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目录2021(2021中国经济年报公布!新兴产业这些看点意味着什么)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经媒体记者杜壮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21的经济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21,高新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2.9%,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快8.6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实体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2021将有力地推动创新的势头,工业制造业将实现快速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开启“大循环”

在众多新兴产业的带动下,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持续高速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9.6、146.9、191.2、257.9、325.5和440.3,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2.8%、30.2%、34.9%、26.2%和35.3%。

国家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告诉记者,新动能指数多年来呈现持续快速提升的趋势,反映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老动能转化的政策成果,,标志着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大循环”的开启,驶入“快车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和22.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压力很大。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智慧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高质量开发

朱克力告诉记者,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和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势头正在增强。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优化加快,引领未来市场的产业格局越来越清晰。在发展过程中,这些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和应用场景等更多需求。同时,在新基础设施建设、新生产要素集聚、新市场主体培育、新合作方式应用、新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齐心协力,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引领和支撑力量。

从2021年初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变化来看,朱克力告诉记者,从各个产业方向来看,可以概括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5G+AI”开启了一个重要的产业周期。数字创意产业随着爆炸式增长,智能制造已成为产业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端装备制造配套材料已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正走向技术成熟期,新能源汽车的新型充电和换能产业已步入风口,生物技术应用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发展期。

它包含着巨大的投资力量

随着创新驱动作用的增强,产业升级发展趋势较好,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推进创新发展,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动力。宁吉喆表示,虽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但全球疫情的影响仍在继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有扩大有效投资的潜力、空间和动力。

202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状况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比总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和7.9%。

盛世投资盛世巨信高级副总裁刘刚告诉记者,中央政府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流通为主的主体”国内外双循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从生活到生产的整个系统预计将建立在自己的周期上,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战略新兴产业与国标行业分类

谈到新兴产业的投资趋势,刘刚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具体来说,一个是医疗健康,包括准确诊断(IVD)体内检测精准治疗、康复场、互联网医疗等;第二,弥补不足。芯片、半导体、光学、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第三,消费领域将是国内周期中最有利的行业之一;四是在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础设施该领域将实现强劲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和其他投资机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全社会的研究和实验开发经费(R&D)比上年增长了14.2%,比上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从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持续增长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趋势;研发支出与管理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在朱克力看来,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时而是温和的风雨,时而是狂风暴雨。但是,对于与高科技含量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来说,这正是展示技能,发展实力,看到真实篇章的关键窗口期。

“我们应该把科技创新作为关键变量,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寻求变化,锚定新兴产业核心价值,在创新中跨越周期,在发展中规避风险。”朱克力告诉我们的记者。

刘刚告诉记者,在进行项目投资选择时,我们经常看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采矿项目中,他们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的考虑。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注重如何通过投资弥补劣势,将注意力从需求侧转移到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围绕“瓶颈”问题进行投资“以半导体、基础材料、产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为重点,形成核心产业环节的关联性和连通性。提高创新能力,上马寻找投资机会,抓住机遇,精准努力。”刘刚说。

第一年开局不错

在不久的将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围绕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一批“十四五”规划相继出台。河北、福建、广西等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也更加明确“盛朝迅告诉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良好,呈现出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带动作用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新趋势、新特点,集群发展趋势逐步显现,有力支撑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利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盛朝迅认为,“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应注重自力更生、要素协调、有序发展。

朱克力告诉记者,从推动政策落实的角度来看,“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这也是对地方政府的三点建议。

具体来说,朱克力认为,首先,在新赛道的布局上,我们应该避免短期思维和重复投资。以战略眼光、前瞻性思维和差异化战略,抓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布局本地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方向和发展领域。第二,在新学科培养中,要避免重技术轻人,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安居乐业,发扬光大创业,涌现出一批在新兴行业工作的科技创新企业家。第三,在新场景的供给上,要避免脱离中长期发展需要。打造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场所和场景,构建新的产业生态载体,优化场景供应流程,形成产品准入、场景测量、推广示范的全过程场景增长链,加快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END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