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折八百商城(“白菜价”知名品牌相继闭店,汉服热潮冷却?)

记者|周

编辑|卢·齐秦

2021年,“汉服复兴”热潮方兴未艾,但近期不少知名汉服品牌纷纷倒下。

2022年初以来,花间喜、都城南庄、衣锦九都三大汉服品牌相继宣布关店,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众多汉服爱好者的热议。

其中,花间喜和易筋酒都是成立四五年的新店,以100元的高性价比迅速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群。因为汉服圈讲究古色古香,汉服品牌创始人往往自称“掌柜”。谈及关店原因,花间喜和易筋酒都在微博中表示,“掌柜”们希望换一种新的生活,无法再维持汉服生意。





成立近十年的都城南庄,在众多引进汉服的推荐名单中名列前茅,其价格带也在普通消费者能达到的百元门槛。让很多汉服爱好者惊讶的是,前两个月都城南庄还很新鲜,但3月份突然宣布关店,部分新品直接更新五折。

不过,都城南庄在官方微博账号中表示,公司旗下“都城南庄”品牌和“小资”童装品牌正在寻求转让机会。这意味着品牌未来将易主,由新的团队运营。

折八百商城



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汉服消费者直接联想到另一家在2021年年中宣布倒闭的汉服老品牌“兰若婷”。蓝若婷被视为汉服圈“白菜价”的鼻祖。一套汉服虽然只要100元,但整体设计新颖,做工精良。蓝若婷的爆款让很多知名汉服店开始降价。

然而,2021年年中,蓝若院也宣布微博表示要进行“品牌重组”,此后,淘宝店铺被关闭,微博信息被清空空。但是很多粉丝还在等待品牌内部重组后重新开业。

可见目前入门级价位的汉服品牌基本都在经历关店的波折。其实从制作工艺和设计上来说,汉服在制作上比普通服装品牌要复杂,找合作工厂也不容易。同时,还是小众品牌的汉服品牌,也会因为订单量小于商业品牌而面临更大的生产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近年来汉服的逐渐兴起,也突然给这个原本小众的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2021年5月13日,天眼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3000家汉服相关企业处于打工、生存、迁入、迁出状态。74%是个体工商户,23%是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近五年内注册的汉服相关企业(全企业状态)超六成。具体来看,2019年汉服相关企业新增数量和注册量增速达到峰值,当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2020年,全国将新增800多家汉服相关企业。

此外,2021年年中,山东菏泽曹县在网络上爆红,汉服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也进入公众视野。《汉服行业报告2019》显示,价格在100至300元的汉服同款袍最高,达到41.78%。这个价位的汉服大多来自曹县的大集镇。

某种程度上,产业链资源的集中有助于降低进入一个行业的门槛,但也容易滋生乱象。2019年,头部汉服品牌“汉商华莲”曾因山寨抄袭将曹县汉服商家告上法庭,最终胜诉。

这只是汉服圈抄袭乱象的冰山一角。由于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高,大部分以个体户身份经营汉服业务的品牌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实时打击抄袭行为。随着汉服行业的大量进入者和行业规范的不完善,汉服原创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压缩空。



即使行业内的竞争再激烈,汉服行业的热潮也是年年有增无减,还是让一些品牌得到了资本的关注。然而,在过去的五年中,只有十三余,池,汉唐回归,再一星辉头部品牌获得了融资。如果算上集JK制服、洛丽塔、汉服于一体的“三坑”集合店,2021年将有十二光年和诗与万华镜两个集合店品牌进行融资。

不过相对于美颜赛道的融资热潮,汉服行业可以说是相当淡定。其实这也和汉服圈本身的排他性有关。汉服形制的研究,改良后的汉服是不是汉服,在汉服界一直争论不休。

相应的,由于不同品牌的设计模式,消费者自发形成了固定的粉丝群。一个品牌设计一旦发生变化,引起争议,很容易失去稳定的客户群,从而影响业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成为了汉服成为大众群体的潜在障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