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手机计算器(大多数情况下默认计算器)是按照a+b%=a+a*b%或者a*(1+b%)计算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那是因为这样会给很多歪歪扭扭的坚果带来方便。
说实话,我家计算器的%键很久没用了。要计算100元打八折,直接按100 * 0.8...
但是外国人不习惯这样做(中国同志自带换算)。我们来看看以下问题:
对于第一个,我们习惯直接300+300*0.1。对于第二个,我们习惯直接2868-2868*0.2。当然还有更直接的方法,比如300*1.1。
但由于历史原因(第一代计算器不支持多次输入,即一次只能输入一个加减乘除),外国人数学不好,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类似上述的问题。外国人为了提高效率,把300+300*10%简化为300+10%,直接得到330。同理,2868-20%=2294.4。你猜怎么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针不戳!
后来传到中国,中国大部分手机计算器都保留了这个传统。当你输入50%+50%的时候,手机会先把前面的50%转换成0.5(因为前面没有数字,所以默认会转换成小数,a%=a/100),后面的会理解为“前面数字加50%”,所以50%+50% = 50%+50%。
类似于我们口语中的“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例如,B比A多几个百分点,而不是多几个百分点[/S2/]。重读五年级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六年级上册“百分数(1)”两个单元。里面的话,B比A多(少)百分之几,其中单位1是A,不是B,计算器这样算,可能是因为群众的口语。
另外,我看了一下评论,补充两点:
再获取一个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