序接管包商银行、华夏人寿、新时代证券等10家“明日系”金融机构,顺利完成包商银行破产清算。华信集团风险处置基本完成,安邦集团风险处置接近尾声,海航集团重组方案已获法院批准。同时,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指导有关地方政府妥善处置方正集团等大型企业和恒丰银行等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此外,坚持点对点结合,立足于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持续推进高风险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处置工作,快速平息零星银行网点挤兑事件。

报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防风险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接下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线上修复、改革保险原则,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预见性、预见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

中小企业贷款

不搞大水漫灌满足合理需求

对于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报告做出了判断:

一方面,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仍是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美联储表示将提高利率并缩减规模。市场预期其货币政策收紧将加快,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调整风险上升。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反复发生的疫情仍抑制消费需求,部分领域投资仍在探底,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增速放缓、低碳转型等中长期挑战不容忽视。

结合上述对经济环境的预测,报告指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加强跨周期调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双重功能,注重全力、精准发力和前移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的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定和结构优化的更好结合。

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方面,报告提出,提高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可获得性,推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机制。继续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做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涉农领域多元化融资需求。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坚持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